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南海大吃一惊:俄罗斯外交的风向完全变了

中南海大吃一惊:俄罗斯外交的风向完全变了

2011-04-08
 
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弗拉基米尔・恰莫夫对利比亚政权的过分热情使他丢掉了自己的职位。3月17日,恰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禁飞区问题投票之前,恰莫夫被克里姆林宫召回。这个事件是史无前例的。

俄高层的解释是,他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走得太远了。他在最近的电报中,把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新方针,即在联合国投票时弃权的方针称之为是“对俄罗斯利益的背叛”。他没有感觉到风向变了。

俄罗斯外交的风向完全变了。迄今,俄罗斯一直喜欢给外国对主权国家事务的“干涉”设置障碍。在联合国安理会,它经常动用否决权。在2008 年它就是这样做的。那时它否决了对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进行制裁的决议草案。但是,今年3月17日,当在联合国就有关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 号决议进行表决时,莫斯科弃权了。这为干涉打开了绿灯。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指出:“这一切证明,克里姆林宫摒弃了俄罗斯应负责维护世界秩序的自负想法。自1991 年苏联解体以来,这个角色就不再适合它了。”根据俄美发展关系的需要,莫斯科今后将奉行“后帝国现实政策”。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认为,俄罗斯已蜕变为“地区强国”。他说,俄罗斯“虽然还有影响,但却不想卷入到同它没有直接关系的冲突之中”。

这个变革不可能不遇到阻力。尤其会遇到“强国派”的抵制。而恰是这些人组成了俄罗斯外交政治精英的基石。他们中的头号人物、前总统和现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是第一个谴责决议的人。

普京把该决议称作是“依据不足和有害的”,像是在呼吁进行“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这些话立即受到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批评。梅德韦杰夫马上指出,这个决议是“正确的”,同时提醒说,“同那些不再想与卡扎菲握手的人相反”,他的国家继续承认卡扎菲。

普京的发言人解释说,普京仅仅发表了“个人看法”。事情似乎了结了。但在3月23日访问塞尔维亚时,普京又鼓动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兄弟们“为盟军领导人丧失的灵魂祈祷”。

两驾马车之间出现隔阂了吗?并不见得。没有任何人相信梅德韦杰夫会单独作出在联合国投弃权票的决定。他的搭档普京肯定是知情的。事实上,俄罗斯领导层是在玩弄两面手法。当梅德韦杰夫讨好西方和自由知识分子时,普京则大秀保守派所欣赏的“爱国者”角色。

在利比亚问题上,这个立场有它的好处。如果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俄罗斯可以吹嘘自己始终站在西方阵营一边。若军事行动未获成功,俄罗斯又可以提醒说,它并不真正赞同进行军事干预,以此来加强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毕竟,占主导地位的是实用主义。但俄罗斯的周边国家,比如中国,肯定会对俄罗斯的这种两面手法大吃一惊,当前的俄罗斯政局与以前不同,现在的俄罗斯政治强人不仅仅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个人,还有一个强势总统梅德韦杰夫。

特列宁指出:“可能内部出现不和。召回大使的事让人不禁这样想。”但新的进程将继续。至少出于一个理由:莫斯科太需要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来发展自己了。俄罗斯意识到,它应当放弃自己的帝国思维。这不是说,俄罗斯变得亲西方了,而仅仅意味着,它的优先考虑已不再是“横加阻挠”。

最近围绕利比亚的多国打击,世界明显的分成了三派,一派认为打了是对的;另外一派就是打了是不对的,要支持卡扎菲;还有一派,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那一派----对于第三派这种只想闷头赚钱的,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对于反对和支持派,俄罗斯的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爆发了异乎寻常的反调。虽然事后普京出来说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不存在外界争论的关系破裂的问题,是亲密的朋友,并能够相互理解的。

普京的一席话,似乎有着非常大的底气说的;而且似乎表明,在一些问题上,梅普之间普京还是占了主导权的。但是作为俄罗斯这种二元制的领导集团,是两个哥们之间的关系重要呢?还是国家的宪法重要呢?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掌控重要呢?

梅普之间的矛盾,似乎不是一天两天了,更不是一点两点了;几乎在内政,外交问题上都存在着争论。普京是一位比较激烈的,带有强力手腕的人;而梅德韦杰夫呢?是一个比较怀柔和内敛的人。

在梅氏任期之内,一方面和西方的合作开展的很好,另一方面和中国的关系走的比较疏远。而且俄罗斯也史无前例的购买了法国的战舰和很多武器;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这次在利比亚问题上两者公开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表面上看是两个人各抒己见,但是实际上,表明俄罗斯正在面对是左是右的问题。

TOP

废话,中东闹起来,最开心的就是俄罗斯。作为全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中东这么一闹,油价就涨起来了,俄罗斯坐收渔利,不知道有多开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