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电影《黄飞鸿》三部曲:“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黄飞鸿》三部曲:中国往事.民族气韵.英雄史诗
一代大师赛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的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首开“往事”冠名之先例,冠于“往事”两字的电影,需要创作者有广博的视野,和处理
宏大叙事的艺术造诣,〈韩国往事〉、〈印度往事〉都散发着厚重浓郁得让人无法释怀的历史感--在描写青春成长题材的〈童年往事〉(侯孝贤)也折射了历史若
隐若现的影子,但模仿吴宇森起家的罗德里格斯的〈墨西哥往事〉和近期国产电影〈台湾往事〉则纯属虚张声势,扯起“往事”的虎皮做了一面空洞的大旗。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黄飞鸿〉系列的英文译名.用“中国往事”来命名黄飞鸿三部曲(〈黄飞鸿〉、〈男儿当自强〉、〈狮王争霸〉),尽显徐克对历史进行影像化表述的勃勃野心。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官方的史书过于刻板,撰写者的目的也显得可疑,而正史之外的野史密闻,特别是简直近年来风行的清朝宫廷剧,对中国年轻一代正确
史观的形成简直是一种灾难。有人曾开玩笑说如果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改编成电影的话,其执导着非徐克莫属,我深以为然。《黄飞鸿》三部曲,便可以让人
在感性的视听语言中了解宏观的历史。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不禁泪落纷纷……你看沉沉暮蔼,西风紧,南飞北燕,怕向客中闻……
----《男儿当自强》中的粤曲唱词
在这段民间老艺人悲伤的叹咏中,不到三分钟,徐克就把清末中国的时代氛围渲染得风雨飘摇,多达三十二个的镜头,切换频密,但又和音乐在节奏、色彩、情
感上的对应分毫不差,传达出丰富的情和景的信息量:内忧外患的政治时局,东西方文明的冲突,麻木而愚昧的国民,保守顽固的清政府官员。在徐克对环境的精心
营造和充满想象力的道具运用下,〈黄飞鸿〉三部曲几可成为最生动形象最富感染力的清末历史教科书。
身历安史之乱,目睹大唐帝国从煌煌盛世的光芒万丈到日薄西山,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沉郁顿挫的笔触谱写了一首首乱世的悲歌,世称“诗史”;徐克的
乱世情结,来源于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历史兴亡更替中民生之多艰的同情。其剖析乱世人心和描摹乱世图景的影像功力,象杜甫的诗一样,精确,简
洁,传神,而又富于节奏韵律美,堪称是自杜甫后千年来最杰出的乱世诗人。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英雄,但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学一样,英雄的缺乏是最大的遗憾,忘记建国后那些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的国产英雄片吧,中国银幕上真正的英雄史诗,在我看来,仅仅只有《黄飞鸿》三部曲而已。
如所有的黄飞鸿传统电影一样,李连杰版的黄飞鸿武功卓绝超凡,具备仁义礼恕忍的传统美德。但徐克就是徐克,旧瓶仍在,倒出来的已然是新酒,黄飞鸿的形象在他那里,已经是涣然一新。
三部曲第一部〈黄飞鸿〉,在情节上基本还是延续惩恶扬善的传统模式,黄飞鸿的形象,仍然定位行侠仗义的层面上。只是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他内心生出许多的迷惘和困惑:金山如果真有,为什么洋人、洋船,会来唐山?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第二部〈男儿当自强〉,黄飞鸿已经参与到反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中去---孙文陆皓东领导的未遂的广州起义,并对西方先进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医术和教育,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仍然只是配角或者是见证者。要说寓意之深,莫属第二部《男儿当自强》。
第一次看,是为了武打而看,当时没有太多领悟。
第二次看,是为了怀旧,没想到看出很多原先没有觉察的含义。
短短的一部电影,折射出当时社会错综复杂的背景和矛盾。
纳兰元术为代表清廷,苦撑危局却又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面对列强:“但是这里是中国……”,纳兰岂能简单地归结为反角?
白莲教代表人们自发的反抗,主要针对洋人,但不可避免地落入嗜杀、盲从和迷信,难怪陆浩东会绝望地说出“走不了了,没法走了”,是为群众的无知感到悲哀而对中国前途的绝望。
孙中山代表的革命者,仿佛是以医术为喻,代表中国的希望,而且以黄飞鸿的传统中医为补充,揭示西化和宏扬传统结合才是中国的救国之路。
黄飞鸿的位置,代表民间有识之士,而且思想接近于洋务派,“总之,现在是不能乱”,以稳定为基本,接近于当局的立场。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到了第三部〈狮王争霸〉,这个在香港银幕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民间武师步入了紫禁城,也步入了中国的大历史范畴之中。黄飞鸿的北上,无疑隐喻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往事:南方出身的风云人物,改变了北方政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历史。一介武夫,在东西方文化夹击的阵痛中,终于觉醒,成了那个时代无数寻求民族富强之道先行者的化身:
大人为了大显我民的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抵抗外敌,最重要的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这番给李鸿章掷地有声的谏言,即使是送给今天中国的当政者,仍有着振聋发聩的警世作用。如果不广开言路允许自由争鸣的话,象慈禧太后的赛狮大会那样举
行一届奥运会又有什么意义?耗国库财力就为了多拿几快金牌又有多少意义?黄飞鸿和因质疑北大一塌糊涂BBS被关闭的合法性而上书中共最高领导层的人大法学
三博士,他们在为民请命勇于直言的精神上,是一脉相通的,他们就是鲁迅所赞誉的“中国的脊梁”。
历史的演义,演义的历史,争论真假的考证总是可笑的。中国150年来的历史与现实,以及在历史大染缸中形成的国民的劣根性,在徐克电影中都有很多的影射,这些也让徐克在黄飞鸿身上寄予了太多的热望,《黄飞鸿》三部曲,第一次使香港电影超越了通俗的娱乐消费层面。
在《狮王争霸》片尾激昂的鼓声和铿锵的唢呐中,黄飞鸿昂首踏步的热血之躯为《黄飞鸿》三部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留给我们的,是无畏的胆略,是无敌的身手,更是充盈在影像间的浩然正气和自强不屈的男儿精神,一如所有远古的英雄史诗。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想学投笔从戎,图发奋,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都难
伸;想话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氛笼遍,远无银;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你看沉沉暮蔼,西风紧,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空余泪
眼,望断寒昏,想我深情博爱,两无能;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从此飘萍和断梗;几许深情密约,句句都无凭。
这首唱词好象不是粤曲,而是南音。另外戏中那位老者好象现实中是香港一位二胡名家。真无怪乎形神具备。
说到《男儿当自强》,为何不提戏未那句“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我以为这是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最好的诠解。
至于纳兰元述,其在衙门习武解愁时,墙壁上的“忠勇刚毅”四字应是最恰当的评价吧。
《黄飞鸿》后三部比之前三部是差许多,但若发掘其中“闪光思想也非没有。如:
《王者之风》最后黄飞鸿那句“我们赢了一场比赛,却输了整个江山”。
《龙城歼霸》中土匪压境官府人员四散,一但土匪歼灭则多头出现官员来争功。还有悍匪张保仔对为匪为官,造反招安的论述可算精辟之极。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西域雄狮》中华工们除被人岐视,受尽欺凌。但自身劣性也尽力呈现,如终日聚赌,自己华人相互出卖,戏未终于盼来华妇娼妓等等。“娶老婆生仔,捱世界温米;屋企扮皇帝,出街做契弟”也算是第一代华工的真实写照了。
[ 本帖最后由 dd524 于 2011-1-16 13: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