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从来就是穷人的DNA
追求公平从来就是穷人的DNA,因为穷人特别容易觉得世界对他们不公平。创造200个客人中有150个回头客的火锅店海底捞雇佣了大量农民工,在入职仅1年从小员工晋升为店长,朱银花将自己的进步归功于海底捞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这里所有的员工都来自农村,没有人是老板的亲戚,或者其他关系户。”
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访谈解开了这家企业的“秘诀”:人是群居动物,公平感主要来自于和同类的对比。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别,使得几近认命的农民不再奢望同城里人比,但是他们会同自己人比。如果在一个大部分是农民工的企业中,他们追求公平的希望又受到挫败,他们一定不会感到幸福。人不幸福,不仅卫生间扫不干净,对别人自然也不会友善。[详细]
保护成员不被羞辱,社会有理由捍卫贫困者自尊
当前穷人与富人的分野成为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处理矛盾根本远不只给予穷人补助那么简单。社会伦理学家马格利特在曾提出“正派社会与不羞辱”的说法,他认为自由市场中许多贫困者有理由觉得自己受到羞辱,而政治制度之所以合理,那是因为这些制度可以起到保护成员不受自由市场羞辱的作用,这包括重视贫困、无家可归、剥削、恶劣工作环境、得不到教育和健保等等。甚至即使在贫困和极端的物质匮乏可以使某些贫困者感觉麻木,不在乎以自尊换取施舍(如以乞讨为业者),但是社会其他成员仍有理由捍卫这些贫困者的自尊。
在被媒体称为“穷人天堂”的印度,贫民窟的居民享有全免费医疗的权利;政府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完全免费;城市公共设施,处处考虑穷人承受能力。即使一无所有,手里还有一张选票。各政党候选人承诺的各种福利,一般都会有所兑现。
另在慈善制度上,国外贫民得到的资助与生活保障是通过制度来供给,富人通过纳税化为穷人的社会福利,避免了直接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穷人在接受这些福利保障的时候,就不必对具体的某人表示感恩,只会转化为对社会的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