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法看妇权本位与阶级仇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掠夺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婚姻法当然也不例外。其实不单法律,所有的道德规范、舆论氛围,都是统治阶级在幕后操纵,因为有枪杆者才有笔杆。有人难以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会质疑:“不对呀?法律也保护被统治阶级,比如免于被杀、被抢、被盗……”养猪的人肯定不希望看到猪得病而非正常死亡,他会请兽医给猪治病,但这绝不意味着养猪的人在保护猪的利益。同样的道理,统治阶级制定法律绝不是为了赋予被统治阶级以“人权”(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而是要维持被统治阶级基本的生存。否则被统治阶级无法生存,统治阶级将失去剥削对象。
婚姻法与妇权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妇权本位的体现。妇权主义追求妇权至上,妇本位的妇权邪教要求世界的一切都必须以妇权为中心。妇权主义者要求以妇权的体验来重构整个世界。凡是妇权的要求,都必须满足;凡是不利于妇权主义者享受特权的制度,都必须废除;凡是对妇权主义者提出质疑的,都是封建思想。妇权邪教的追求非常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妇权邪教也就成了统治阶级的官方教义。具体分析如下。
妇人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动物,她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跟其他妇人进行攀比。比衣服、比化妆品、比老公、比小孩等等。妇人是难以产生责任感和救世济民情怀的,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妇人最有吸引力的时期在她年轻的时候,之后她的价值将不断地下降。而男人却相反,男人年轻时往往没有吸引力,随着知识和财富的积累,到中年时可能实力最强。婚姻是调节男女差异的一个有效工具,婚姻就是“妇人用青春换老伴”。但如果妇人年轻时并未对男人承担基本的责任,男人是不愿意为其养老的。“糟糠之妻不下堂”并非男人喜欢“糟糠之妻”,而是因为糟糠之妻曾经陪伴他度过了年轻的岁月。
现在的年轻妇人都在做些什么?她们都在挥霍自己的资本,都在享乐。一个年轻妇人只要不过于寒碜,是绝对不缺乏追求者的。聪明的妇人能够分辨出哪些男人只想跟她上床,哪些愿意陪伴她一生,但大多数妇人都是愚蠢的,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妇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以恋爱次数多为荣,以性伴侣多为荣。谁最能满足她的虚荣心,谁就能得到她的青春。谁最能满足?无疑是统治阶级的男人。统治阶级的男人能够为她买高档商品、高档化妆品,让她坐在豪华的汽车内,带她去旅游。新鲜感过后,统治阶级必然会迅速地厌倦,会将她扔掉。为了防止那些堕过胎、妇科病与性病缠身的非处女嫁不出去,统治阶级教她们隐瞒过去,即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因为如果非处女都嫁不出去,将会对处女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让统治阶级无法继续消费价格低廉的处女。
二手妇人顺利嫁人了,但绝不意味着就天下太平了。所谓“善意的谎言”只能蒙骗一部分非常单纯的男人,稍微聪明一些的男人都会识破的。但苦于生理、心理和世俗上的压力,那些男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被那些统治阶级消费过的二手妇人。但那样的男人肯定生活在屈辱之中,一旦有机会就会报复:比如他遇到一个更好的妇人,就会想离婚。如果二手妇人虽然能顺利嫁人,却不能顺利养老,也会对年轻妇人产生心理威慑,让她们不敢放纵。这将让统治阶级无法继续消费处女。于是统治阶级动用婚姻法,用婚姻法对男人进行约束,比如在离婚时男人需要划分一半的财产给妻子等等。用苛刻的法令强行要求男人为妇人养老。有些地方还出台了这样的规定:妇人有权查询丈夫的资产,金融机构必须配合。妇人有权查丈夫的资产,而如果男人要调查妻子的性乱史,不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甚至在道德舆论上还要被扣上“封建愚昧”的帽子。
除了婚姻法,还有劳动法。统治阶级也清楚,光有婚姻法不能完全保障妇人的养老,最好能让妇人自己养活自己。让妇人工作是一个好注意,但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强度稍微大一些,妇人就难以胜任。为了保障妇人的就业,统治阶级制造了大量的“泡沫岗位”。所谓泡沫岗位,就是并不创造财富的岗位,比如公务员、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等。因为财富终究来源于实业,而实业基本上都是男人在承担;所以保障妇人的就业权实际上就是强行要求被统治阶级的男人供养妇人而已。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能够明白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很反感“超女”等娱乐节目,认为有害社会,希望“有关部门”来管一管。他哪里明白“超女”只是统治阶级娱乐愚民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已。有些人说:“房价暴涨都是地方政府弄的,中央政府应该管一管”。他哪里懂得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在演“双簧”而已。
人人都懂得话语权很重要,因为有了话语权就能操纵舆论,制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永远捍卫自己的利益。人权卫道士们高喊依法治国,认为法律能保障社会的公平。但实际上,让社会安定祥和的,更多的还来源于道德。因为如果没有道德,司法执法都会不公,甚至立法就没有公平可言。婚姻法和劳动法就是典型的例子。
枪杆子里出妇权。法律迟早让人类灭亡,唯有道德仁爱慈悲才能令万物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