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为什么令当局恐惧抓狂?维权理念体现《零八宪章》精神/李平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4月23日 转载)
李平更多文章请看李平专栏
苹果日报
.
作为一位艺术家,艾未未并没有自己的政纲,没有像他曾签署的《零八宪章》那样有鲜明的政治理念和主张,没有像一些异见人士一样强烈要求当局推动政改,没有像一些维权人士那样提出具体的索偿要求。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为什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声援?为什么令北京当局恐惧、抓狂?为什么港人要挺身而出撑艾未未?
在艾未未的维权行动中,可以看到德国行为艺术大师波依斯( Joseph Beuys)的影子。 2007年,艾未未带1,001个中国人、 1,001张椅子到德国卡塞尔展示《童话》,有脱胎于当年波依斯在卡塞尔种植7,000棵橡树的痕迹; 2010年,为抗议当局迫害艺术家,艾未未带人冲上北京长安街抗议,让人看到波依斯当年为争取所有学生被录取,带学生占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务处的勇气。如今,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邀请艾未未担任客座教授,无疑是波依斯家乡对艾未未的艺术成就的再次肯定。
在艾未未的维权理念中,可以看到《零八宪章》的影子。 《零八宪章》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人权、平等、共和、民主、宪政,基本主张包括立法民主、司法独立、人权保障、言论自由等。艾未未是宪章联署人之一,但后来又发表声明退出,因为他认为,退出宪章也可以展现个人权利,「只要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任何决定都是值得支持的」。波依斯的「社会雕塑」理念将艺术推展到极致,认为社会上每个人的思想、语言、行动,都在雕塑社会、雕塑社会观念。艾未未从调查四川大地震遇难学生详情,到关注在上海闯进公安局开枪报复的杨佳,再到举办河蟹宴,正是以行动雕塑他的人权、法治理念。
在艾未未的维权艺术中,可以看到一代文豪鲁迅的影子。鲁迅的武器是杂文,艾未未的武器是行为艺术。 《挡(党)中央》、《一虎八奶图》等作品,被亲共媒体斥为淫乱之作、亵渎艺术,但让人感受到的是犹如刺向黑暗势力的标枪、匕首的力量,这种入肉三分的讽刺更让当权者抓狂。中共第一代领袖毛泽东曾盛赞鲁迅的杂文的力量,但在中共建政后转而认为:「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 」
艾未未之所以在国际社会焕发魅力,之所以令北京当局恐惧抓狂,是因为他用行为艺术,将一个假民主、假法治、假和谐的中国社会呈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民间不满、激忿、无奈等种种情绪。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虽然没有政治口号、政治诉求,但有时比政治声明更容易唤起民间反抗的情绪,更容易引致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情。
为了消弭艾未未的影响力,北京当局在海内外舆论上策动对艾未未的抹黑、人身攻击之密集、强烈,近年所罕见,甚至超过去年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批判。而香港亲共媒体的批艾大合奏、一些艺术团体对艾未未被捕的沉默、特区政府兴师动众缉拿撑艾未未的涂鸦人,显示北京的意志已影响到香港,影响到香港的传媒界、艺术界、政界,显示港人不能在这场社会雕塑运动中再当看客。
(李平)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