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网易专题:伦敦骚乱,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

网易专题:伦敦骚乱,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

  专题:伦敦骚乱,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

  导语:从6日晚开始的伦敦骚乱升级,8日下午和晚间不仅在伦敦诸多地区相继发生暴力事件,而且骚乱已经有蔓延趋势,各种各样的报道与猜测一时间铺天盖地,那么,这仅仅是一场由“警民冲突”引发的血案么?

  问1:警方滥用暴力,引发血案?

  并非如此。事发后英国独立警察投诉委员会(IPCC)介入调查,并初步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反枪支犯罪警队怀疑马克·达根非法持有枪械,于是提前在街道布控,拦截其乘坐的出租车并企图逮捕达根。达根持枪拒捕并与警察发生交火,最后达根被警察击毙,一名警察受伤。投诉委员会的初步调查显示,警方回击符合警视厅行动规则(MPS)。目前对于为何警察试图拘捕尚无明确说法,但据委员会调查称此次事件属于警方打击毒品和非法枪支的“三叉戟”行动,但IPCC的调查还没有最终结论。

  6日,达根的亲友质疑警方的行动,并在当地组织了小规模和平示威,一些当地人也参与进来,而“有目击者称达根被迫面朝下躺在地面时被警察射杀”的报道开始流传,此后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稍晚些时候数百人组织了抗议示威活动,次日又曝出“少女被数十警察殴打致死”的说法,事态开始升级。而事件的升级也出乎了当事人的预料,达根的家人也表态称,自己并未煽动暴乱,也不希望看到暴乱。

  问2:托特纳姆,骚乱温床?

  不一定。看起来,位于北伦敦哈林盖区(Haringey)的托特纳姆在伦敦算是个“穷地方”,此地帮派横行、毒品泛滥、枪支犯罪屡禁不止。2010年伦敦警方破获了88起持枪犯罪案件,抓获八名杀人犯。该区域每年发生各种刑事案件约5000起,每千人犯罪率高出全英平均水平2倍以上。据电讯报透露,在此地,被称为“土耳其黑手党”的黑社会组织控制了英国约90%的海洛因市场。该区青少年怀孕率也位列全英前茅,每年每1000名15到17岁的女孩子中约有53%怀孕。2011年申请求职者补贴福利的人比2010年多了10%以上,年轻人失业最严重,一个工作机会相对应的是50多个失业者。

  然而,如果只是因为贫穷滋生骚乱,那么英格兰中部和北部有比托特纳姆更穷的城市,如果是因为治安差而导致骚乱,伦敦乃至英国还有治安更差的区域。http://www.findanewhome.com/london/north-london/tottenham/crime-rates.fap

  问3:种族歧视,骚乱祸根?

  有很大影响托特汉姆是少数族群分布较多的地区,非裔加勒比移民人数位居英国前列。该区总人口一半以上为白人,而非裔加勒比移民点四分之一,剩下的则来自是印巴等南亚国家。虽然早在1964年起伦敦警方开始接受“种族-认知”训练(调查中如何避免带有种族色彩),但该项训练“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走了形式而已”(伦敦当局语)。直到1981年种族问题引发布里克斯顿骚乱后,斯卡曼报告出台使得社区和涉种族事务的警察从1984年开始重新“补课”,但警方依旧缺乏细节指导,培训也没有能够坚持下去。此后的一年,更是由于一位加勒比非裔妇女在警方调查后的猝死,在布罗德沃特农场再次引爆了族群矛盾。

  而在今天,公开的歧视已不存在,但操作和细节上的手法依然敏感。1985年时,伦敦警察厅有180名少数族裔警官,现在则有3000名。黑人和警察的关系虽得到改善,但在911后以及伦敦爆炸案后,伦敦警方在巡查、安检等领域的做法让很多少数族裔感到了压力。2010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英国平均每位黑人遭遇盘查的次数要高出白人26倍,亚裔被盘查的次数高出白人6.3倍。而在此前的记录里,黑人一般高出白人10.7倍,亚裔约为2.2倍。“这令人很是不爽”,2010年一位在机场接受新式安检的加勒比非裔受访者接受《卫报》采访时说道。

  问4:经济萧条,助推骚乱?

  太过笼统。将原因归结为英国国内高失业率、财政削减、经济不景气、是一个貌似正确但实则可以套用到大多数社会问题的“万金油”答案。英国政府虽有长期的削减政府财政预算的计划,但目前的政府公共事业支出仍然高于去年同期,简单地将财政削减作为理由并不那么令人信服。另外,英国自2008年以来经济一直不佳,失业率自09年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7.5%-8%的范围内,近期也并无大的变化。经济不景气显然是本次骚乱的背景因素,但是为何今次爆发这样大规模的骚乱,也不是这样三言两语能够讲清的。

  英国政治记者玛丽·里德尔分析认为,本次英国骚乱与之前希腊发生的骚乱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骚乱的主力来自于社会中产阶层,而英国这次骚乱则来自社会底层。但《经济学人》的文章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骚乱者中被广泛使用的黑莓手机说明,贫困可能并非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托特纳姆所属的地方政府把青年服务项目预算削减了75%。不过,假如没有削减青年服务项目预算这一冲击,上周末的骚乱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或者,是不是至少能缓减一点紧张气氛呢?这也很难说。

  问五:社交网络,推波助澜?

  实为大谬。暴乱发生后,有媒体称,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网站对此次骚乱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表面上看起来,“好事者”利用推特组织抢劫,并通过“脸谱”展示“战利品”,并呼吁对警察使用暴力,但工具终归是工具,“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在没有推特、脸谱的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伦敦也发生过16次骚乱,社交网络不仅不意味着破坏和颠覆反而在促使社会进行自我反省和修复,而这一点,在最新的新闻事件中无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当地时间9日上午,暴乱事件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又一次通过“推特”、“脸谱”集合在伦敦街头,这一次他们不是相约上街抗议,而是拿着扫把相约去清理街道——在推特上,有人发起了“RiotCleanup”(暴乱清理)行动,并得到广泛响应。“这个国家有不争气的年轻人,也有深深爱着它的国人。”——一位网友在骚乱事件后如此评价道。

  问六:军警当局,“从快、从重、从严”控制骚乱?

  不会。此次事件中英国警方表现依然非常克制,甚至有受访者称,面对暴乱者,警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等着挨打似”的。托特纳姆议员大卫·拉米不客气地指责“警察工作出了差错”。而三十年致力研究警察执法和公共秩序的伍尔弗汉姆顿大学教授彼得·沃丁顿有不同的解释,警察在应对较大规模骚乱时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永远都是,与暴徒对峙控制局面、还是驱散人群。

  他认为, “如果暴徒继续攻击、破坏商店,从全局来看,允许他们继续下去、而不是将他们驱散,是避免暴力升级的最好方式。而且从操作层面上看,若警察要抓人,意味着至少一名警察要离开警戒线。若被抓的人反抗,甚至需要两三个警察才能制服”。1985年的骚乱期间,警官布莱洛克正在帮助保护现场的消防员,其他的警察转而处理旁边的歹徒,结果一群人蜂拥上来,将布莱洛克活活打死。同时,骚乱现场无辜的旁观者,也是警察的一大担心。2009年,G20示威期间,伦敦一名报贩遭警棍驱打后死亡,引起公众强烈不满。

  而在技术层面,和欧洲大陆、北爱尔兰不同的是,英格兰警察从来没有用过高压水龙。伦敦警方一名发言人说,他们根本没有高压水龙。如果要以此应对骚乱的话,还需要从北爱尔兰借用。高压水龙之后,恐怕就是有效但不致命的橡皮子弹了。虽然许多国家的警察都经常采用,但很难想象,若伦敦街头出现了高压水龙、警察射出了橡皮子弹,恐怕带来的是更大的骚乱。还有人建议,政府应该派军队。英国军队确实曾经在北爱参与过秩序维护。但英国人对在本土进行军事化控制的做法向来不感冒。卡梅伦当然也不想成为战后几十年来打破惯例的第一个首相。

  结语:奥威尔后的英国,年轻人总是热衷于对一切潜在的“强权”、“不公”说不,糟糕的经济状况、潜在的族群矛盾、加上可以利用的新式传播工具,又无疑提供了绝佳的表达时机。若简单地将暴乱归结到经济、族群等任何一点都未必妥当。(出品:网易另一面 编辑:冯成)

TOP

到底原因是什么呢?

网易威武,很多人幸灾乐祸。
如果中国乱起来这种事情恐怕更多,但是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只会让老百姓遭殃。
再毒的紅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TOP

国内媒体有意将事端往微博上引

TOP

借刀杀微。

TOP

这个标题实在无聊,属于废话。这个事到目前为止,谁也不敢说自己就很清楚,谁都可能是错的,谁也没资格说别人。

TOP

伦敦骚乱,对与咱们来说,是真正的不明真相。

TOP

国内罕见的高质素评论!

当然,这对于看惯了土共非黑即白倾向性严重的所谓“评论”的人,如5楼之流。这种评论当然是相当的“立场不清”,相当的“不给力”。。。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回复 7# snorkeler 的帖子


卖弄学问罢了。
很多人并不明白:你没立场,只是卖弄学问,没啥意思。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没有:兼说则明。
这种“兼说”的坏处,除了涉嫌卖弄以外。还有两种可能的坏处:
一个是:脉络不清,貌似是介绍知识,其实不过就是堆砌,让人无所适从。
另一个是:如果脉络清了,真能得出结论,一般就是夹带私货的结果。因为人不可能没倾向,拿出公允的架势,把别人都贬低一遍,却悄悄地进行舆论导向.......

TOP

看图片,基本抢商店的都是黑人,虽然蒙着脸。
铲两个嘴巴再用钱。

TOP

回复 8# nkpoper 的帖子

你连什么叫媒体(media),什么叫喉舌(propaganda)都没搞清楚,那还是歇了吧。。。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1-8-10 20:07 发表
这个标题实在无聊,属于废话。这个事到目前为止,谁也不敢说自己就很清楚,谁都可能是错的,谁也没资格说别人。
按照传统的说法,这个标题是低层次的春秋笔法,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是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水搅浑造成的,这个题目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谁也不是圣人,所以,题目说“可能是错的”,这挺客观的啊
网易一贯倡导“有态度的新闻”,我是支持这种新闻理念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norkeler 于 2011-8-11 00:01 发表
你连什么叫媒体(media),什么叫喉舌(propaganda)都没搞清楚,那还是歇了吧。。。
你才不明白。西方国家的媒体,也都是有倾向性的。
很多人不明白,反对媒体有倾向性,恰恰是专制主义的一种通用借口,虽然它不能作为毛泽东那样极端主义者的借口,但是却足以作为较次一级的各种独裁者的借口。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而不是把所有元素都调和起来。如果非调和不可,其实就是专制主义。
这就比方说饭馆,每个饭馆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说每个饭馆都必须具备每个风格,这个既不可能,硬要做到也只能是不伦不类。如果作为硬指标,那就是取缔任何一个饭馆的良好借口。

TOP

回复 12# nkpoper 的帖子

不兼說,你又怎麼能兼聽?

163說得有理有據
國內喉舌都以CCAV為藍本

身為會思考的人,都知道哪個更靠譜!標題也沒錯,可能是錯的而已。

基本上每個帖子都見你在碴,標新立異(感覺而已,不是對你找碴

TOP

回复 13# cuixianen 的帖子

汗。不兼说,当然能兼听。在学校里,哪个学生也不会只听一门课吧?但是,哪个老师也不可能讲所有的课吧?
至于网易质疑的这些论调,也不一定就是CCTV立场。如果哪个确定是CCTV的论调了,恐怕它也不敢质疑了。

TOP

外国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TOP

伦敦犯事群体,多涉及以下1-4单项或多个特点;
1.年轻 2. 穆斯林 3.少数民族 4. 失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