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制高點 汪洋:改革是粵魂
離中共「十八大」只剩1年,幾位中共黨內「大咖級」人物近期都磨刀霍霍,大鳴大放。繼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批判官員陋習後,下一屆政治局常委熱門人選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也意有所指地批判,中共黨內「一些同志喪失了當年那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改革的意識在淡化」。他高唱改革是廣東的「魂」,積極搶占改革的制高點。
30多年前,廣東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槍,就是出自於習近平之父習仲勛之手。
高舉改革 批判同志
《南方日報》報導,汪洋日前在廣東汕頭召開「廣東省深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會議上,他高舉改革旗幟說,堅持改革,是推動廣東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接著,他攤開廣東的改革成績單說,廣東在率先推行大部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積極建立科學發展考核評價新機制以及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創新、自主創新支撐體系、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取得實質性突破。
汪洋強調,「改革是廣東的根、廣東的魂,」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是促進發展成本最低、動力最足、效果最持久的方式。
他話鋒一轉,把矛頭指向「某些」黨內同志說,「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當前的一個要害問題是生活富裕起來後,我們一些同志喪失了當年那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改革的意識在淡化。」
汪洋批評:「有些同志片面認為,只要把發展搞上去了,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搞改革只是『錦上添花的事』、甚至是『添麻煩的事』。」
但他表示,有什麼樣的體制機制決定了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如果不在提升體制機制「軟實力」上狠下功夫,發展「硬實力」的提升將難以持久,未來發展的路就走不好,更走不遠。
汪洋強調,廣東靠改革開放起家,要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絕不能躺在過去改革的功勞簿上停頓不前。
敢於讓社會組織接權
他還宣示,要大力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職能轉移管理力度,捨得向社會組織「放權」,敢於讓社會組織「接力」。
汪洋強調,凡是社會組織能夠「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都要逐步交給他們。同時,要圍繞建設幸福廣東深化住房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等民生領域改革。
汪洋會高唱「改革」主旋律並非無的放矢,似乎更多在「反擊」。由於廣東先後發生小悅悅事件、聯防隊員強姦民婦、公務員打罵父母、活嬰當死嬰扔廁所等轟動大陸的惡性事件。
中國著名左派網站「烏有之鄉」發表旅美學者徐開彬的文章抨擊,這些事件證明「廣東模式」已破產。尤其連結去年深圳富士康13例員工跳樓事件,不得不得出結論:廣東的問題,性質非常嚴重;廣東的資本主義,早已踏上邪惡之路,正在收穫惡的「果實」,向死胡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