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戴晴:辛亥后人出面还原历史,事关重大

戴晴:辛亥后人出面还原历史,事关重大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月20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博讯记者于明报道/原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原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原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等隐没于历史尘埃中的人物,将由《辛亥百年风云人物学术研讨会暨先贤臧启芳追思会》挖掘出来并带入当代华文读者的视野,这一在臧启芳逝世50周年之际举办的活动,有望成为辛亥百年来被隐没思想的再现和辛亥后人在海外的一次大规模团聚活动。
     
    《辛亥百年风云人物学术研讨会暨先贤臧启芳追思会》将于2月25日至28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海外学者及政治活动家吴国光、杨建利、李劼等及目前不便透露姓名的中国内地作家和学者将与会,来自不同家庭的辛亥后人将成为这次会议的亮点。会议筹备组正广泛收集论文和邀请嘉宾,并将于2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北京作家戴晴称这一活动是由“民间(家族后人)出面叩问历史”,“对中华民族未来事关重大”。在谈到臧启芳、何其巩和张寿镛等历史人物时,戴晴说:“他们这批人的共同特点,是高贵的人格、独立的精神、临难不苟和无私献身。”她慨叹“这样的人在今天物质爆炸时代,快要绝迹了,看看今天的大学校长,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旅美历史学者朱学渊认为:“二十世纪是中国与世界文明接轨的世纪,一百年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胡适之、臧启芳、罗隆基们就是专业的接轨匠,但是他们时运不济,他们的努力被一股更强大的社会潮流冲决了,而中国也就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期,今天我们来纪念这些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人物,是要激励我们重新为中华民族寻找光明。”
   
    会议筹备组成员张晓刚说:“民国的前三十八年中,中国曾有过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思想深度、文化造诣、实干上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今人很少人能望之项背。可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成就,却被后来的风云变幻所湮没所歪曲甚至完全被抹煞掉了。发掘他们的事迹,重现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社会所起到过的作用,对于今天民族和文化的重兴、社会的走向,十分有意义。这次会议,在这方面有着开创性的作用。特别是纯粹以民间个人力量和私人资源举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近些年来是绝无仅有。目前会议资金还有一些缺口,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会务组联系电话905-272-2737。”
   
   
   
    历史学家阿海认为:“我们纪念臧启芳先生,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百年来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更因为他是一个现代民主思想、社会管理方面的启蒙者。同时,他是一位政治上的智者。我们在今天喋喋不休地讨论中共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等等. 他早在八十多年前已经一目了然, 而且他身体力行,从一个留学海外的学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行者;从一个研究城市规划学的研究者,成为反共战场上的指挥官。他的入世精神和献身精神,正是当代知识分子所缺乏的。”
   
    研讨会的主办机构之一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任,着名学者陈奎德说:“中国号称以历史为宗教,极为敬畏。但百年中国,却丧失了历史:禁忌丛生,谎言充斥,不堪卒读。 历史真相,历史灾难,历史菁英,历史嵴梁.....几乎尽被黑箱锁死,尽被赤潮淹没。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一页!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的书写权被政治权力彻底垄断了。要抢救中国百年史,抢救百年风华人物,民间社会及个人的发掘、讲述和研究,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臧启芳先生后人及一些独立组织发起的辛亥百年人物会议及臧先生纪念学术研讨会,是开风气之先的壮举。我相信,它本身也将载入青史。”
   
   

   
    文化学者刘绍夫说:“我们举办这个研讨会,就是为了追寻被历史所湮没的,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所贡献毕生的志士仁人,就是为了廓清历史迷雾,回答中华民族为什么一百年来在民主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就是为了张扬像臧启芳先生那样的民族先贤,为彰显民族正气而做一点尝试。”
   
    发起这次研讨会的盛雪(臧启芳长孙女臧锡红)表示,她多年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将祖父臧启芳对中国社会的贡献,深厚卓越的学识,不媚潮流世俗的独立精神,以及敢言敢行的铮铮风骨介绍给今人。近些年,在接触了更多的那个时代的人物资料和史实故事之后,更感中国社会曾鲜活过一批这样的精神嵴梁。现在是拨开历史的阴霾、擦掉涂污的油彩、撬起沉埋的记忆的时候了。今人有责任让那些正在远去的,消弭于历史迴声的,隐遁于暗夜长空的精神和风骨重新回到人间,成为耀眼的星月。而且更需要直面强权的阻滞和某些势力的威吓。但是这件事非做不可了。盛雪特别讲到,发起和筹备这次会议,再次感受到友情亲情的温暖和可贵,因为数万元的会议经费完全来源于朋友的仗义相助和家人的鼎力支持。 (博讯记者:于明)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