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王丹吁关注两岸人权“人民需要的是尊严” 700大学生台北悼六四

王丹吁关注两岸人权“人民需要的是尊严” 700大学生台北悼六四

王丹吁关注两岸人权“人民需要的是尊严”
700大学生台北悼六四



台湾一批大学生昨晚在台北的自由广场发起绝食及集会,悼念六四事件二十二周年,超过 700人参加。今次是八九年以来,台湾最大规模的六四纪念集会,前学运领袖王丹、王超华等到场发表演说,呼吁毋忘六四,关注两岸四地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状况。


《苹果》记者蒋美红台北直击


王丹(左图)昨日在台北自由广场表示,对今年有许多台湾年轻人出席纪念六四活动感欣慰。台湾《苹果日报》




今次悼念活动的参与者以年轻人居多,不少是来自香港和澳门的留学生。大会首先播出有关六四事件的纪录片,跟著有台湾社运乐团“拷秋勤”演唱
饶舌歌曲:《黑心肝》和《官迫民反》,反应热烈,掀起高潮。“拷秋勤”成员表示,“台湾应该是世界上最适合举办六四纪念集会的地方,为甚么这几年来,台湾
人不闻不问,台湾人的良知在哪里?”台下响起掌声,有人高喊支持民主自由的口号。



台湾港生樊俊朗:“港台学生对六四都有共识,就是共军当年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是不对的,六四必须平反。”


台北市民张先生:“廿二年前曾在自由广场声援北京学运,今年六四特意带同两岁的儿子参加纪念晚会。”




“人民需要不只是钱”


王丹在台上致辞时表示,民主运动正在年轻人心中不断深化,希望北京当局知道,人民需要的不只是钱,更需要人的尊严。对于马英九的声明,他认为内容比过去两年较具体,但希望马英九采取更实际行动,推动大陆的民主发展。而正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王超华说:“今年那么多年轻人参加,显示年轻人渴望发声,支持争取民主自由。”



记者在现场遇到几名在廿二年前曾在自由广场声援北京学运的台北市民,有些更带子女来参加。其中的士司机王先生表示,很高兴在广场上见到王丹,昨晚他
带同当年出版的纪念特刊来找王丹签名。集会历时约两小时,最后大会主持宣读声明,呼吁两岸四地青年发声,争取自由,毋忘六四。然后所有参与者举起烛光,为
六四死难者默哀。


TOP

马英九促放刘晓波、艾未未

【本报讯】台湾总统马英九昨日没有出席悼念“六四”活动,跟前几年一样,只发表书面声明。他期望北京当局勇于推动政治改革,促进自由、民主、人权、
法治的发展,而第一步应是宽容异议人士,早日释放刘晓波、艾未未等人。这不仅可大幅提升大陆的国际形象,更有助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



马英九的声明题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包容并珍惜异议分子的社会价值”,指出大陆的民主与人权现况,跟经济表现形成显著反差。他提醒中共,关押
异见分子,就不能听取更多社会的心声,无法修正可能错误的政策。政治改革必须配合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台湾从威权转型到民主的经验显示,改革一定会有阵痛,
但绝不是灾难。



民进党立委管碧玲认为,因面临选举压力,马英九今年的声明比去年的勇敢,但态度仍是软弱。



TOP

1001红空凳砌出“艾未未”

貝嶺在台北自由廣場放 1001張空凳,寓意要求北京釋放艾未未。法新社

贝岭在台北自由广场放 1001张空凳,寓意要求北京释放艾未未。法新社

【本报讯】流亡海外的 51岁中国作家贝岭,为声援艾未未,昨日下午在台北的自由广场上用 1001张红色的空凳排成“艾未未”字样,而最后一张空凳是在傍晚六点零四分时到位,以示悼念六四。

六点零四分放最后一张

贝岭这场行为艺术吸引不少台湾市民和游客围观及拍照,贝岭又把艾未未的照片和画像放在多张空凳,向现场人士介绍艾未未在大陆被失踪的情况。

艾未未曾以 1001张太师椅,完成装置艺术“童话”,象征中国的公民等待自由来临。贝岭表示,今次行动,灵感来自艾未未的“童话”,以示等待艾未未归来。贝岭与艾未未交往多年,认为艾未未是正直敢言的艺术家,北京当局以拙劣的手段对他打压,只会引发海内外的强烈批评和不满,中共当局愚不可及。在上海出生的贝岭,长于北京,现为美籍华裔诗人,是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创会人之一。他一直被中国政府拒绝回国。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6-5 18:51 编辑 ]

TOP

不在和谐中爆发,就在和谐中灭亡

沉痛悼念1989.6.4.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