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的一些部委,按照官方表述,是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实就是“内阁”部门。这些部门很多我们平时很熟悉,诸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司法部、环保部、文化部等。国务院的部委很多没有武警,行人可于门口拍照。
“内阁”部委之下,是一个孤单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给予这个“直属特设机构”的名称,是表示对国资委的重视,因为国资委管着100多家大型央企。
除了这些“部”和“委”之外,接下来是很多部级的“总局”和“总署”,比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安监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它们就不是“内阁”部门了,而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样是正部级,但是和“内阁”部委在权力上却有很大区别,当初国家环保总局就为了升格为环保部奋斗多年。
具体讲,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委参与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而“直属机构”则只负责执行,不能参与决策。以环保部和环保总局的区别为例,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虽然同样是“副市长”,过去环保总局是“不是常委的副市长”,不参与决策;而如今的环保部是“常委副市长”,参与常委会讨论,是决策的一份子。
之前环保总局也可以给国务院汇报问题,但制度化的国务院会议列席,它没有机会参加,只能会后某事定下来之后再按照决议去具体执行,很被动。现在它成为“部”,列席会议的时候,部长在现场就可以把想法说出来,在决策中的地位突出了。
环保部还可以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签署文件,一些文件它不同意,可能就无法通过。过去没有升格为部的时候,同其他部委“PK”的时候,就没这么大的权力。
另外按相关惯例,升格为部之后,会有更多的国务院环保方面的文件,由环保部起草,然后以国务院名义发出。如此一来,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环保部可以成为诸多国家大战略的直接参与者。
接下来的一些正部级单位是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侨办这样的“办公室”,它们属于“办事机构”。所以当初原国新办主任蔡武调任文化部部长,会被认为是升了,因为“入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