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zt]墙倒众人推

[zt]墙倒众人推

2009年正值天安门“六四”和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9月8日至18日 在纽约著名的国家艺术俱乐部,举行名为“墙倒众人推”艺术展。这场艺术展在现代艺术之都纽约,引起了轰动,不但有多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到场,连远在华盛顿的 政商各界人物也前来捧场。在美的各大媒体更是对艺展进行密集性的采访,从对艺展的全方位采访,到对艺术家的专访;从适时的新闻报导,到深度的背景性报导, 可谓是洋洋大观。一场非主流社会艺术家的展出,各界给于如此多的关注与厚爱,这在国际艺展中确实是不多见的。

   

       旅居美国的著名雕塑家陈维明、严玉昆、及画家张宏图、王海燕、罗伯特•海尔若尼姆斯为此次画展创作了相关题材的作品。发起这次画展的是中国的著名人权活动人士,包括方励之、刘刚、王丹、王军涛、魏京生等。

       纽约国家艺术俱乐部有着18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艺术家圣殿之称。雕塑家陈维明在艺展的开幕酒会上,十分自豪地说:我相信我们的作品将无愧于国家艺术俱乐部作为艺术圣殿的称号。

     

        这次艺展 基 本上是以“墙”为主题的作品,许多作品的尺寸超过了展厅的常规尺寸,特别是陈维明为这次展出创作的五块“墙”的雕塑作品,和“天安门大屠杀大型浮雕”,都 超过了博物馆灯光投射的范围,给布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博物馆馆长在看了作品后深受感动,嘱咐工作人员为作品重新安装灯光,这在国家艺术俱乐部可以说是破 天荒地。

     

        这 次展出的主要作品之一,是陈维明为“六四”二十周年创作的大型浮雕,长六米四、高二米三的“八九六四天安门大屠杀”,它采用玻璃钢制成铜质效果,再现了“ 六四”天安门广场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可歌可泣的那一刻。民主女神像被装甲车推倒、青年只身当坦克、学生被士兵围殴、市民抢救学生、受伤的学生相互扶持撤离 广场、死难家属悲痛欲绝,共六组画面九十多个人物都刻划得栩栩如生,那种愤怒、惊恐、悲痛、欲哭无泪、痛不欲生……,成为天安门广场的“悲怆奏鸣曲”。“ 六四”民主运动在中国以屠杀、悲剧告终。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的民主运动意外地为苏联、东欧的专制社会打开了民主闸门。从“六月四日”到“十一月九日 ”五个多月的时间,东德民众冲破了象征着专制制度的“柏林墙”,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几乎一夜变天,继而踏入民主社会。二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共产主义国家已经 成为民主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自由与民主成为他们平凡的生活。而在中国,民主和自由依然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奢侈。从“六四天安门”到“柏林墙倒塌”,既是中 国自由民主志士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彻骨的肌肤之痛。

     

        陈维明在完成“六四天安门大屠杀”之后,转而构思“柏林墙”。柏林墙记录一段德意志民族分裂的历史,也是专制与民主隔绝的象征。 1989年德共主席昂纳克说:柏林墙仍然可以保持100年,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随着中国的“六四”发生,苏联的解体,几乎在一夜之中,千千万万向往自由民主的东德民众,把柏林墙推倒,只剩下一千多米的围墙作为纪 念。在围墙被推倒前,围墙的东面是士兵、铁网、死亡。围墙的西面是游客、鲜花、自由。对於围墙的西边的西德来说,这长达二十几公里的空白围墙,意外地给艺 术家和爱好艺术的民众,有了一处广阔表现艺术的空间。几年之中这里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长廊,也为六十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由与 民主、和平与生命成为艺术家表现的主要题材。参加创作的既有著名的艺术家如美国涂鸦大师凯斯•哈宁,也有中学生、大学生,有市民。柏林墙形成了世界绝无仅 有,空前规模的大众艺术的风景线。在柏林墙推倒后所保留的“东区画廊”上,有多达 117名来自21个国家的艺术家,在1316米长的墙面上留下了涂鸦。最为著名的是弗鲁贝尔的“兄弟之吻”,他是根据1979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战友埃里希•昂 纳克会面时的一张照片绘制而成。因此涂鸦也成了柏林墙这面政治之墙的艺术包装。使艺术寓于政治,政治寓于艺术。

     

       柏林墙的涂鸦既给陈维明创作“天安门、柏林墙””开辟了思路,取得灵感,也为作品定下了基调。涂鸦艺术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也有着它的历史。初唐诗 人卢仝有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因此,在艺术上天安门到柏林墙也完成了,从学院派的写实主义到大众的波普主义的结合。“拆墙”是这次艺展 的主题,作为现代雕塑艺术,作为波普艺术往往利用废物为材料,材料既是表现主题的手段,也是表现主题的本身。陈维明在翻制“六四天安门”后,留有大量的石 膏模板,模的内侧是作品的阴面,把这些石膏模板拿来作为柏林墙的材料,恰到好处地把从“六四天安门”到“柏林墙”主题体现出来,不但在材料上结合,主题上 的结合则更为完美。他用钢管和带刺的铁丝,为模板作了可以竖立的外框,加强了墙的视觉效果。然后,在凹凸不平的模版上挥毫出五组与墙有关的涂鸦。

     

        第一块:美国总统里根向戈尔巴乔夫喊出历史性的名言:“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掉这座墙!”。这是由里根、墙、无数欢呼涌动的人头组成的一堵雕塑。再现当年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第二块:是戈尔巴乔夫座在敞蓬车上冲向柏林墙,胸前飘着他招牌式的红领带,伸出手臂向着自由世界招手,漫画式的表现,给人以一种喜剧性的效果,记录了戈尔巴乔夫的历史功绩。

     

       第三块:是被称为金融之神的索罗斯半身像与他背后的俄罗斯城堡式的建筑。索罗斯是一位走在历史前面的人,他见证和参与了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阵营倒台。他在 俄罗斯建立民主制的过程中,一个人所捐助的钱比美国一个国家还多。当许多俄罗斯和东欧艺术家,因体制转型发生经济困难时,在他帮助之下度过了难关,他是艺 术家的保护之神。在这一块作品中,可以看到一颗红彤彤的心, 表现索罗斯对民主之心和艺术之心。

     

       第四块:突出的是花季少女和合体字“草尼马”。花季少女,是中共封网的一个软件名称,封网软件是一道挡住中国民众向往自由和民主的无形之墙。“草尼马”, 是去年中国网络最流行的词,是网民们对中共政权“和谐”社会的讽刺。作品以雕塑和绘画的语言,将中国网民对抗网警时的机智幽默,在这虚拟的空间创作并表达 出来了。

     

        第五块:画面被黑白两色分割开了,整个画面基本上被三个带圈的红色的“拆拆拆”字所占有。这三个一气连成的“拆拆拆”,是当今中国社会无处不在而最为触目 惊心的字。“拆字”的后面是东倒西弯的建筑,上有“人权”两字。在这里既表现中国社会在拆房过程中对人权的践踏,而反其道用之,则是意味着大众向往拆掉挡 住中国自由民主的专制之墙。

     

       五块作品中,前三块一组为“柏林墙”题材,后二块为一组是“挡住中国民众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墙”。五块浮雕点出这次艺展“拆墙之旅”的主题。陈维明是一位写 实功底相当扎实的艺术家,但他又能在写实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天马行空、挥洒自如。他对作品的构思,往往通过大体积,大容量来展现作品的内容,有着高山大河 般的恢宏气势,让人无法视而不见,也无法拒绝回避这种视觉冲击。五块作品,所表现的手法即是简炼的波普手法,也就是大众艺术的手法。

     

        波普这种大众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 代中期鼎盛于美国,它曾反映二战后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自由对社会的反叛心理。将艺术从神圣的殿堂中走到街头巷尾,对艺术进行 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其社会意义和创新美学价值一直处在方兴未艾之中。但这种艺术有时也通过单调、无聊 和重复艺术语言,来传达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甚至用广告式的多次重复,来表现当代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而这次艺展的作品,不同的是给波 普艺术输进了积极活跃的新元素,把对社会的反叛引伸到对正义的伸张,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上来,在政治上进行反叛,成为政治性的波普。

     

       中国的政治波普是从“玩毛”开始。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张宏图就是一位“玩毛”的高手。他的“毛式最后晚餐”偕称中国波普的扛鼎之作。张宏图先生这次展出的主要作品是他为北京奥运所创作的“鸟巢”, 这 是一幅“立体派风格”的作品,展现了张宏图大胆地将中国画的意象融入西方的立体主义,成为自成一格的艺术创新。“鸟巢”基本色调是冰冷的青灰色,这个色调 既是构筑“鸟巢”钢条色彩,也反映了这个巨大的钢铁怪物,是一堆没有生命的垃圾场,那犬牙交错的铁条,象征着网罗自由的铁网,整个画面俨然是一壁专制的铁 墙。作品中还用立体式的中英文写着“西藏”“人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家乐福 ”和无数的阿拉拍数“8” 字。这些隐含在被解构了的几何图型中的文字,正是北京奥运的密码,这些密码是构成北京奥运的元素。北京奥运无论有多么绚丽的外表,但是一经艺术家的解构, 剩下的只是一张专制政权铁青色的脸。对象征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作如此的艺术处理和对其建筑内涵进行洗炼表达,张宏图恐怕是第一人。从玩毛到解构鸟巢, 反映了张宏图作为一个艺术家,面对专制铁墙的英雄本色。

     

        参加这次展出的另一位艺术家严玉昆 ,他是一位匠心独具的艺术家。这次他带来十一件审视中国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都显示了他的独到之处。其中一尊“等待着你的道歉”的雕塑,看了让人忍俊不住。 这 是一个被中共专政的地主,他拄着拐棍,弯腰佝偻回顾头来,脸上不亢不卑的表情,好象在说:你可以抢走我的土地财产,你可以把我打倒在地,但历史将还我一个 公道。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主形象,而且是以这样一种轻松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现,当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他表现天安门大屠杀的“学子”, 有坦克履带的印痕,有机枪的枪眼,但他不作血淋淋的的渲染,而是以一种近乎玩皮天真的方式来表现,让人对这一场运动有着一种更为深刻的思考。严玉昆其他展 出的作品有文革、大跃进、反右以及反映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现实主义作品。看严玉昆的作品,会让人怜爱之心油然而起,有一种心碎的感觉。这是 严玉昆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严玉昆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此细仔深入洞察中国社会,敢于碰他人所不敢碰的题材,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和道义良心。

   

       来自美国纽约的画家王海燕特意为此次画展创作了北大民主沙龙等作品。北大民主沙龙刻画了方励之、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等人在北大民主沙龙演讲的场面。王海燕还创作了反映六四大屠杀的彩粉画“NEVER AGAIN”,揭露中国封锁网络的作品“网络长城”等等。

        这次共同参展的罗伯特•海尔若尼姆斯,是美国艺术界新范例主义的先驱,被誉为最著名的壁画家之一。此次他参展的作品是喷画“刘刚与自由女神”。喷画艺术是 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新新画种,它具有逼真、生动的艺术效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动画设计和建筑等领域。喷画能够将写真和梦幻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结 合起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六四天安门屠杀和民主自由的理想,正是现实和梦幻结合的产品,以喷画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实在是艺术和政治上的天才结合。

     

        2009年 是“六四天安门”“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既是回顾之时,也是反思之日。政治家用行动,作家用文字,艺术家则用雕塑绘画的语言。用作品给观众于一种视觉冲 击,促使他们对这一历史进行思考,用艺术的政治来消解政治中的艺术,以达到政治所无法企及的境界。在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之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徐冰、张 晓刚、黄锐、王广义四位艺术家也受到柏林市政府的委托,创作名为“柏林墙之旅”与墙有关的涂鸦作品。徐冰把来自柏林的长宽2米多的帆布“墙”面,刷成了水泥面,用“英文方块字”的 方法,用德文写了一首陆游的《钗头凤》,以诗人与爱妻分离重逢的典故,折射墙对自由的封锁。虽然中国的艺术家还不能象海外的同道那样,任意泼墨,直指专制 政权,但如八仙过海各有巧妙不同。海内外的中国艺术家为同一个主题创作意义是非凡的,表明在专制的城墙之下,通过艺术还是可以触碰一些敏感的政治议题。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社会道义的担负者。毕加索就是这样一位怀有强烈道义感而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他对政治历 史事件从来都是不弃不离,他描写西班牙内战的“格尔尼卡”是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典范之作。他曾经说过:“艺术家就像是个装满情感的容器,这些情感可能来自天 空,来自大地”。是的,今天在纽约国家艺术俱乐部展出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将其观为反映现代中国普波艺术的政治宣言,而其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的情感 正是来源于他们所深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他们的艺术境界更来自那自由的天空。







(陈维明的天安门大屠杀大型号浮雕)







(陈维明的墙的涂鸦)







(张宏图的鸟巢)







(严玉昆的地主)







(王海燕的北大民主沙龙)







(罗伯特•海尔若尼姆斯的刘刚与中国民主女神)



博讯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intl/2009/09/200909210840.shtml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