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质量黑洞:像恒星大小的小型黑洞和超大质量的黑洞都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是直到目前科学家才发现中等质量的黑洞。之前曾有一些科学研究进行尝试性研究,比如:2008年科学家曾观测到一个X射线来源,猜测可能是中等质量黑洞,但最终该X射线的形成并未得到证实。
宇宙最大黑洞:这个宇宙最大黑洞是此前天文学家所记录最大黑洞的6倍,它距离地球35亿光年,形成在OJ287类星体的中心位置。据悉,类星体是一种非常明亮的星体,这种星体在持续螺旋进入一个大型黑洞后释放出大量辐射线。
一位摄影师从地球上拍摄到“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阳背景下的轮廓图像,其中还拍摄到两个飞行器汇合,这是在美国宇航员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之前的情景。

在星系团PKS 0745-191内,这些气体的温度最高可达到1.64亿华氏度,距星系团的中心大约110万光年。随着距离的增加,气体的温度也平稳的降低,当到达离星系团中心560万光年的区域,这些气体的温度会降至0.45亿华氏度。

“众生之柱”:位于天鹰座星云的巨蛇座恒星形成区域,由尘埃和气体云柱组成,能诞生新的恒
星,因此又被称为“恒星子宫”。其距地7000光年之遥,这意味着人类现在看见的“众生之柱”其实是它7000年前的模样。此前一直认为该现象的形成很可
能与周边超大质量恒星的光化电离有关,但均找不到确切证据。

壮观的“宇宙巨眼”:图片中清晰地展现了“宇宙巨眼”,实际上它是由彩色气体和灰尘构成的行星状星云。

太阳风暴:它是太阳外层大气突然爆发的等离子体和磁场能量。STEREO卫星能测量其爆发速度、运行方向和轨迹,包括那些向地球进发的太阳风暴,而地面技术还不能测定朝地球袭来的太阳风暴的爆发速度。

马头星云神奇地长出壮观“鬃毛:摄影科学家拍摄到马头星云神奇的“鬃毛”图片。马头星云是一个样子类似马头由高密度黑暗物组成的离子星云。其背后的氢离子燃烧所发出的光勾画出了它的轮廓。天文摄影科学家通过光学效应,完善了这个星云图片,使隐藏在其后的“鬃毛”显现出来。

探测到冥王星的卫星:哈勃天文望远镜对我们太阳系的外围区域进行了勘测,进一步研究冥王星
和其他冰冷的天体。它发现了环绕冥王星的两颗新卫星——Nix和Hydra,这两颗卫星的颜色与冥卫一相同。这三颗卫星具有相同的颜色暗示着它们可能同时
诞生于数十亿年前某颗星体与冥王星的碰撞。

最冷的褐矮星: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一颗最冷的褐矮星,温度只有一百多摄氏度,距离地球40光年中,其大小如同木星,但密度是木星的20-30倍。

131亿光年伽马射线暴:这是一个自毁恒星,距离地球131亿光年处发生爆炸。它发生爆炸仅在宇宙大爆炸发生0.64亿年,正值宇宙“黑暗时代”末期,当时诞生了宇宙早期的恒星和星系。

恒星托儿所:猎户星座距离地球1300光年,仅是银河系“恒星托儿所”的一部分,猎户星座
所形成的完整“分子云”在太空中的跨越度为20个满月的直径,但分子云受气体和灰尘影响显得模糊不清。目前,波长等级的最新天文观测透过外部的模糊表层揭
示出分子云强烈的活跃性,该活跃性包括气体流从年轻恒星向外延伸至数百万公里,在恒星的周围,磁场将宇宙物质向外弹开,形成一个壮观的太空结构。

“双爱因斯坦环”: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观测显示,SDSSJ0946+1006重力透镜系统照片呈现出一组十分罕见的“双爱因斯坦环”。

轮廓最鲜明的木星:天文学家观测到木星的一张图片,这是迄今所拍摄到的木星最清晰、轮廓最鲜明的图像。这张图像拍摄时使用计算机辅助处理系统,可适度调解由地球大气层导致的图像失真现象。从而使得智利境内的地面望远镜能够拍摄到太空中木星这一最美丽的面孔。

火卫一表面奇特陨坑: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对火卫一近距离观测,揭示了一些奇特地
形的详细资料。斯蒂克尼(Stickney)碰撞陨坑是火卫一最大的地形特征之一,该陨坑直径近6英里(9公里)。陨坑壁是火卫一微弱重力作用形成的地滑
结构。陨坑外部有向外延伸的辐射状凹槽,尽管这些凹槽裂缝并未证实源自陨坑,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与斯蒂克尼陨坑起源有关。而另一些科学家猜测凹槽裂缝可能
是从火星碰撞的太空残骸落在火卫一上形成的

“南方纸风车星系”孕育新恒星:美国宇航局发布一张婴儿恒星诞生于“南方纸风车星系”的图片。这颗胚胎恒星形成于星系的旋臂位置(图中红色区域),而并不是形成于明亮的心脏位置。对于这项发现,科学家描述称这是“完全令人震惊”

像“警车顶灯”的超新星爆炸: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张太空图片显示,一颗超新星爆炸后的残骸非常像“警车顶灯”,这一情景传到地球已是1千多年前所发生的超新星爆炸

首次拍摄到行星环绕类太阳恒星:如图所示,一颗模糊的圆点位于炽热的恒星周围,这很可能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在太阳系外存在着类太阳恒星周围环绕着一颗行星。

最近距离观测黑洞:如图所示,这是位于美国夏威夷、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面射电望远镜结合检测到的银河系超大质量黑洞。

太阳蝌蚪:二位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以解释此太阳图像中远离太阳表面的像尾巴似的波。此“蝌
蚪”特征因它们好似游向太阳表面而命名,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确实是巨大的波,动作像风中飘动的旗子。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太阳过渡区与日
冕探测飞船(TRACE)获得的类似这样的图片,认为巨大暗色蝌蚪是负能量波。此发现表明,这些蝌蚪不全是物理特征,还有光学特征。后者是太阳物质持续不
断从太阳表面抛向上空时产生的。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部分,看上去比周边暗,在耀眼的光线下就成为了黑
色。有的年份太阳黑子多,有的年份太阳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
11年。上一次太阳黑子活动的活跃期为2001年前后,按照规律下次应该在2012年前后,但是太阳黑子每年都会出现,这段时间出现很正常。

神奇的地球仪8字曲线:在本图中,那些亮点组成的图案,就是所谓的“地球仪8字曲线”(Analemma)。该曲线就是在一年中每一天的同一时间于同一地点所拍摄的太阳轨迹。

恒星美景:科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在特定温度下各种化学物质的喷发现象,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阳
的活动。这个橙色星球因此变成了一个多彩的实验室。这张由SOHO远紫外成像望远镜(EIT)拍摄的照片其实是由三种不同紫外线波长的照片合成的,每张照
片的太阳特征都有其独特之处。它揭示

太阳黑子环:太阳上的日子即使相对平静,也是热闹不已的。此紫外图像显示了太阳黑子周围明亮的发光的弧线气体流。

绿色射线:这也被称为绿色闪电,通常发生于日落和日出之后,其表现为太阳之上出现绿色闪电,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仅为一瞬间。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光线反射形成的。

火星之霜:图片显示,在火星南半球普罗克特陨石弹坑(proctor crater)的沙丘顶部上部就像是涂了一层二氧化碳或者是薄霜。这张图片是在火星南部球冬季拍摄的,并于2月7日进行发布。

土星魅力光环:这张图片是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太空飞船于1月19日拍摄的,土星在它的光环中投射了浓重的阴影。这是一张技术合成照片,共由36张照片合成,其中每12张分别以红、绿、蓝为主色,每间隔2.5小时拍摄一张。

月球地平线升起地球:这张照片是11月7日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携载的HDTV高清晰摄影仪拍摄的,图片显示地球的上端是南极洲,澳洲和亚洲清晰可见。

冷热恒星物质:照片中的蓝色部分是猎户座星云扩展区域上百万摄氏度等离子云层所散发出的X
射线,据悉,猎户座星云是由欧洲宇航局XMM-牛顿卫星探测发现的。这是恒星释放的热物质。而图片背景则是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以红外线记录,这些
红色背景是冷却尘埃喷射释放形成的。这是恒星释放的冷物质。

魅力银河:这张照片是2月5日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显示的是“阿贝尔
S0740”星系云团,它距离地球4.5亿光年,其中巨大椭圆状的“ESO
325-G004”恒星占据了该星系云团的中心位置。据了解,“阿贝尔S0740”星系云团大约有1000多亿颗与太阳质量相当的恒星。

HD 189733b行星围绕中央恒星运行想像图:瑞士天文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令人倍感振奋的发现——首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上的日出日落现象。

HD 189733b行星围绕中央恒星运行想像图:瑞士天文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令人倍感振奋的发现——首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上的日出日落现象。

新发现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4-33倍:美国国家航天局10月初曾曾宣称他们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黑洞,而且其质量还完全违背了现有的物理学定理。不过,这一纪录保持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便再次被打破。

这颗恒星的表面温度仅为摄氏350度,在已发现的恒星中温度最低。

火彩虹:火彩虹是非常罕见的气候现象,通常只发生于太阳位于高空位置,其光线穿过高海拔带有较多冰晶的卷云。

火卫一合成三维图片:火卫一只有13.5英里宽,呈多块突起状,由于微弱重力作用不能使其
形成一个球体,它只是一个“残缺”的卫星。火卫一和其姐妹卫星火卫一的外形都非常像一些小行星,这暗示着它们可能是火星重力捕获的太空岩石体。关于火星卫
星起源的其他理论还包括:在太阳系早期火星形成阶段,一颗较大的卫星分裂成为火卫一

银河系中央黑洞曾比现在“明亮”约百万倍:科学家发现银河中央黑洞诱发绚丽闪光。

两颗恒星彼此接近,像一个“花生”:科学家发现彼此近距离环绕的两颗新生恒星,它们共享着星系物质,在太空上呈现出“巨大花生”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