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早报网又被封了,我翻墙顺便点开一篇文章,难怪 。。。 很好!给力!!

早报网又被封了,我翻墙顺便点开一篇文章,难怪 。。。 很好!给力!!

原文https://daili.wushizhen.com/browse.php?u=Oi8vd3d3Lnphb2Jhby5jb20vc3BlY2lhbC9mb3J1bS9wYWdlczgvZm9ydW1fenAxMTA4MDIuc2h0bWw%3D&b=6


 


 


当代中国社会暴力的制度基础


 


[郑永年] (2011-08-02)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各种形式的暴力案件快速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遽然凸现。在种种暴力行为中,主要表现在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暴力行为,政府官员对社会成员实施暴力,而社会群体对政府官员也实行暴力。当然,也存在着一个社会群体对另一个社会群体,或者一个社会成员对另一个社会成员等形式的暴力行为。不过,即使是后者,很大的责任也应当归咎于政府。很简单,在任何社会,政府存在的最大理性就是维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的缺失,只能说明政府的失责。


 


  当然,暴力也不是中国社会所特有。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历史的进步并没有减少社会暴力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暴力的根源非常多。中国社会的暴力行为也体现为中国特色任何社会都不期望暴力行为的兴起。暴力产生了,就要分析暴力行为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举措来减少和控制。公权力的责任是提供公共秩序,控制暴力行为,但中国的公权力往往成为社会暴力的根源,因此有必要从中国公权力的暴力化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暴力行为的崛起。(在中国,暴力也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这需要专文论述。

 

  中国社会暴力的大制度背景,就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制度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在发达社会,往往是社会决定国家,人民决定政府;而在中国则相反,社会和人民的存在空间基本上取决于国家和政府。换句话说,在发达社会,尤其是先发展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是社会和人民赋予的;在中国,国家和政府决定了社会和人民是否能够得到权力,能够得到多大的权力。

 

  在后发展中社会,典型的是亚洲的日本和后来的“四小龙”等,政府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中,较之发达社会扮演一个更为重要和关键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也决定了社会的生存空间。不过,随着社会本身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制度空间分布逐渐趋于均衡,呈现出一个良性的互动方式。在学术界,人们经常把这样的社会称之为“强政府、强社会”模式。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也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试图改变改革前只有国家、没有公民社会的严重失衡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得到迅速的成长和发展。在1980年代,国家公权力首先从农村逐渐减少,在农村实践村民自治。城市改革也为城市市民社会造就了巨大的空间。1990年代中期之后所进行的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更是为社会空间的成长打下了制度基础。

公权力扩大激化民间政治意识

 

  应当指出的是,在政治领域,尤其在基层,尽管社会也具有了一些空间,但并没有得到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空间。社会的成长和发展发生在除了政治以外的其它领域。邓小平南巡之后,正是因为社会在其它多个领域获得了很大的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参与政治的要求得到缓解,因为人们把对政治的热情,转移到了经济和社会方面。

 

  但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和从前一样,在政治领域,社会照样没有实质性的空间。更为严重的是,在非政治领域,社会空间也在迅速缩小。例如,在经济领域,国有部门的快速扩张,迅速挤占了原来民营企业的空间;在政治领域,随着维稳机制的推行,社会其它方面的空间也缩小。这就导致了很多负面的结果。首先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空间分布的严重失衡,公权力迅速扩展,而社会空间缩小。其次,社会空间的缩小直接导致了社会不能正常发育,不能产生自我管理机制,自我约束能力弱。社会自治能力的弱化,表明社会无法自我解决很多问题,必须依靠公权力,从而为公权力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机会。再次,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其它领域,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其代理人,都是以政治的方式来挤占社会空间的,这必然导致社会的政治性反弹。社会群体和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挤压,它们也必然诉诸于政治的手段来面对其所面临的困难处境。针对政府官员的暴力只是其中一种政治表达方式。

 

 

  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构成了今天中国社会暴力行为的大背景。具有同样重要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年的政治和政策大环境的变化——对“法制”和“法治”的忽视和漠视。法制是任何一个国家最为基础的制度,是其它所有基本国家制度的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国家暴力和暴力使用必须法制化。在这方面,中国这些年来不仅没有多大的进步,而且在很多层面发生倒退现象。

  总体上说,中国在1980年代提出要建立法制,1990年代在中共“十五大”上又提出了要建立“法治”,以“法治”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无疑,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立法方面的进步,但在司法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司法有问题,那么立法方面的最大努力也会无济于事。

对司法破坏导致社会信任流失

 

  在邓小平时代,执政党对法制的重视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的岁月,执政党领导具有强大的政治意志来确立和发展中国的法制。19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执政党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人大系统都经常强调法治。中国没有法治传统,法治因此是个目标,它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建成的。在建设法治过程中,政治和政策环境非常重要,无论对官员还是社会成员,法治教育可说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和年年讲。但最近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对法治的强调消失了,重点转移到了其它政策目标,包括“和谐社会”、“社会正义”、“维稳”等等。尽管这些目标和法治并不矛盾,这些目标的达成最重要的还是法治,但一旦政治和政策的重心转移到了其它方面,法治就遭冷落和忽视。在很多方面,实践已经表明,一旦失去了法治建设,这些其它目标不仅没有能够实现,反而会走向反面。

 

  在对法治强调得不够的同时,对司法的破坏趋向严重。司法的政治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权势阶层使用各种方法来逃避司法,社会和人民对司法也失去最为基本的信任。一旦当一件事情发生,人民不会诉诸于法律,而是会寻求其它政治方式,例如找领导人、走关系等,其中也包括暴力。在任何国家和社会,司法是社会和国家、人民和政府之间最为宝贵的中间或者缓冲地带,两者可以在司法这个中间地带协商、讨价还价。一旦失去这个地带,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就马上会演变成为直接的对立关系。一个严酷的现实是,这些年来,很多本来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最终演变成为暴力,不管是政府官员对老百姓的暴力还是老百姓对政府官员的暴力。

 

  在这些政治和法制大环境下,人们还可以更进一步,从一些具体的制度因素寻找公权力的暴力行为根源。

 

  国家垄断暴力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的标志性特征。尽管中国从法理上说也是这样,但在实际层面则不然。国家对暴力的垄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多元化和分散化。近年来,随着社会暴力行为的增多,国家的暴力机器也在多元化,就是说倾向于设置越来越多的暴力机关来应对社会暴力。城管是一例。近年来所设置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维稳办”也是一例。不过,多元化必然导致分散化。一旦缺少协调,就很容易导致暴力的滥用。例如,这些年城管制度已经出现了多少问题,就是没有人去解决,没有其他的制度去制衡它。

 

  与多元化同时存在的现象,就是暴力机器的分权化。如果多元化指的是同一政府层面的不同暴力机构,分权化指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制定政策,但执行政策的是各级政府。因此,暴力机器的使用处于分权状态。地方政府负有地方社会稳定的责任,地方稳定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尽管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来维持地方稳定,但一旦稳定被视为是头等大事,地方官员就会倾向于随意使用甚至滥用暴力机器。

 

 

国家暴力私有化的隐患

 

  这里,一个相关的现象就是法制的地方化。法制最能体现现代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力。在大多数国家,法的权力大多由中央或者联邦政府垄断,尤其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只在涉及到地方事务的领域具有法的权力。即使在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法律权力,但中央(联邦)法高于地方法,地方法要服从于国家法。尽管中国从理论上说属单一制国家,但地方政府拥有着实际上远较其它政治体系更大的法律权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司法系统,就中央和地方关系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即没有和地方政权独立开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影响法律的实施,司法因此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工具。

 

  一种更为严重,也是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国家暴力的变相“私有化”。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权)和黑势力的勾结,借用黑势力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城市拆迁方面,地方政府、发展商往往勾结在一起,“雇佣”黑社会势力来为“拆迁”清除障碍,而黑社会所用的暴力手段无奇不有。实际上,基层政权的黑社会化成为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有另外一个现象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那就是“黑监狱”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竟然容许一些社会利益群体建立“黑监狱”,来应对上访的社会成员。

 

  社会暴力行为在迅速增加。暴力的增加无疑损害社会秩序。任其发展,就会摧毁整个社会秩序。显然,政府作为行使公权力的唯一合法组织,有责任来遏制、控制和管理暴力。如果这一目标不可实现,和谐社会无从谈起。要走上国家和社会、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和谐,在政府层面,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事情要做。

 

  首先是要给社会松绑,造就成熟的公民社会或者市民社会。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社会不能发展出自主组织,什么都需要依靠政府,那么政府负担就会不堪重负。一个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的负担。公民社会的发展不是不需要政府,而是说政府要把传统上很大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社会本身,让社会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政府可以来规制社会,管理社会。

 

  其次是大力强化法制和法治建设。政府要规制社会和管理社会,法制和法治是最有效的方式。这里同样重要的是,政府要用法制来管理体现公权力的暴力机器及其使用。如果暴力机器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主要手段,而且法律失去了对暴力机器本身的管理和控制能力,那么必然会导致无穷的政治后果

 

 

作者是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联合早报网》

 

 

仔细读读,你会明白:。。。早报网为什么經常被和谐了。。。。。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另外一篇:郭国理:中国温州动车事故的深层含意

 


郭国理:中国温州动车事故的深层含意


 


原文https://daili.wushizhen.com/browse.php?u=Oi8vd3d3Lnphb2Jhby5jb20vc3BlY2lhbC9ob3RzcG90L3BhZ2VzMS9ob3RzcG90MTEwODAyLnNodG1s&b=6


 


 



郭国理


  这次的动车追尾事故,出人意外地在中国民众中掀起了一场颇为不小的风波;大有阿拉伯之春意。这是当局始料未及的。看来中国正在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社会动乱的时代。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全球层面上,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和其他所谓的新兴市场国家所组成的一列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赶上了并从后边撞上了发达国家这辆缓缓前行的列车,对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其焦头烂额,忙得不亦乐乎:经济疲软,债务危机,失业率高企,政治纷争激烈,冷战后形成的意识形态之统一忽然分崩离析,优越感彻底扫地。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却也不能因此而幸灾乐祸,因为它们不仅不能从中获益,反被其祸累及——全球化已经将经济稍发达一点的国家都捆绑在同一辆战车上了。就像这次的动车追尾事故,后面的列车也损失惨重。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希拉里)上任后第一次访华时说,中美两国在这个世界上是“同舟共济”;她对形势看的倒是很准。


  从中国形势来看,新兴国家同样不能过于乐观。发展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定理:(经济)增长致乱(growth is destabilizing)。这其实很好理解: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造成现有社会秩序的解体,引起社会利益的再分配,从而导致社会冲突。政府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和化解这些矛盾冲突,是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从这次追尾事故来看,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这次群众的激烈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其怒气直冲政府而来,并且表现出对政府的几乎是本能式的不信任。这是相当可怕的。


  毫无疑问,这种对政府的强烈的对立情绪,和政府中的腐败久治不愈且越演越烈直接相关。而中国政府面对民众这种普遍的不满和不信任情绪,却采取了一个很蠢的对策:全力以赴地压制,特别是对公众舆论的压制和封锁。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此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为无数次中外经验所反复证明了的。中国当局置这些铁的教训于不顾,一味地崇尚“人民民主专政”,必然有其苦衷。


腐败像癌症一样扩散


  深究其里,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在政府内部造成了许多利益集团,使政府和民众的利益往往相对立。政府在处理与内部利益集团的利益相关的事件时,往往不能或不愿退让。封堵镇压便成为不二选择。结果是政府作为公权的信义(integrity)丧失,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就像这次事故后发生的,政府说的话,无论是真是假,民众一律不信。腐败成了人民判断政府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预设。


  这是中共始料未及的,它也很觉得冤枉。凭良心而言,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为中国,为中国人民兢兢业业办了许多好事;如果它被打倒,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人民就会对其产生怀旧的感觉,就像生活在民主自由的韩国人,有许多还怀念朴正熙的独裁年代,正如今天中国有许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一样。但由于它固执地拒绝政治改革,使腐败在其内部像癌症一样扩散,利益集团(往往是腐败的载体)蓬勃发展,不仅使其作为公权的信义大打折扣,它对言论自由,对宗教和对公民社会的压制,也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丧失了道德力量的支撑。



官方道德标榜成笑话

  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国共产党就从不间断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模范”以供社会效法学习。可见它也企望建立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因为只有有道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和谐的。但是,中共为了维持一党专制,对传统的道德支柱——宗教,社会舆论,公民社会和法制大加操控和限制。企图以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支撑社会道德大厦。在这方面,共产党也确实下了大功夫。但不知是出于天真还是无奈,它竟然对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视而不见:党内长盛不衰的腐败,使共产党完全丧失了作为社会道德支柱的资格。


  共产党内不乏高尚的,有道德的,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人;但党内的腐败使这些人的努力全部作废,毫无公信力,甚至成为笑柄。笔者在中国游历时,就听到不少对当时当局正大肆宣传的“英雄人物”的不敬也不雅的传言和故事。这些传言和故事未必真实,但它们对这些英模形象的损害却是无可置疑和致命的。在腐败和专制的阴影下,对这些人物的官方宣传显得格外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于是,中国的执政党陷入了这样一种困境:它急需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它由于自身的腐败而不能扛起道德的大旗,又害怕别处崛起的道德力量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因而要拼命压制。结果是中国社会尔虞我诈,贪腐成灾,厚黑大行其道,使社会不能健康发展。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从这次动车追尾事故民众超乎寻常的激烈反应来看,历史给中共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难道中共避免了蹈苏东波的覆辙后,又要随中东波而被历史席卷而去不成?

  





  作者Lance Gore是美国伯顿学院(Bowdoin College)政治学教授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随手又是一篇:杭州爆发德士司机大罢工

杭州爆发德士司机大罢工


(2011-08-02)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当代中国社会暴力的制度基础
[中国早点] 两岸关系中的香港角色
[时事漫画] 减赤可能影响美信贷评级
[动车事故] 中国温州动车事故的深层含意

 


 


 


 


 


 


 


 


 


 


 


 陈迎竹 报道 上海特派员


      浙江杭州昨天爆发德士司机大罢工,数以千计司机在多个地点集中停止载客。市政府在下午宣布两项措施,但没有完全消除司机的不满。

  罢驶事件从上午开始,有报道指出当地8000多辆德士中,参与罢驶的多达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但也有现场消息指出没有那么多,大约在四分之一左右。消息指出到中午时分,参与罢驶的德士车还有千余部。

  司机主要是不满燃油费和租金高,以及道路堵塞影响收入等。

  据指出,杭州因为是旅游城市,外来游客很多,德士车的承载率其实相当高,交通局统计约为72%,高于合理的60%左右载运率。

  但是主要道路狭小,交通容易堵塞,严重影响了司机运载的效益,收入也多年无法提高。而油价屡创新高,车辆租金没有下调,加重了司机的负担。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德士车载运率高,行路又难,很多司机不愿进入景区,乘客或游客则产生叫车难的感觉,两方面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杭州市政府昨天下午宣布两项措施,一是在10月底前完成车价调整,希望借助提高车费增加司机的收入。第二点是在调价之前,由市政府财政给予司机临时的补助,包括每辆车每做一笔生意补助一元人民币(约新币两角钱)。

  上海《东方早报》不久前报道,杭州继上海在上月初提高德士车费后,也在酝酿调整价格,因应司机的成本压力,而且交通局已经进行论证。

  昨天的大规模罢驶,显示司机对官方的行动步伐失去了耐心。


 


 


 


 


 无独有偶,上海昨天上午也有一家小型德士车公司的20多名司机集体罢驶。


  复新出租车公司20多辆车的司机昨天在挡风玻璃上挂出“我们要交养老金”的纸条,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介入与公司协商之后,中午结束行动。

  上海德士收费最近刚刚调整,起步费从12元加到13元,另加1元燃油附加费,但政府则削减了对司机的部分补贴。

 

*[email protected]

 



[ 本帖最后由 weiqyu 于 2011-8-3 05:32 编辑 ]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再来张图片:看看现在的中宣部管辖的新闻网站,谁更 深入人心??!






































































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集 >> 热点关注




 














热 点 关 注 专 题 总 览

  • 中国动车事故[图辑]

  • 新闻集团窃听风暴

  • 达芬奇天价家具被指造假

  •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 香格里拉对话

  • 台湾塑化剂风波

  • IMF总干事涉性丑闻

  • 日本地震核泄漏[图辑]

  • 利比亚局势[图辑]

  • 北非中东变革[图辑]

  • 新西兰基督城大地震

  • 解救乞讨儿童[图辑]

  • 何鸿燊家族争产风波

  • 莫斯科机场遭恐怖袭击[图辑]

  • 中国隐形战机歼-20首飞[图辑]

  • “上访村长”钱云会之死

  • 关注中国奴工

  • 维基解密事件

  • 朝韩交火 局势紧张

  • 四川煤矿透水事故

  • 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

  • G20峰会

  • 2010美国中期选举

  • QQ大战360

  • 大学车祸引发“李刚门”

  • 台风"鲇鱼":关注在台被困陆客

  • 乳业“毁谤门”

  • 智利矿工救援

  • 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

  • 美牧师拟焚烧可兰经事件[图辑]

  • 中日船只钓鱼岛相撞[图辑]

  • 香港游客菲律宾遭劫持[图辑]

  • 河南蜱虫中毒事件

  • 富豪慈善晚宴

  • 中国伊春坠机事件[图辑]

  • 金浩茶油被曝致癌物超标

  • 打假人士方舟子遭袭

  • 甘肃泥石流灾害[图辑]

  • 中国罢工潮

  • 中国校园血案

  • 中国旱灾

  • Google退出中国市场

  • 力拓“间谍门”事件

  • 中国足坛扫赌反黑风暴

  • 湖北石首群体事件

  • 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官员案




  • 2011年7月23日晚,两列火车在中国浙江温州发生追尾事故,导致两节车厢脱轨坠落桥下。据现场初步消息,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图辑]

    最新报道

  • 郭国理:中国温州动车事故的深层含意(2011-08-02)

  • 京沪高铁满月 载客率仅三成(2011-08-02)

  • 张敬伟:中国应正确对待日本的批评(2011-08-01)

  • 周兆呈:七月鸿沟(2011-07-31)

  • 中宣部禁报动车事故 部分媒体被迫撤版(2011-07-31)

  • 上海一列地铁开错方向(2011-07-31)

  • 甬温动车事故后 铁道部贷款利率或上浮(2011-07-30)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温家宝:必查到底全程透明(2011-07-29)

  • 上海铁路局长说明事故原因:信号设备设计有严重缺陷(2011-07-29)

  • 铁道部:没下达停止搜救命令(2011-07-29)

  • 温家宝称卧床11天后才赶赴现场 网民质疑(2011-07-29)

  • 向温家宝提问“求夸”? 女记者遭网民批评(2011-07-29)

  • 中国官网驳斥‘八大谣言’(2011-07-29)

  • 投资者向高铁投不信任票(2011-07-29)

  • 假如铁道部是一家上市公司(2011-07-29)

  • 动车事故:「通号院」浮出水面(2011-07-29)

  • 伊伊亡母微博全国热传(2011-07-29)

  • 动车事故信号灯设计方受访 一问三不知(2011-07-29)

  • 遇难的一家三口:父亲紧搂孩子 到殡仪馆才被分开(2011-07-29)

  • 南方周末:【高铁之乱】“不可能”的事故(2011-07-28)

  • 温家宝: 依法追究动车事故责任(2011-07-28)

  • 雷希颖:人祸猛于天灾的中国(2011-07-28)

  • 郑 浩:“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2011-07-28)

  • 伟 达:中国如何‘敬畏制度’?(2011-07-28)

  • 动车事故揭示中国治理困境(2011-07-28)

  • 中国铁路客运保费12年168亿 用途不明去向成谜(2011-07-28)

  • 中国铁道部称动车事故线路通车后上座率达117.6%(2011-07-28)

  • 遇难者档案之意大利女孩:首次来中国即遭不幸(2011-07-28)

  • 铁路部门瞒报路段塌方继续售票 受困乘客求助遭打骂(2011-07-28)

  • 央视调查追尾事故:当日车站早有异常(2011-07-28)

  • 杨峰:我没有被铁道部收买 一定会讨个公道(2011-07-28)

  • 动车事故遇难者 首个赔50万人民币(2011-07-27)

  • 网民提问 动车惨祸5个“为什么”(2011-07-27)

  • 传当局指示国内媒体 重点报道温情故事(2011-07-27)

  • 乘客虽然担心 动车照坐不误(2011-07-27)

  • 特警支队长抗命搜索 两岁半女孩才奇迹获救(2011-07-27)

  • 日本愿助调查事故原因(2011-07-27)

  • 易宪容:应深入反思中国7·23动车事件(2011-07-27)

  • 台媒评论:在这个“被高铁”的年代(2011-07-27)

  • 台媒评论:高铁与水井(2011-07-27)

  • 评论:操弄速度 中国高铁隐忧(2011-07-27)

  • 港评:高铁神话破灭 港人忧心忡忡(2011-07-27)

  • 铁道部总调度长任上铁局长引热议 两次临危受命(2011-07-27)

  • 动车事故谜团未解 大陆官媒发声要答案(2011-07-27)

  • 动车追尾事故或影响中国高铁国际竞标前景(2011-07-27)

  • 小伊伊家人不接受铁道部道歉 公布所获捐款明细(2011-07-27)

  • 男子动车事故失5位亲人称受到压力将保持沉默(2011-07-27)

  • 温州动车事故赔偿含“奖励金”惹议(2011-07-27)

  • 事故路段开始通车 高铁安全仍继续受关注(2011-07-26)

  • 受困超过20小时  她拾回一命 父母却遇难了(2011-07-26)

  • 多起事故 浙江省委书记总在海外惹争议(2011-07-26)

  • [社论]中国动车追尾事故是惨痛教训(2011-07-26)

  • 温州动车追尾 高铁出口头痛(2011-07-26)

  • 京沪高铁再出故障(2011-07-26)

  • 中国舆论谴责人祸 质疑发展忽略安全(2011-07-26)

  • 多起事故 浙江省委书记总在海外惹争议(2011-07-25)

  •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2011-07-25)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35死192伤 中国铁道部全面检修线路3官员免职

  • 中国铁道部发言人:已寻获黑匣子 正在研究分析(2011-07-25)

  •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全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2011-07-25)

  • 动车追尾事故 重型车撤离 清理已近完成(2011-07-25)

  • 司机果断采紧急制动(2011-07-25)

  • 诈骗团伙利用意外骗财(2011-07-25)

  • 动车追尾事故幸存者称前车司机哭着汇报情况(2011-07-25)

  • 中国高铁隐秘产业链调查:32家上市公司浮出水面(2011-07-25)

  • FT:中国应尽快推动铁路改革(2011-07-25)

  • 甬温线事故救援:数千村民奔向事故现场自发救援(2011-07-25)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11-07-25)

  • 人民日报:高速时代尤须系好“安全带”(2011-07-25)

  • 海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动车事故(2011-07-25)

  • 身被煞车把手穿透 司机死守岗位(2011-07-25)

  • 台湾高铁:后车撞前车 台湾不可能发生(2011-07-25)

  • 日本媒体:避雷都弄不好 技术太弱(2011-07-25)

  • 大陆高铁事故 撞出问题一箩筐(2011-07-25)

  • 安全性遭质疑 冲击输出美梦(2011-07-25)

  • 温州市卫生局:1700名市民自愿献血(2011-07-25)

  • 4岁获救女童左腿骨折 手术室里哭喊爸爸(2011-07-25)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已致35人遇难210人受伤(2011-07-24)

  •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2011-07-24)

  • 铁道部四年前就称研发出动车防追尾系统(2011-07-24)

  • 胡锦涛温家宝就温州动车事故作指示(2011-07-24)

  • 逃生乘客称事发后车厢漆黑 安全锤砸不开窗(2011-07-24)

  • 中国铁道部:高铁事故详细的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2011-07-24)

  • 铁道部对动车追尾事故所有旅客表示深切歉意(2011-07-24)

  • 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死者有外国人(2011-07-24)

  • “温州动车脱轨”亲历者:车厢翻滚着掉下高架桥(2011-07-24)

  • 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称温州动车出事线路预计15时通车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已致35人死亡210人受伤(2011-07-24)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动车司机身亡(2011-07-24)

  • 日本媒体:中国动车坠桥阻断高铁出口梦(2011-07-24)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致沪杭40余趟列车停运(2011-07-24)

  • 动车事故后 胡温作指示 铁道部发紧急调度令(07-24)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死亡人数升至33人(2011-07-24)

  • 中国温州两列火车追尾 两车厢坠桥(2011-07-24)

  • 逾600消防官兵参加动车脱轨事故救援(2011-07-24)

  • 限速250公里 中国出事动车非高铁(2011-07-24)

  • 温州又一动车遭雷击 近千乘客夜宿客运中心(2011-07-24)

  • 京珠高速起火客车司机证实有旅客带易燃品上车(2011-07-24)






  • 回页顶


















    全 球 文 萃







    女儿赞奥巴马:白发很派头
    航母打破中国威胁论的亚洲尝试
    分析:索罗斯为何隐退?
    蔡英文打造民进党十年政纲将出炉 传两岸路线温和理性
    骆家辉正式就任美国驻中国大使
    人民日报: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存严重战略误判

    英5岁童厌食命危 3年2000童饮食失调 小学起减肥
    南投又见不明中毒 5岁双胞胎1死1危
    2岁只有4公斤 爸妈迷网饿死小女儿 检求处重刑
    昆明发改委否认官员涉淫乱事件称已报警(图)
    拉姑未获邀出席Lucas生日派对 赴泰国为孙祈福
    刘嘉玲美国找代母产子? 夫妻二人停工三个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1815)[新加坡]警方回复乘客拒付车资事件
    (1800)[两岸]杨淑君撤告 吴敦义事前知情
    (1750)[新加坡]海指周二闭市跌1.19%
    (1740)[国际]双台风袭菲律宾 70人罹难
    (1725)[港澳]李嘉诚拟收购英国水务公司
    (1710)[大陆]上海大火案 无证电焊工缓刑
    (1655)[新加坡]总统选举令状 可能明天颁布




















    体坛风云





    世界花滑冠军  愿代表我国参赛









    环球星闻





    阮兆祥与卢觅雪做人工呼吸
















    名家专评
    捍卫自由的阴暗面
    华实现大国大外交几条件
    从台看中共五中全会评议











    读者来论
    是什么削弱了竞争力
    鸠山为何食言不退?
    负意义的争吵
















    白领丽人
    10月10日结婚费用贵20%
    缝制时间:爱马仕皮具展
    张志贤:容忍不完美











    养生之道
    幼婴儿眼疾应4岁前治疗
    静坐有助缓解疼痛
    睡眠中常踢脚易患心脏病
















    热点关注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南中国海争端
    日本大地震
    人民币汇率
    朝鲜问题
    新中关系
    新加坡国庆
    利比亚战火
    全球反恐
    中东冲突
    辛亥革命百年




















    郭美美事件之后你还会给红十字会捐款吗?
    会,依然信任他们。
    不会,会选择其他渠道。
    视情况而定













    新加坡 (65)6319-6319 文字链 +86 13520850155 中国区:报章/公关 (86)13501169722 图片广告 (86)13911189959
    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所有(公司登记号:198402868E) 提醒:新加坡网络业者若未经许可,擅自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网络条款] [隐私政策]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早报网站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早报网站无关,早报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 本帖最后由 weiqyu 于 2011-8-3 07:18 编辑 ]

    附件

    c461348e92b0bda887bd10c9a52909e1fd52c810.gif (37.08 KB)

    2011-8-3 07:18

    c461348e92b0bda887bd10c9a52909e1fd52c810.gif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这样的文章值得一读1!

    1、对付第三世界主要靠援交,对付发达国家主要靠口交!
    2、今天看到新闻,说中国抗议完了以后几大军区各种军事演习,怎么说呢,就好比中国被批评不会日,然后他就撸给大家看了。
    3、美国不必惧怕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他的新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不用担心中国偷窃美国的技术,因为美国可以更快地发明新的技术;最应该担心的是中国偷窃的是美国独立宣言、宪法等代表美国价值的东西,当中国开始拷贝这些东西时,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开始,那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威胁。

    TOP

    回复 5# nannv 的帖子

    谢谢你!知音啊~~呵呵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众多官员的心肠堪比禽兽!

    一年换好几任政府的日本大灾之后井井有条,充分的说明了,一个稳定的国家跟一个稳定的政府,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