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今天国宝找我,我高呼——我从来不反共,我只反封建制度!(原创)

引用:
原帖由 emule231 于 2011-4-2 23:51 发表 自问自答玩得很开心吧?可惜语言全是玩虚的 忽悠谁呢


这才是一语道破天机呢


本着娱乐自己娱乐大众的精神打造娱乐贴,呵呵呵。居然还引来自诩文化人的荆楚先生来丢人现眼来了,丢人现眼可是他自己说的

TOP

是制度让共产党变坏而不是共产党本身就坏


全篇精華部分啊,所以既然共產黨“为什么之前它不坏呢(純引用)”,那麼潛台詞是。。。
阿桑
寧可跪著被抽打,也不願站著與人對罵

TOP

引用:
原帖由 woyaoni5454 于 2011-4-3 13:05 发表 是制度让共产党变坏而不是共产党本身就坏 全篇精華部分啊,所以既然共產黨“为什么之前它不坏呢(純引用)”,那麼潛台詞是。。。


兄弟你很聪明,但不够聪明。


你确实找到了精滑——是制度让共产党变坏而不是共产党本身就坏。但是你是否找到了精华之中的精华呢?


精华中的精华——是制度让共产党变得更坏


这个制度让共产党发挥了它坏的极限。这就好比希特勒,希特勒对犹太人坏,而法西斯独裁制度让希特勒的坏打到了巅峰。就这么简单

TOP

那么我也有一问:现行制度是秦始皇建立的?是全国人民建立的?是外星人不留神掉这里的?。。。哪里来的?
共产党劫持了国人,利用国家机器建立了如今的制度,你反这个制度,却不反共产党?这个弯不太绕得回来啊!
你这一套论辞,茶友们一早就听腻味了,不新鲜。

TOP

回复 30# armstrong001 的帖子

事实上,只要把专制制度改变成民主制度,任何政来执政都无所谓了,因为有制度来约束这个政党。我们还有必要去反某个党派么??你不喜欢某个党派大不了你不选择它,这么简单还不明白??你说政党重要还是制度重要?

TOP

回复 31# zha158 的帖子

你所说的制度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问题是你不反现在的共党,会不会有将来你说的制度?

TOP

不知所谓,喝茶跟你说得那么有道理?11楼的言简意赅的说明了。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把自己装扮成国保的监控对象!
顶上去,让楼主脸红

TOP

对于多数人的低级反共我噗之以鼻,对某些人的认识更是感到好笑。而真正能够懂得你应该去反对什么该支持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些人从来不去深究根源,中国有太多这样的人,所以让人寒心。



这个道理就像“我爸是李刚”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是去消灭中国几千万个“李刚”重要呢,还是去消灭制造几千万个“李刚”的社会制度更重要!!就算你把所有的李刚杀完,制度存在,几千万个李刚又会冒出来,你杀得完么?



你去把共产党杀掉,还是这个制度,下一个共产党又出来了,杀得完么?是制度造就政党的坏。消灭独裁制度才是真正的出路!

TOP

回复 35# zha158 的帖子

请楼主明示怎样才能消灭独裁制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158 于 2011-4-3 19:44 发表
事实上,只要把专制制度改变成民主制度,任何政来执政都无所谓了,因为有制度来约束这个政党。我们还有必要去反某个党派么??你不喜欢某个党派大不了你不选择它,这么简单还不明白??你说政党重要还是制度重要?


俺只求您一件事,到底怎麼改變成民主制度
這麼簡單的什麼制度,你說唄
俺再問一句啊,改成了啥民主制度後,共產黨犯的罪惡該怎麼處理
阿桑
寧可跪著被抽打,也不願站著與人對罵

TOP

这就好比死刑制度,你们把所有执行死刑的侩子手杀完了,难道这个死刑制度被消灭了?为了吃这个饭,难道不会有另外的人来应聘侩子手?难道你又要去杀死这批侩子手来消灭死刑制度??这不搞笑么
专制制度要改变方式很多啊,共产党可以自己和平改革求变;共产党拒绝改良就暴力推翻啊;或者共产党主动让权,像埃及突尼斯那样;或者像日本、英国那样,专制者和民主政权共存,皇室和总统共存~~~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dczwww 于 2011-4-6 15:55 发表 楼上有位兄台早就问了你了,你却避而不答!我告诉你,这个制度就是李刚建立的,杀了李刚就没事了懂不?这个制度是共产党建立的,可不你灭了gcd之后,这个制度自然也就废了!至于将来出现一个神马制度,那不在限制讨 ...


不是避而不答,是今天才看见。你以为我每天泡茶馆呀,和一些老油条每天讨论着茉莉花和晒水车的故事么?我不吃饭呀。


历史不是证明给你看了么?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是专制独裁制度,难道秦始皇被杀死专制独裁就消灭了?你睁眼说瞎话吧,独裁专制都延续中国几千年了,到现在都还存在?那你去问刘邦,秦始皇死球了,是不是这个制度就消灭了?真是低级搞笑,我都笑不出来了,以前还能笑2声


这个制度,前面不是告诉你了么,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制度!难道你要跑回去再杀一次杀康熙、赵匡胤、李世民、刘邦、~~


专制制度不是共产党建立的,你杀了共产党有用,专制制度就没有了?开玩笑吧,共产党死了了,你保证下一个什么共妻党、共品党、共粮党不出来??

TOP

回复 13# zha158 的帖子

笑话别人之前最好先要照照镜子,看看是个什么德性。

中国之“封建”与马列之“封建”风马牛不相及,所以马克思羞羞答答的发明了个“亚细亚模式”,正是因为“驴唇”非要安到“马嘴”上,才在学术界上产生了混乱局面。

之所以发生这种错误,是因为中国史学界接受了苏联史学界于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即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五阶段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只提出过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四阶段模式,即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硬套在中国头上的结果。

封建一词,古以有之. 唐柳宗元作封建论,阐述了中华帝国必须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重要性. 而近代之“封建意义”无非来自于“日译汉”。

马克思对中国感到费解,所以,编造了所谓中国特色的亚细亚模式(他老人家其实也很清楚两种“封建”实在是不搭界). 斯大林不允许有不同于欧洲的一个中国,因此,规定,中国的中华帝国模式属于封建社会.

郭沫若基于矮化中国历史的目的,开始在中国大肆贩卖宣扬斯大林的中国封建社会判断,并凭借他对毛的吹捧拍马,混成第一学术大师,得以流毒全中国.

其实,即使是欧洲,也因为社会进化角度不同而存在地区差异.

罗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过了封建社会,此时,日耳曼人还是原始社会. 所以,日耳曼人占领罗马后,摧毁了罗马,建立起了封建社会.

而此时的俄罗斯人还处于原始公社晚期. 当日耳曼人逐渐摆脱封建社会,走向文明的时候,俄罗斯刚刚建立起农奴制度.

斯大林制造的中国是封建社会,无非是要硬套其钦定苏联史学界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传到中国之后是引起过很大争议的,甚至这种学说在苏联本身就引起过很大争议。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宣扬他的欧洲中心论的红色纳粹思想.

您老居然能来个大杂烩,给“封建”的表意发明了三个“对象”,高手呀,可以上“非诚勿扰”了。

TOP

“封建”这个词从哪里来 (转帖)

(一)“封建”本义:封土建国

“封建”本是一个内涵明确,并未引起歧义的概念。中国古来即有的“封建”一词,始见于《诗·商颂·殷武》的“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说文》云:“封,爵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指帝王以爵土分封诸侯,分茅列土,授土授民,使之在所领有区域建立邦国,所谓“封国土,建诸侯”。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而“周初大封建”(武王第一次大封建,周公第二次大封建)使封建制大规模展开。这种封建制与宗法制及等级制相为表里。《左传》关于封建制有两段名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1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 周公伤夏殷二朝因疏其亲戚而导致灭亡,故广封亲戚,以屏障周室。
这“封建亲戚”的原则便是“各有分亲”的宗法制。周初封国数量其说不一,大约在数十到数百之间,但以王族姬姓为主却是肯定的。《荀子·儒效》说,周公摄政间封国七十一,姬姓占五十三,即所谓“亲亲建国”;也分封有功异姓,即所谓“贤贤表德”。《史记》称,周封五等公侯,姬姓者如伯禽(周公子)封鲁,康叔(武王弟)封卫,以肯定“亲亲之义”;异姓者如姜太公封齐,以表扬“勤劳武王”。被封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世袭方式则依宗法制规定。周天子是各封国诸侯的“大宗”,作为“小宗”的被封诸侯对周天子必须服从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战国时列国以食邑分封功臣贵胄,但其在食邑仅有征收田税和工商业赋税的权力,而无世袭统治权。与此同时,秦国等诸侯国开始推行郡国制,以强化君主集权。秦统一后,进一步以郡县制取代贵族分封制,《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当然,这里所说“不立尺土之封”也未免绝对,从出土秦代文物上的铭文可以得知,秦代仍有“列侯”、“伦侯”的分封,不过其权力已大为削减。汉初曾广封同姓和异姓王侯(据《汉书》的《王子侯表》、《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载,汉代共封王子侯408人,列侯283人,恩泽侯112人),并给予“掌治其国”的权力。这些王侯很快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割据势力,汉王朝在尝到异姓王和同姓王离心以至叛乱的苦果之后,遂削减诸王侯治国之权,“使藩国自析”,到武帝时,“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3,这便是只能效忠于皇帝的“食封贵族”。此后,列朝一面仍对皇亲国戚和功臣宿将封侯赐土,一面明令王侯们“食土而不临民”,即只对封土拥有经济权,而没有政治权。即使如此,列朝仍往往出现尾大不掉的藩王作乱事件,连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达于极端的明朝,也在建文年间发生燕王朱棣策动的“靖难之役”,宣德年间发生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正德年间发生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因而列朝每有“削藩”之举,并把郡县制、流官制视作强化中央集权的命脉所在。

从“封土建国”一意论之,“封建制度”在秦汉以降即已退居次要,郡县制度则成为中国君主专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选举、科举制,流官制一起,大大削弱了世袭性、割据性的贵族政治,从而维护了帝国的一统性,并使中华文化在两千年间成为具有真实意义的统一文化。这是诸侯割据、封臣林立的中世纪欧洲、日本,土王如云的印度所不可比拟的。唐人柳宗元(773——819)《封建论》称以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大势使然,赞扬秦代开端的郡县制曰: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王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氏对于“封建”和“郡县”两种制度的生成机制及其优劣,作了精辟论述,使“封建”词义更为明确,世代沿用不辍。

(二)Feudalism的含义:分封建邦

西方的“封建制度”(Feudalism)与中国古来的“封建”在概念上有切近处。

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制度Feudalism,是罗马时代的社会组织与日耳曼蛮族的军事组织揉合而成的。罗马帝国境内原有许多贵族和大领主,他们世袭占有庄园,驱使奴隶耕种劳作。日耳曼蛮族南迁以前,各部落有“战友团”,首领与部属间以荣誉、忠义相维系。蛮族南迁后,在原属罗马的广袤土地上建国称王,又将土地分封给各战友团首领,并赐公、侯、伯等爵位,谓之“分封”;公、侯、伯等诸侯又将分封所得的采邑分封给属下的武士,并赐予子、男、骑士等爵位,谓之“次分封”。在这种社会体系中,皇帝或国王高踞最上层,中间有各种爵位不等的世袭贵族,最下层的是人数众多的农奴,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制度。当然,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商周时代的封建制度又有歧异,前者以契约关系为前提,故可称之“契约封建制”;后者与宗法制紧密相联,故可称之“宗法封建制”,而且秦汉以后“封建”变为“郡县”,但宗法制却延袭下来,故秦汉至明清可称“宗法专制社会”,却不宜于称“宗法封建社会”。

严复对中西“封建”义有准确把握,他翻译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严译名《原富》),把feudalism译为“拂特之制”,是音译。以后严氏翻译爱德华·詹克斯的《政治制度》,将feudalism意译为“封建制度”。严复认为,中国自唐虞以迄于周,两千年间皆封建时代,与西方的feudalism十分相似,二者可以类比,故他将feudalism译为“封建”。20世纪20年代末,陶希圣的《中国封建社会史》主张周代中国为封建社会,春秋之际,封建制度开始分解。陶氏又在1929年新生命书局出版的《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说,西周曾有过“封邦建国”制度,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而置郡县”。这都是在“封土建国”义上使用“封建”,并与西方的feudalism相对应。同期瞿同祖撰《中国封建社会》,仍在古义与西义的统一上使用“封建”一词。

领主分封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除中国殷周实行封建制、西欧中世纪实行封建制以外,日本在12—19世纪也建立了由地方上的世袭军事贵族(武士)分享权力的封建制度,与9—15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与中国秦汉至明清的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君主制差别显著。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即“封建制度”)的解释是:

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封臣以领地的形式从领主手中获得土地。封臣要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并且必须向领主效忠。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封建主义一词指“封建社会”,这是特别盛行于闭锁的农业经济中的一种文明形式。在这样的社会里,那些完成官方任务的人,由于同他们的领主有私人的和自愿的联系,接受以领地形式给予的报酬,这些领地可以世袭。封建主义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采邑制或庄园制,在这种制度中,地主对农奴享有广泛的警察、司法、财政和其他权利。1

西欧各国及日本的中世纪社会,大都实行这种意义上的封建制度。西欧及日本中世纪文化的若干特点,如王权旁落、主权分割、等级制度、武士传统、骑士精神、人身依附、复仇观念等等,便从这一意义的封建制度派生出来。而中国秦汉至明清的官僚郡县社会,其特点则是王权至上、中央集权、流官制度、考选制度,等等,与世袭封建社会大相径庭。

正因为欧洲中世纪和日本的“中世”与“近世”都是在领主制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分封制社会,而日本人自古代以来即从输入的汉籍(《左传》、《史记》等)中汲纳了“封建”一词,故在明治时期译介西洋历史学论著时,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形态Feudalism翻译为“封建”。此一译名是恰当的,既切近欧洲中世纪与日本幕藩体制的社会制度实态,又沿袭了汉字词“封建”的原义。日本汉学家安藤彦太郎在《中国语与近代日本》(卞立强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说:

“封建”这个词,在中国本来是指存在着诸侯的周代的制度,从秦始皇推翻周朝,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一直到清末,中国基本上保持了“郡县”的中央集权制。江户时代的儒学家理解它与幕藩体制相似,在日本也使用了“封建”这个词。所以在德川幕府倒台、进入明治以后,这个词就变成了“ feudalism”的译词,应该说是极其自然的。……明治以后,这个“封建”的词又通过留学生等反过来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原来就有周代的“封建”这个词,难免要产生一些混乱。

诚然,“封建”这一符合欧洲中世纪和日本中世及近世历史实际的译词,传输中国以后,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氛围里走进了意义误区。

(三)“封建”的意义迷失

自20世纪初叶,一批汉译日本史学论著(包括教科书)传播中国,中国史学界开始将欧洲中世纪称之“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史学也致力于对国史作时代分期,如梁启超粗略地“分上古、中古、近世三个时期”。时至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社会性质大论战中,一些史学家仿效欧洲历史分期模式,将中国的中古(秦汉至明清)称之“封建社会”。如朱镜我、潘东周、王学文、李一氓等“新思潮派”,不赞成陶希圣等的“新生命派”及严灵峰等的“动力派”将“封建”作古典义诠释(封邦建国),而对封建社会作新的解说: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封建领主或地主对农民施行一种超经济的压迫,甚至使农民失去身体上的自由”,这里的“封建”已脱离“封土建国”的古典义,也不同于西语的Feudalism的契约分封义,而泛化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参见伯虎《中国经济的性质》,高军编《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90页)20世纪40年代以降,史学界以《联共(布)党史》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模型,套用于中国历史分期,将中国的中古时期称之“封建社会”,虽在起点上有“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的分歧,但秦汉至明清被划入“封建社会”则几成定论。

近半个世纪来,我国史学界所通用的“封建制度”、“封建社会”,用所有制和阶级关系作为判定标准,指由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主要份额,以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自然经济是这一制度的特征,农民和地主构成这一制度的基本成员,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社会矛盾。这种概括,颇能对秦汉至明清的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阶级关系作总体性把握。然而,问题在于,将这种历史形态称之“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也与“封建”的世界通用义相悖,因而既有碍于阅读古籍、理解古事(如唐人柳宗元的名文《封建论》,其“封建”二字如果以今日中国流行义去理解,该文就无法读通),也给国际学术交流带来不便,在大陆学者同外国及台港澳学者对话或互阅文章时,也常为对“封建”概念全然不同的理解而徒生误会。近半个世纪来,日本史学界开展关于“封建制与近代化进程”的讨论,其“封建”均指“分封”,认为这种中古的分封制为近代化的生成提供了某些先决条件,因为,封建制在本质上重视法律的权利和义务,多少助长了近代法的成长;封建领主专注于土地所有与地租的征收,故商人、制造业者比在专制政治社会有更多的活动范围和保障,等等。这里的“封建社会”是指欧洲中世纪、日本中世的那种领主分封制,而“专制政治社会”则指中国秦汉至明清的社会形态。这显然是将秦汉至明清排除在“封建社会”之外。可见,术语内涵之异1,将导致整个论述的歧途发展。

我国史学界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始终未能获得众所公认的结论,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封建”等核心概念尚未厘清,以致各说各话,如主张西周封建论的范文澜就是在古典意义上使用“封建”;而主张战国封建论的郭沫若则是在今天流行意义上使用“封建”。而在没有统一的、精审的术语的情势下展开的学术论战,是无法获得共识性结论的。

一个概念的内涵,古今有沿有革,中外也会各作不同的理解,这都是正常现象,但一个广为使用的概念,总要谋求共识(或接近共识)才便于交流。旧概念赋予新含义,既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新义要以古义为基点,并与国际通义接轨,起码要顾及两者中的一个方面。如果与古义、国际通义两不搭界,这种“新义”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TOP

唉,怎么教育某些人呢?以外抓住根稻草就想勒死个人,呵呵

全部跟我玩咬文嚼字来了么?本来封建就有不同的定义标准,分要咬住一根J8不放,很好吃么?吃上瘾了是不?
我就是用封建来代表独裁不行么?非要我亲自给你们教育说我所说的封建就是代表独裁制度么?
幼儿园小朋友爱玩的文字游戏居然被这么多人争先恐后的喜欢上了,这是什么智商?在倒退么?还是你们都返老还童了?

TOP

这帖要支持,我反共的原因是制度导致腐败。若建立了民主制度,公民都有公民权了,没有了特权阶级,一切以法律为最高准则,我就不反共了,同时欢迎共产党参加竞选。民主的意义就是让所有政党所有公民都有表达自己主张的权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TOP

共不被反掉,制度就永远是一朵在代表大会间徘徊的浮云
共若被反掉,想欢迎它来参选估计也不太好找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4# zha158 的帖子

龌龊的东西,就你那龌龊的水平,教你老niang咬你的j8才能显出你的威力。


或者配合你老die来个高智商的三人行,用你老mu、老die的混合物好好涮涮你的狗嘴!



[ 本帖最后由 chengshilaji 于 2011-4-8 08:3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dczwww 于 2011-4-8 08:30 发表 你这种语气就足以说明你是个神马素质的货色了!你觉得你在这个坛子有后台就可以这样随便的诋毁人?是么?那我也不跟你说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了。。。听你的语气,这个坛子你就是权威!听到不同的声音,你就跟梢有点口 ...


这泼妇的确欠骂


这泼妇5毛还挺狂 版主也不管管

TOP

引用:
原帖由 智深哥 于 2011-4-7 23:37 发表 这帖要支持,我反共的原因是制度导致腐败。若建立了民主制度,公民都有公民权了,没有了特权阶级,一切以法律为最高准则,我就不反共了,同时欢迎共产党参加竞选。民主的意义就是让所有政党所有公民都有表达自己主张 ...


聪明人真是罕见啊,这里面有被共匪洗脑的人,也有被愤怒洗去理智的人。前者还有得救,后者嘛基本上就只有去疯人院了。

TOP

 49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