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研究》文字版[PDF]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研究》文字版[PDF]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代码:
ed2k://|file|%5B%E5%86%9C%E6%9D%91%E4%BF%A1%E7%94%A8%E7%A4%BE%E8%B4%B7%E6%AC%BE%E9%A3%8E%E9%99%A9%E6%8E%A7%E5%88%B6%E7%A0%94%E7%A9%B6%5D.%E4%BB%BB%E9%87%91%E6%B5%B7.%E6%96%87%E5%AD%97%E7%89%88.pdf|1934267|51ba53deb92b34c124f2121568278329|h=6avg5ugt26rcchws67pyalzs6a4dfbf5|/


 


中文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任金海

图书分类经济

资源格式PDF

版本文字版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书号7224 072974

发行时间2005年06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内容简介: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研究》以数十年贷款管理的辛勤实践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为指导,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佐证,以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为目标,立足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的实际,瞄准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的前沿,满足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所急需,借鉴国际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监控的先进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具有农村信用社特点的贷款风险监控的思路、方式方法与措施。

内容截图:

IPB Image




目录


第一编 农村信用社贷款之基本问题
第一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性质问题( 3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3 )
一、农村信用社的概念( 3 )
二、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4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性质问题( 5 )
一、贷款的概念( 5 )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性质( 6 )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特点( 9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原则与制度( 15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原则( 15 )
一、传统的贷款原则( 15 )
二、现行的贷款原则( 17 )
三、“四性原则”的关系( 28 )
四、新旧原则之比较( 29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制度( 30 )
一、审贷分离制度( 30 )
二、贷款证制度( 33 )
三、贷款守信卡制度( 37 )
四、贷款“三查”制度( 40 )
五、分级审批制度( 41 )
六、离职审计制度( 43 )
七、责任追究制度( 44 )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种类( 46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种类( 46 )
一、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分类( 46 )
二、按贷款投放领域分类( 47 )
三、按贷款支持对象分类( 47 )
四、按贷款用途分类( 48 )
五、按贷款期限分类( 49 )
六、按贷款保证方式分类( 49 )
七、按贷款占用形态分类( 50 )
八、按贷款偿还方式分类( 51 )
九、按贷款人分类( 51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管理的目的意义( 52 )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管理,有利于正确反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 52 )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管理,有利于正确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保障状况( 52 )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管理,有利于正确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 53 )
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管理,有利于正确反映其贷款的流动程度( 53 )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问题( 55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 55 )
一、贷款利率的概念( 55 )
二、贷款利率政策( 55 )
第二节 贷款利率市场化问题( 59 )
一、利率市场化———中国“入世”的必然选择( 60 )
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62 )
三、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本原则( 65 )
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问题( 67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67 )
一、贷款风险的概念( 68 )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特征( 69 )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72 )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类型( 72 )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形式( 73 )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成因与管理( 75 )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成因( 75 )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管理( 81 )
第二编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
第六章 贷款对象风险控制( 92 )
第一节 贷款对象风险控制概述( 92 )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 92 )
二、贷款对象风险控制( 96 )
第二节 贷款对象风险权数设计与信用评级(103)
一、贷款对象风险权数设计(103)
二、贷款对象风险曲线(

三、企业信用评级(104)
第七章 贷款方式风险控制(111)
第一节 贷款方式概述(111)
一、农村信用社主要贷款方式(111)
二、农村信用社主要贷款方式之风险比较(146)
第二节 贷款方式风险控制(147)
一、贷款方式风险控制的含义(147)
二、贷款方式风险控制的原则(147)
三、贷款方式风险控制的方法(148)
四、贷款方式风险权数设计(150)
五、贷款方式风险曲线(152)
第八章 贷款期限风险控制(154)
第一节 贷款期限风险控制概述(154)
一、贷款期限风险控制的概念(154)
二、贷款期限风险控制的目的(154)
三、贷款期限风险控制的原则与要求(155)
第二节 贷款期限风险控制的内容与风险权数设计(158)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风险控制的内容与方法(158)
二、贷款期限风险权数设计(163)
三、贷款期限风险曲线(163)
第九章 贷款风险程序控制(165)
第一节 贷款风险程序控制概述(165)
一、贷款风险程序控制的概念(165)
二、贷款风险程序控制的内容(166)
三、贷款风险程序控制的原则
四、贷款风险程序控制的方法(167)
第二节 贷款前期调查(167)
一、贷款调查催收岗工作职责(168)
二、贷款调查催收岗的经济责任(169)
三、贷款调查催收岗工作程序与内容(169)
第三节 贷款的审查(176)
一、贷款审查岗工作职责(176)
二、贷款审查岗的经济责任(177)
第四节 贷款法律咨询与监督(178)
一、贷款法律咨询与监督的概念(178)
二、贷款法律咨询监督岗工作职责(179)
三、贷款法律咨询监督岗的经济责任(179)
四、贷款法律咨询监督岗的工作规范(179)
第五节 贷款的审批决策(179)
一、贷款审批决策的概念(180)
二、贷款审批决策的原则(180)
三、贷款审批决策岗工作职责(181)
四、贷款审批决策的经济责任(182)
五、贷款审批决策的程序(182)
六、贷款审批决策的方法(182)
七、贷款审批决策的内容(183)
第六节 贷款的检查监测监督(184)
一、贷款检查监测监督岗工作职责(184)
二、贷款检查监测监督岗的经济责任(184)
三、贷款检查监测监督的方法(185)
第七节 贷款的催告催收(186)
一、贷款催告催收的概念(186)
二、贷款催告催收的内容与重点(187)
三、贷款催收中的风险控制(188)
四、贷款催告催收的方法(189)
五、抵贷资产处置(189)
第十章 贷款风险分类控制(191)
第一节 贷款风险分类控制概述(191)
一、贷款风险分类控制的概念(191)
二、贷款风险分类控制的原则(192)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与标准(193)
四、新旧贷款风险分类方法之比较(195)
第二节 贷款风险分类控制的意义与控制方法(196)
一、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重大意义(197)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199)
三、贷款风险分类控制的方法(211)
四、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问题与对策(213)
五、贷款形态风险权数设计(218)
六、贷款形态风险曲线(218)
第十一章 贷款风险量度控制(220)
第一节 贷款风险量度控制概述(220)
一、贷款风险量度控制的概念(220)
二、贷款风险度的含义(221)
三、贷款风险度的计算(221)
四、风险度的作用(222)
第二节 贷款风险量度控制的方法(223)
一、贷款风险度上限控制法(223)
二、密切关注贷款风险度在贷款占用形态变异时的转换(224)
第十二章 贷款利率风险控制(225)
第一节 贷款利率风险的概念与前置条件(225)
一、贷款利率风险的概念(225)
二、贷款利率风险的前置条件(226)
第二节 贷款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228)
一、贷款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228)
二、贷款利率风险的成因(229)
第三节 贷款利率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意义(232)
一、贷款利率风险控制的概念(232)
二、贷款利率风险控制的措施(232)
三、研究贷款利率风险控制的目的意义(234)
第十三章 借款合同风险控制(235)
第一节 借款合同概述(235)
一、借款合同的概念(235)
二、借款合同的形式(237)
三、借款合同的必备要件与应备条款(236)
四、借款合同的种类(240)
五、订立借款合同应遵循的原则(262)
第二节 借款合同风险控制概述(264)
一、借款合同风险控制的概念(265)
二、借款合同风险控制的内容(265)
三、借款合同风险控制的方法(271)
第十四章 贷款道德风险控制(274)
第一节 贷款道德风险概述(
一、贷款道德风险的概念(274)
二、道德的分类(275)
三、贷款道德风险的表现(276)
四、贷款道德风险的特征(277)
五、贷款道德风险的成因(278)
第二节 贷款道德风险控制(280)
一、贷款道德风险控制的概念(280)
二、贷款道德风险控制的原则(280)
三、贷款道德风险控制的方法(281)
第十五章 贷款环境风险控制(284)
第一节 贷款环境风险问题研究(284)
一、贷款环境风险的概念(284)
二、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的环境因素(285)
三、贷款环境风险成因(288)
第二节 贷款环境风险控制(289)
一、贷款环境风险控制的概念(289)
二、应对贷款环境风险的策略与方法(290)
第十六章 破产企业贷款风险控制(293)
第一节 破产法概述(293)
一、破产与破产制度(294)
二、破产法概述(297)
三、破产案件的申请与受理(297)
四、债权申报与债权人会议(299)
五、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301)
六、破产财产(302)
七、破产债权(303)
八、破产抵消权(304)
九、别除权(304)
十、破产费用(305)
十一、破产分配(305)
第二节 破产企业贷款风险控制(306)
一、从源头抓起———严格落实贷款担保抵(质)押制度(306)
二、强化破产主体监督———严防假破产、真逃债案件发生(307)
三、变被动为主动———适时行使破产请求权(308)
四、积极申报债权———努力避免债权无谓丧失(309)
五、主动参加债权人会议———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309)
六、适时领受破产财产———把贷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10)
七、及时处分破产财产———防止合法权益二次受损(310)
八、依法实施债权追偿———破产案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310)
第十七章 贷款风险控制机制(312)
第一节 贷款风险监控系统(312)
一、贷款风险监控系统的概念(312)
二、现行的贷款风险监控系统(313)
第二节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316)
一、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概念(316)
二、贷款风险预警的意义
三、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317)
四、债权保全———贷款风险警后措施(318)
第三节 贷款风险补偿机制(319)
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概念(319)
二、相对完善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319)
第四节 贷款风险控制奖惩机制(322)
一、奖励机制(323)
二、惩处机制(323)
三、激励机制的作用(324)
第十八章 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325)
第一节 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概述(325)
一、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的概念(325)
二、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的意义与作用(326)
第二节 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327)
一、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的方法(327)
二、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的主要内容(328)
三、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328)
四、贷款风险控制成果评价报告(331)
第三编 相关法律、法规选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35)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362)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节录)(382)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附录五:贷款通则
参考书目



[ 本帖最后由 宇宙沉淀 于 2011-4-3 06:1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