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价波动后的中国身影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杰克•法尔基
在银价先是惊人上涨、之后又急剧下跌的走势背后,来自中国的投机者看起来是一个重要因素。自年初以来,上海市场白银交易量飙升了近30倍。
从去年8月至两周前,银价格先是飙升了175%,达到每盎司近50美元的最高水平。自那以后,银价已暴跌35%,至本周四达到32.33美元的低点。由于价格波动剧烈,白银也被俗称为“恶魔的金属”。
在这个时期,中国主要贵金属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Shanghai Gold Exchange)的数据显示,该所的白银交易量直线上升,从年初至4月26日增长了283.7倍,达到7000万盎司的峰值。作为投资者风险敞口指标的“未履行合约数”同期增加了一倍。
瑞银(UBS)贵金属策略师埃德尔•塔利(Edel Tully)称,中国投资者是“银价飙升——特别是在今年4月份——背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银价上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从中国到印度,再到美国。不信任政府与央行行动的美国人已经将白银作为投资首选。投资者和分析师们纷纷试图为银价的惊人涨幅和规模找到某种解释,也催生了一连串的阴谋论。
银行家们表示,上海的白银交易量依然低于伦敦和纽约这两个主要的国际中心,但其快速增长意味着,在推动价格方面,上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纽约白银期货是流动性最强的白银期货合约,今年4月,纽约白银期货日平均交易量约为7亿盎司。
“我相当确定,推动这种走势的是中国的散户(投资),”一名贵金属业资深银行家表示。“中国的投机活动很活跃,他们对此充满热情。”
塔利表示,随着银价下跌,中国投资者上周大幅削减了白银头寸,但本周初又重新回到市场,推动了一波短暂的反弹走势。“与银价急速飙升时一样,在银价急剧下跌时,中资机构的身影也非常明显。”
中国人是否会继续购买白银,“将成为银价最终能否突破50美元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她补充道。
上周银价急剧下跌,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达10%,引发了一种担忧,即大宗商品市场长达两年的繁荣或许已经终结。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首席执行官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周四对银价的下跌表现得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在将“泡沫”挤出市场。他表示,白银的供需基本面依然强劲。嘉能可计划于本月上市。
—— 原载: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