驴民总工
实际上,燕子岩并不算十分偏远。山下有条公路,到永善县城只有30多公里。但是,就是这个“架几根电线杆也不是件难事”的地方,至今尚未通电。
不只是燕子岩,溪洛渡镇云荞村下辖的9个村小组中,依然还有长塆、灯盏两个苗族村寨没有通电。
燕子岩小学的“老师”杨世国有一部手机。每一次,他都要走到山脚下的二龙口充电。山路崎岖,加之最近大雪封山,为了省电,他平时只能把手机关了,等要打电话的时候再开机。燕子岩的信号不好,打电话的时候,要站在屋后的猪圈旁。
不过,孩子们的烦恼并非这些。上午10点左右吃过早饭来上学,要等到傍晚回家才能吃第二顿饭,饿了就在火堆边烤两个洋芋吃。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帮家里放羊。下雪的时候,他们得把树枝上的冰敲掉,把地上的积雪扫开,才能让羊吃到嫩芽和草根——不过,这些活孩子们还干不了,得由大人出马。
杨世国的大哥有一个12岁的女儿,至今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无数次劝大哥让侄女来“读读书,认几个字”,大哥始终都是一句话:“就让她去放羊吧。”
燕子岩有25户人家,十五六个学龄儿童,能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只有8个。相比来说,这8个孩子要“幸福”一些,虽然他们要抱着柴来上学,虽然他们上课的时候要不停地跺脚……但他们至少还有一本语文书,有一支铅笔,家境好一些的孩子还有一个文具盒;他们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尽管写得不太好。
学校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看到孩子们冷得受不了了,杨世国就在教室的角落生火。孩子们围成一圈烤火,有的解下“裹脚布”烘干,有的捧着书大声朗诵。杨世国站在他们身后,弓着腰,一边跺脚,一边搓手。
“学校”后面,是一户有四个孩子的人家。家里只有一个8岁的男孩能来上学,姐姐则在家里做家务,照顾最小的弟弟。杨世国讲课的时候,姐姐偶尔会跑过来,倚在门口听。杨世国让她进来听课,让她学着写自己的名字,她却扔开笔就跑了——她说,最小的弟弟在家烤着火,她不放心。
冰天雪地里,她穿着一条苗族的传统裙子,这是家里能拿出的最保暖的衣物。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只能坐在自家屋檐下,听着“学校”里传来的琅琅书声:“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生小驴
驴民技师
驴民高工
驴民工程师
驴民顾问
原帖由 zha158 于 2012-12-13 13:45 发表 当没有对比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只是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悲哀的 当只有8个学生的时候,政府如果去建立一所希望小学,那么政府肯定是sb!! 有时候得换个思维。社会救助机构变成一个牟利的工具才是最主 ...
什么希望小学、什么社会救助。。。都是忽悠、都是故意的误导!
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税收被“挪用”了,挪到哪里去了?
原帖由 armstrong001 于 2012-12-14 15:51 发表 什么希望小学、什么社会救助。。。都是忽悠、都是故意的误导!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税收被“挪用”了,挪到哪里去了?
好像我在最后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