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垄断辩护没有道理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5月14日 转载)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中石化董事长前不久表示,“如果按照现在的国际油价,中石化每炼一桶油将亏损20美元”。这一说辞,被解读为中石化向政府索要补贴和油价进一步上涨的逼宫行为。 .
然而,中石化炼油真的是亏损的吗?事实上,中石化一季度即已实现净利润205.01亿元,平均每天利润为2.2779亿元。有专家分析指出,即便是以每桶原油110美元的最高价格、所有原油全部进口来核算,以目前的油价水平,中石化仍然有巨大的盈利空间。而且,即便每桶亏损20美元是事实,这项业务所发生的亏损也完全可以从其他业务的利润中得到弥补。
这些年来,垄断行业的盈利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脱离了有效管制的垄断企业是能够将价格定在最大化自身收益的水平上的,这一价格水平不会考虑满足民众的普遍需求,是远远高于充分竞争下的价格水平的。故而民众对垄断企业的不满在日趋加深,但垄断企业根本不为所动,为自身辩护的说法层出不穷。最常见的是这样两种说法:“国计民生论”和“自然垄断论”。
国计民生论是说,诸如电信、邮政、石化等行业与国计民生攸关,必须控制在国有企业的手上。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值一驳的。要说攸关国计民生,常识看来,民以食为天,最重要的莫过于粮食、食品行业。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是不是说应该将粮食种植、大饼油条的生产全部收归国企来垄断,让城管将马路上的大饼油条摊一扫而光?收回农民的土地回到人民公社的火红年代?
最近这几年垄断企业为自己辩护时的主打说法是“自然垄断论”,颇显技术含量。所谓自然垄断貌似是这样一种说辞:不是我要垄断,可是这个行业太特殊,垄断就这么自然而然形成了。学理上的说法是,自然垄断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会比多家企业更具有成本优势,比如一条铁路的运力足够了,如果再修一条铁路,就是重复建设,政府就应该将铁路运营交给铁道部垄断起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以避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则荒谬。周其仁教授以前在批驳电信部门的这种“成本优势”论调时,提出了一个极具见地的看法:没有竞争,不知道成本为何物。他的意思是说,只有在竞争压力之下,市场主体才会拼命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管理来控制成本,如果没有竞争,垄断企业根本不会有激励控制成本。天知道修一条铁路最经济的成本会是多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只有在面对实实在在的竞争时,为了求生存,人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建一条铁路,没竞争时100亿是在建,如果有竞争了,没准50亿就把铁路给建好了,因为不如此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企业必须挖空心思来节省成本提供切合消费者需要的优质廉价服务。这样一来,运输成本将大为降低,山东产的蔬菜就可以运到广州了。经济繁荣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世上本就不存在自然垄断这种东东,自然垄断只有在静态的情况下才勉强成立,一旦引入动态竞争,自然垄断就原形毕露了。这个道理不复杂,为什么垄断部门装着不知道呢?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斯蒂格勒教授揭示了这个秘密。在他看来,行政性垄断其实是垄断部门俘虏了政府的产物,他们会以诸如自然垄断、国计民生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游说政府保护他们的垄断地位,其实只不过是为了牟取超额垄断利润罢了。
便如中石化这样的上市公司,它的经营数据是要昭告天下的,其真实经营情况是瞒不了任何人的。要说现在彻底打破石化、电信、铁路等行业的垄断,全面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竞争,恐怕也不大可能。但至少,监管部门的监管应有效跟上,不能为垄断企业的任何说辞所动来随意索要高价和补贴,而听任其彻彻底底地沦为无视公众利益的利益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