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編 )

●7月31日是陽曆年的第212天(閏年是21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3天。
●1891年7月31日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申請到電影攝影機的專利權。

●1899年7月31日 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大連為“自由港”。

●1903年7月31日 沈藎被刑部杖斃。
1903年7月31日,沈藎為中國近代的新聞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沈藎,湖南善化(今長沙)人。戊戌變法時,與譚嗣同、唐才常等交往甚密。
後留學日本。1990年回上海後,與唐才常等共同組織正氣會,旋易名自立會。
致力於勤(王)運動,任自立軍右軍統領。事敗後,繼續從事反清活動。
新聞自由
1903年年初,天津《新聞西報》披露了沈藎搜集到有關《中俄密約》的內容。
國人無不憤怒,指斥清廷賣國。清政府惱羞成怒,遂將沈藎逮捕入獄,處以死刑。
此時,正值清廷操辦慈禧太后生辰慶典之際。
惟恐行刑會影響“慶典”,慈禧下旨將沈藎杖斃。
刑部的官吏用竹鞭捶擊沈藎,酷刑連續四小時,打得沈藎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沈藎罵聲不絕,尚未氣盡,最後竟被繩索勒死,時年31歲。。
《大公報》的報導:
“打至二百餘下,血肉飛裂,猶未至死。後不得已,始用繩緊系其頸,勒之而死。”
“當杖斃時……骨已如粉,未出一聲。及至打畢,堂司以為斃矣。
不意沈於階下發聲曰: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
杖斃沈藎後,上面還交代刑部,以病故為名遮掩死因,
但沈藎身體強壯,加上僅僅入獄一晚就死於非命,當然遮掩不住。
不久,關於沈藎案的報導鋪天蓋地,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是慈禧所能預料的。
輿論批判的焦點,是慈禧沒有經過審判就直接行刑的行為,還有對言論犯罪的重刑判決。

●1910年7月31日 美國畫家霍默去世

1910年7月31日。美國畫家溫斯洛·霍默去世,終年74歲。

在去世前的幾年。他過的是隱居生活,他的作品也反映了這一點。
早期,霍默描繪普通美國景色。他最後的水彩畫主要強調大海的廣闊無邊。









●1923年07月31日 (星期二):輕巧性能高的巡洋艦完成,日本海軍軍力增強。 - [臺灣資料]
自1922年6月5日起開始在日本佐世保工廠建造的輕型巡洋艦「夕張」終於完成。
根據八八艦隊(艦齡未滿八年的戰艦,巡洋艦的最低限度須維持八艘)計畫
而追加建造船艦費的海軍,以便宜的價格來建造這一艘頗具戰鬥力的小型巡洋艦,
並以「夕張」作為實驗艦,其完成時的排水量為3千5百零9噸,比計畫中略為超過,
但其續航力及船體震動,動搖性均比5千5百級的輕型巡洋艦更為優秀。
「夕張」的重量輕,完全採用汽鍋專燒重油,船體構造比照驅逐艦形式,
同時並用防彈專用的甲板與厚綱板來做船殼構造材料,至於所減輕的重量,則用來裝載人員.
。艦尾還裝設有魚雷裝置,前後有二條彎曲煙路及一根煙囪,與傳統的巡洋艦形式大不相同。

●1938年07月31日 (星期日):日本為試探蘇聯軍力,進攻張鼓峰一地。 - [臺灣資料]
在蘇俄沿海地區與東北東部國境上,日軍漏夜突擊由俄軍占領的的陵地張鼓峰,並迅速占領該地。
這個地區,之所以受日軍的戰火波及,乃是因為自蘆溝橋事件以來,中日戰爭進入全面化狀態,
日軍惟恐此時蘇聯由背後突擊,於是藉機試探俄國的軍事力量。戰爭初起,日軍頗占優勢;
俄軍投入飛機與戰車進行反擊戰,在俄國強勁的砲擊下,有500人戰亡,900人負傷。
雙方在莫斯科正進行外交交涉於11日停戰,由此事件中完全展現俄國的實力。










●1944年07月31日 (星期一):飛行一去不回 太空詩人聖地格吉波里偵察出意外。 - [臺灣資料]
美國雙機身單座的P38萊特寧格飛機,上午八時三十分為了偵察德國占領下的法國,
自地中海科西加島的美空軍基地起飛;這架偵察機由作家聖地格吉波里少校駕駛,
一直到應該是燃料用完的下午二時三十分,仍然沒有返航的音訊。
聖地格吉波里1900年6月28日出生於法國的里昂,從小就對航空科學非常感興趣的他,
1921年服兵役開始學習飛行駕駛;退伍後從事民間航空駕駛,根據自己的飛行經驗,
曾經發表過『南方郵件飛機』、『夜間飛行』等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返回法國航空部隊,而後由於德國侵略法國, 1940年逃亡美國。
在美期間前後發表了『戰爭操縱者』、『給一位人質的信』、童話『星星王子』等作品;
1943年他自願再返回在北法的原來部隊,作為自由法軍的駕駛。
當時他雖年達四十三歲,但是,飛向廣大天空的夢想並未幻滅;
他駕駛著最新型萊特寧格飛機,時速六百公里,飛在一萬公尺高空,偵察被占領的法國。
第九次出擊最後成為未歸人的聖地格吉波里,在出發前曾將未完的大作
『域壁』的原稿交付給他的故友,彷彿預知死亡的前兆。


●1950年07月31日 (星期一):麥帥抵台訪問。 - [臺灣資料]
臺北民國三十九年韓戰聯軍統帥麥克亞瑟將軍由東京飛抵臺北訪問。
韓戰係由北韓挑起,中國共產黨當時亦發起{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動員,出錢出力,
派遣大軍赴往朝鮮半島援助北韓,始有刺青{反共抗俄殺朱拔毛}之反共義士一萬四千人歸台,
台灣本欲派兵支援,唯由美國主導之聯軍並不贊同,故而未派,聯軍反擊至鴉綠江界,
麥帥主張越江入陸,唯美國政界反對,否則中國近代歷史可能從此改觀,
不願見中國與台灣儘速統一是也,於今亦同,因麥帥之來訪,故後有麥帥公路出現.

●1950年7月31日 中國人民共军總部發佈《解放戰爭4年綜合戰績》公報 ———— <中共宣傳>
首次全面公開披露了中國人民共军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的主要戰績及自身的傷亡情況。
解放戰爭4年共殲滅敵軍807萬餘人,其中俘虜459萬餘人,斃傷171萬餘人,
敵軍投誠63萬餘人,起義和接受改編114萬餘人,人民共军在作戰中共損失兵力152.25萬人。

●1958年7月31日 赫魯曉夫秘密訪華,毛澤東拒絕蘇方建立聯合艦隊建議。

●1958年7月31日 伊拉克政變。
伊拉克發生的流血政變不僅推翻了那裏的東西方政權,而且在中東地區引起了新的緊張局勢,
把美國和蘇聯推到新的衝突的道路上。伊拉克軍隊起義反對國王費薩爾。
軍隊反對費薩爾支持約旦和黎巴嫩鎮壓國內的起義。
艾森豪總統把運送部隊的運輸機派往歐洲。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命令他的部分部隊處於戒備狀態。
黎巴嫩總統卡米那·夏蒙緊急呼籲西方強國封鎖黎巴嫩與伊拉克的邊界。約旦國王侯賽因也請求援助。
艾森豪採取了行動,向黎巴嫩派遣了 5000多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艾森豪說:
“在黎巴嫩處於嚴重危險的時刻,我們在道義上講不能袖手旁觀。”
蘇聯用激烈的言辭攻擊美國,譴責美國海軍陸械隊的行動是“嚴重危及世界和平”的“公開侵略”。
艾森豪則反駁說,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對全面戰爭的擔心是“言過其實”。
“如果小國一個接一個地被蘇聯支持的擴張主義勢力和侵略勢力所吞併,那才會帶來真正的戰爭危險。”

●1968年07月31日 (星期三):披頭四結束蘋果精品店。 - [臺灣資料]
英國披頭四於1968年今天結束了蘋果精品店生意,
該主唱約翰藍儂就曾於警告若公司持續如此經營下,6月個月內他就會破產。
果然鬆散的經營模式使得情況並不樂觀,喜歡他們的人依舊可以在店裏拿走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

●1971年7月31日 人類首次月球車行駛。

●1977年07月31日 (星期日):史學大師沈剛伯逝世之日。 - [臺灣資料]
曾經執教杏壇六十載,期間並曾擔任臺大文學院院長長達廿一年之久的史學大師沈剛伯,
由於罹息癌症,不幸在民國六十六年的今天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沈剛伯信守「量才適性、敬愛愛人」的原則,生前勤於授業,竟然忙得連頭髮都疏於整理,
以致每天在臺大校園出現的髮型都是迥然相異,惹得前任校長傅斯年還會打趣他為「臺大八景之一」,
和那位大熱天還穿長袍的學生李敖並列為「怪景」。雖然髮型不修邊幅,但沈剛伯在內心可是纖細得很。
他認為:人世間往往不免有根多糾紛,大家爭一時的意氣,常常使朋友因此反目成仇;
假使彼此生活都能藝術化、幽默化,那麼即使有很嚴重的事情,也都能以談笑處之,
這樣子人世間的糾紛就會減少得很多;至於如何使生活整個藝術化呢?
他認為文學的作用原是在於養成溫柔敦厚的氣質,此種氣質就可把藝術與生活融成一片,
而在所有文學領域中,西洋人視歷史為「人類的教育」,中國亦有「六經皆史」之說,
所以他認為歷史可說是「生活藝術化」之入門學。

●1987年7月31日 麥加慘案。
麥加朝覲活動下午祈禱後,幾千名伊朗朝覲者在麥加城大清真寺外發起遊行示威,
沙特員警對此進行了幹預,雙方發生激烈衝突,造成402人喪生,649人受傷。
死亡者中有275人是伊朗人,85人是沙特員警,還有42名其他國家朝覲者,造成史上罕見的流血慘案。
這一慘重事件震驚全球,在伊斯蘭世界激起強烈反響,使海灣形勢驟然緊張。
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誕生地。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清真寺,
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山巒環抱的穀底——麥加城中心,
是全世界穆斯林禮拜朝向的克爾白天房所在地。
穆罕默德於西元622年率眾遷徙麥地那,建立了伊斯蘭政權,並於西元628年宣佈朝覲是伊斯蘭教的天命。
因此,每年舉行的朝覲麥加的活動,既是遵照傳統的一次重大宗教活動,又是各地穆斯林的大集會。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朝覲活動中,不時發生伊朗人與沙特警方的衝突,
而以1987年7月31日的這次流血事件規模最大,損失最為慘重。
伊朗和沙特在朝覲活動中多次發生衝突是事出有因。兩伊戰爭和海灣危機是衝突的近因。
沙特在兩伊戰爭中站在伊拉克一邊,伊朗對此深懷不滿,稱沙特為“地區反動派”。
始終想通過朝覲衝突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鄰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改變支援伊拉克的立場。
海灣局勢的發展也對伊朗不利,伊朗想通過麥加衝突向美國為科威特油船護航進行示威。
伊朗人和沙烏地阿拉伯人分屬波斯和阿拉伯民族,幾個世紀以來,由於語言和文化各異,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間互相看不起,又都想在西亞稱雄。麥加衝突反映了由來已久的阿拉伯——波斯之爭。
此外,麥加衝突也是一次宗教戰爭。在伊斯蘭教中,有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
分別在伊朗和沙特各居統治位,這兩派在歷史上長期存在矛盾和鬥爭。
而且伊朗對沙特執掌麥加和麥地那極為不滿,主張伊斯蘭聖地管理國際化。
麥加慘案就是在這些綜合因素相互作用下發生的。

●1989年7月31日 永濟縣出土唐代開元年間鑄造的黃河鐵牛。
四尊唐代 “鎮河大鐵牛” 在距山西省永濟縣城12公里的古蒲州城遺址西門外的黃河灘出土。


●1992年7月31日 中國通用航空公司一架俄制雅克-42型GP7552次航班2755號飛機,從南京飛往廈門,
滿載116名乘客和10名機組人員,在南京大校機場起飛滑行仿生途中撞到跑道盡頭防洪堤上解體爆炸燃燒,
共造成109人遇難、18人受傷。
雅克40是由前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設計開發的中短程客機。
1975年試飛,1980年交付使用。該型機載客定員為100人到120人。
飛機經濟巡航高度9600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820公里,航程3900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56.5噸,可裝載燃油9噸,使用跑道長度為1800米。



●1998年7月31日 北京市高法對陳希同案公開宣判
1998年7月3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陳希同貪汙,玩忽職守案進行了公開宣判:
以貪汙罪判處陳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職守罪判處陳希同有期徒刑4年;
兩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6年。贓物沒收上繳國庫。

●2000年7月31日 成克傑被判處死刑
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成克傑受賄案作出一審公開宣判,
以受賄罪判處成克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産。

●2008年7月31日 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器項目小組宣佈“鳳凰”號確認火星上有水存在。

[
本帖最后由 资深色狼 于 2011-7-31 13: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