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編 )

●8月6日是陽曆年的第218天(閏年是21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47天。
【 節 日 】
●七夕是農曆七月七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和少女節,這都和織女有關。

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船七孔針于開襟樓,俱以習之。”
●【傳說故事】
(一)床母生日
多神崇拜的社會,樹有樹神,床也有床神是女性神,所以叫「床母」。民間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她是兒童的保護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歲以前都要拜床母。
(二)七娘媽生日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娘媽保佑未滿十六歲(舊時以十六歲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配帶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娘媽。
(三)牛郎織女會
相傳天上和人間只隔著一條淺淺的天(銀)河,織女是天上美麗的仙女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可以織出千變萬化的衣裳,在天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牛郎則是人間窮苦人家的孩子,在兄弟分家的時候,只分到一條老牛,可是牛郎非常勤勞,又細心照顧老牛,所以老牛感謝她,讓他見到織女,最後天帝將織女嫁給牛郎,並留在天上住。過沒多久,牛郎想回家探望,但因為以前已在天帝面前發過誓,將永遠陪伴織女住在天上,違誓就會受到處罰。結果因為牛郎違背誓言,所以和織女分隔在河銀河的兩邊。天帝說只要天河的水乾了,就讓他們見面。結果牛郎帶著他的孩子,日夜不停的舀水,終於感動天帝,讓他們每七日見一次面,結果喜鵲傳錯話,變成「每七夕」見一次面,後來喜鵲王為贖罪,發動所有的喜鵲搭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從天河兩邊可以快一碰面相會。(這個故事民間流傳許多不同的版本無妨,口耳相傳很自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四)乞巧會
相傳七夕拜織女,會有一雙巧手,像織女一樣,會做許多巧事。所以古代有女兒的人家都會在七夕夜,向織女乞求,賜給一雙靈巧的手。
(五)魁星生日
相傳這一天是魁星夫子的生日,魁星是讀書人所崇拜的神明。魁星是自然神,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稱做魁首或魁鬥星。從前的讀書人相信魁星和金榜題名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稱中了狀元叫做「一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
●【相關習俗】
七夕是農曆七月七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和少女節,這都和織女有關。
(一)拜床母
「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二)拜七娘媽
七娘媽是七星娘娘,天上七星的人格化,也是兒童的保護神。沒有子女的,她能授子女;有子女的,她能保平安。所以有許多小孩,在十六歲以前都要配戴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時的七月七日還願,舉行盛大的祭祀。
(三)牛郎織女會
相傳牛郎星和織女星這一天會相會,使得淒美的愛情故事更添美麗。以前的人都在七夕夜注意兩顆星靠近的事情,而為他們倆高興一番。其實以今天的天文學的觀點,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六光年,甭說兩星靠近其(實就是星球相撞,這是一件悲壯的事),就算牛郎光寫信給織女,以光速傳送都要十六年,等織女收到信後馬上回信,還要再經過十六年才會到牛郎手上,這一來一返就要三十二年,美麗的織女就變成老太婆了,實在不夠美麗。所以還是讓美麗的傳說故事繼續流傳吧!
(四)乞巧會
家有少女或少婦在晚上擺設香案,供上鮮花、水果、白粉、胭脂和針線,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用彩線對月穿針若能穿過,則表示手藝會特別的好。,則自漢代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五)祭魁星
古代的私塾或學堂都奉祀魁星爺,讀書人對祭魁星更是盛大,在清代臺灣文獻中就有關祭魁星的記載,描寫祭魁星是在晚上舉行,各個私塾都競相集資準備餐品來祭拜,整夜喝酒;也有的用演戲來慶祝,甚至也有殺狗來祭祀的。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彩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秘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許多商家和民眾稱之為“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
●【語詞】
七娘媽生 、雞酒(麻油雞)、油飯 、牛郎 、織女 、胭脂 、凸粉 、鏡 、拜床母
●【語句】
1.七夕瞑牛郎織女相會。
2.用雞酒、油飯拜床母。
3.囝仔十六歲才甭拜床母。
4.拜織女要用胭脂、凸粉和鏡,因為織女愛美。
●【歌謠】
床母生 床母搖,保佑囝仔頭殼硬,保佑囝仔好大漢。
●【與七夕有關的詩詞】
秋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粱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節慶鄉土教學活動單】
名稱:七夕 (高年級適用)班級____姓名____
小朋友!你是怎麼過七夕的?七夕也叫中國的情人節,你知道故事嗎?請你找一找故事把它寫下寫或影印貼在下面。
—————— 【以上為臺灣教學綱要/讓我們重溫一下學習氣氛】

●牛宿、女宿圖(漢畫像石)(漢代(前202年-220年),河南南陽南陽漢畫館)
=============================
●8月6日:教會——基督易容顯光日

●1399年8月6日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

●1726年8月6日 神聖羅馬帝國和俄國締結反土耳其軍事聯盟。
●1806年8月6日 法蘭西斯二世正式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成為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結束。

●1890年——美國紐約州對殺人犯威廉•凱姆勒執行了首例電椅死刑。

●1909年08月06日 (星期日) 日本對滿清政府發出最後通諜 —— [臺灣官方報導]
日本對滿清政府發出最後通諜,內容是「為改建安奉鐵路,日本政府不撤退守備兵與鐵路員警。即使清政府不協助,日本也要強行改建」。

●1914年8月6日 奧匈帝國對俄宣戰。同日,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對奧匈帝國宣戰。—— [圖片欠奉]
●1915年8月6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佔領華沙。—— [圖片欠奉]
●1930年8月6日 中共成立指揮全國武裝暴動的最高機構。

1930年8月6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指揮全國武裝暴動和總同盟罷工的最高機構——總行動委員會,委員有李立三、鄧中夏、吳振鵬、陸定一、劉伯堅、徐錫根、向忠發、李維漢、王克金、余飛、陳郁、袁炳輝、羅章龍、潘問友等14人,向忠發、李立三 、徐錫根、袁炳輝為總行委主席團。
李立三在成立會上作報告,認為中國革命的形勢已經“到了歷史上偉大事變的前夜”,強調黨的總任務是:積極準備武裝暴動,以武裝暴動的目的來佈置全國的工作”。並進一步闡述了共產國際關於“第三時期”的理論及其對中國革命的影響,指出:“世界革命第三時期的特徵,是世界資本主義之一切內外矛盾的緊張,整個經濟制度之嚴重的危機,顯然表示要急劇的走向崩潰與死亡。”斷言:“全世界普遍的逼進於直接革命的形勢”。“國際上矛盾都集中於中國,所以造成中國之一切政治與經濟的危機,革命的危機”,因而“中國革命的大爆發”不可避免。
●1935年8月6日 方志敏被處決!
1934年12月6日,方志敏部綁架美國宣教士師達能和史文明夫婦,
要求他們付出巨額贖金二萬元,被他們拒絕。
12月8日早晨,他們被押到一座墳墓前面,命令師達能跪下,砍下他的頭。
幾分鐘後,又砍下妻子史文明的頭。
1935年,方志敏因謀殺師達能夫婦被民國政府判處死刑,
8月6日于南昌下沙窩行刑。
————————————方志敏著有《可愛的中國》。


●1940年8月6日:義大利入侵英屬索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洲戰役開始。

●1943年08月06日 (星期日) 日本驅逐艦在貝拉灣中遭到擊沈 —— [臺灣官方報導]
深夜十時左右,四艘日本驅逐艦在南太平洋中的可倫邦格拉島西北的貝拉灣中,遭到六艘美國驅逐艦伏擊,其中三艘被擊沈。日本驅逐艦共搭載一千八百名官兵增援部隊,並全速駛往與美方進行激戰的中所羅門島途中;三艘驅逐艦被擊中引起爆炸,使得船上的日本官兵紛紛跳入海中,造成慘重死傷。美軍稱日軍的運輸艦隊為「東京特快」,從雷達中掌握其行蹤,因此得以事先派艦隊前往伏擊,造成日軍重大的損失;另一方面,美軍在17日登陸貝拉拉貝島,完全切斷日軍對中所羅門島方面的補給。

●1945年8月6日 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

●1945年秋,日本敗局已定。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國政府想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蘇聯,於是杜魯門決定在日本的廣島、長崎等四個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擲原子彈。在此之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出於軍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國政府便按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

9點14分17秒,那架裝載著原子彈的美機上的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裝置被打開了。60秒種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10億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燬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倖還活著,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

當時廣島人口為34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日死者計8.8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5.1萬餘人;全市7.6萬幢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4.8萬幢,嚴重毀壞的有2.2萬幢。

但是,廣島的悲劇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後通牒,即無條件投降。他們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象,把希望寄託在蘇聯的調停上。但8月8日,日本從蘇聯領導人那裏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遵守對聯合國的義務,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宣佈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


即使在用原子彈轟炸了廣島之後,日本軍部仍然認為美國只有一枚炸彈,日本可以繼續堅持。在8月6日之後,他們有3天的時間用於投降,但他們不。只有在長崎受到原子轟炸後,日本天皇才最後宣佈投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軍方仍聲稱他們可以而且應該繼續戰鬥。一個陸軍軍官團體發起叛亂,試圖截獲並銷毀天皇向日本人宣佈投降的詔書。
這些事實有助於説明我們所面臨的敵人的本質,有助於認清杜魯門總統在進行各種選擇時所要考慮的背景,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對日本進行原子轟炸是必要的。
●有如下事實:其一,在最初的轟炸目標清單上包括京都。雖然京都也是一個合法的目標,在先前的空襲中未曾予以轟炸,國務卿史迪文森把它從目標清單中去掉了,因為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也是日本的文化宗教中心。其二,在戰時我們受到命令的嚴格約束,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轟炸東京的皇宮——儘管我們很容易識別皇宮並炸死天皇。畢竟我們不是為了報復。
我們要轟炸的每一個目標城市都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廣島是日軍南方司令部所在地,並集結了實力可觀的防禦部隊。長崎是工業中心,有兩個重要的兵工廠。在這兩個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廠和部隊配置於市區中心。
感謝上帝使我們擁有原子武器,而不是日本和德國。科學有其自身的邏輯,遲早會有人設計出原子彈。科學不能被否定。關於製造原子彈是否明智的問題,終將被原子彈已被製造出來這一事實所壓倒。
由於德國和日本法西斯被擊敗,世界變得更好了。
●1954年8月6日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吳耀宗當選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首任主席。

●1980年8月6日 我國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獲得成功。

●1997年8月6日 “微軟”與“蘋果”宣佈合作計劃。

●1998年08月06日 (星期日) 呂茵斯基承認與柯林頓有10多次性接觸
前白宮見習生呂茵斯基首度至聯邦大陪審團作證,就她與柯林頓總統性醜聞及偽證風波提出說明,承認兩人有過10多次性接觸。

●關惠群————2010年【噴嚏圖掛】同期回顧
帶著溫飯菜和愛,給那些身心都被遺忘的人。整整24年,每年365天,除了這天,她要去白宮,戴著香港買的翡翠,從奧巴馬手上接過“總統公民獎章”。她叫關惠群,廣東人,文革時被迫跪玻璃流落街頭,後游水逃命香港再移美。經歷無家可歸之痛,愛心天使,不想再看別人重複自己的不幸。

●1926年8月6日 來自紐約的游泳運動員格特魯德-埃德爾用了14小時31分成功遊渡英吉利海峽,成為世界第一位遊過英吉利海峽的婦女。

●1932年8月6日 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義大利辦威尼斯影展的主要目的是想振興歐洲各種藝術,參加此次影展的作品共有29部;該影展的執行委員長受到法西斯黨墨索里尼的認可,大力向國內外宣傳,使影迷們瘋狂。在第一次影展中獲最高獎是「國王是個騙子」。此次舉辦的影展,使義大利電影界活絡起來,成為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電影基礎。

●1954年8月6日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組建
1954年8月6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由人民共军第二軍第五、六師和第六軍第十六、十七師等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以及第五軍一部組成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隸屬中國人民共军新疆軍區。是新中國最早的屯墾戌邊部隊。兵團戰士一手拿槍、一手拿鎬,開墾了大量荒地,興建了大批農工企業。


●1962年8月6日:馬來西亞影星楊紫瓊出生。

●1981年8月6日 美國航管人員罷工。

●1997年——韓國一客機墜毀關島。

●⊙○ 2010年【噴嚏圖掛】同期回顧○⊙●
●員警的家也被強拆
北京豐台區一民警家房子遭開發商強拆,他阻止過程中被五六名拆遷人員拽出並被打傷。當時多名拆遷人員用錘子砸開民警家門鎖,把傢俱等物品搬出,將屋頂掀了一半。居民稱該院居住的大都為民警或民警家屬,是豐台公安分局提供的公房。開發商稱,有事就去找豐台分局。

●廣東韶關富豪王永利為抗議強制拆遷,在他家的房頂插上兩面國旗,房屋的正面掛上當地市委主要領導人的巨幅畫像,房屋的背面則垂下了3條長約十多米的條幅,還在屋頂堆放了5瓶液化氣罐和大量汽油,並自製了“燃燒彈”,雇傭了十多名保鏢,稱要與房子共存亡。淩晨6時25分,施工人員開始執行強拆,近一個小時後,屋內人員終於被控制。20時,該樓的拆遷工作基本結束。

[
本帖最后由 资深色狼 于 2011-8-6 13: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