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跟别人的对话:从“山寨机”说到“普世价值”的欺骗性

我跟别人的对话:从“山寨机”说到“普世价值”的欺骗性

Snorkeler: 山寨东西很好啊,很share,很Internet


Snorkeler: 其实未必你真用这些山寨东西,但有他们的存在,正版就只能维持低价


Peach: antitrust law什么的都没有效果


Peach: 比不上国内的山寨来得有效


Snorkeler: 是的


Peach: 一物降一物


Snorkeler: 就像当时华为——中国山寨的鼻祖,当时他们生产的交换机就是山寨的。但是一上来就搞个三分之一价格,而且的确也能用,所以的Ericsson之类的都只好降价


Peach: hehe


Snorkeler: 当时中国电信的虽然都不用华为的,但是,知情者都感谢华为


Peach: 非洲哥们用的欢


Snorkeler: 现在又横扫全球欠发达地区了,甚至连欧洲都开始用华为了


Peach: 是的,价格为王


Snorkeler: 中国人,应该是汉人,发明不行,抄比谁都快


Peach: 比不上韩国了


Snorkeler: 可是咱们人多而且可以接受更低工资。商品到最后,就是material+labour,而不应该加上所谓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一类的东西。在我看来,invention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人不应该指望发明了什么就可以赚大钱。你爱发明不发明!简单的例子,有人会担心互联网出现后,让人只会用google搜索而不会上传什么,事实上,网络的上传也非常的多而且及时、充足。这是一个明证:人是极可能在无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分享劳动成果的


Snorkeler: 共产主义理论可以kickin here。。。。发明是人类的需要!


Peach: 那国产的药呢?


Snorkeler: 都是generic


Peach: 可为什么国内治病那么贵,虽然贵不过美国


Snorkeler: 那是因为中间环节多。但国内治病贵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国内的收入而言贵。因为第一国内人口实在太多,第二医疗的投入又实在太少。


Peach: 是的


Snorkeler: 假设要把中国人的医疗推向全球,全球都贵


Peach: 主要是医疗事业政府不补贴,只能医院自己想办法捞钱。


Snorkeler: 坦白说,其实在国内,关键不是看东西贵不贵,是看你在人群中的收入排名。。。如果能在前30%,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排在5%之前,you are king of the world


Snorkeler: 这跟你在美国、欧洲等西方社会不一样。那边有“普世价值”,有左翼的福利主义。可中国不一样,中国是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问题的根本其实很简单,以现在的物质资源来说,全球要养这么多人不可能。尤其是要这么多人都在高福利的环境下,不可能。其实这是“福利主义”甚至是“普世价值”的欺骗性所在。美国比欧洲就好很多,因为美国总能左右摇摆,达到相对平衡。我以前说欧洲在自取灭亡,理论基础就是这个


Peach: 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大众平等的说法


Peach: 总是君王奴才的关系


Snorkeler: 是的,但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给所有人机会去“淘汰”其它人,或者自己爬上去,比如以前的“科举”,现在的“高考”。而欧洲主要是通过战争来完成这种淘汰——立功,授勋,这是当时欧洲的唯一成为贵族的方法


Peach: 可以走宗教路线吧


Peach: 大主教什么的


Snorkeler: 也可以,但是那很难有传承,他们一般没有子嗣


Snorkeler: 明白了这个道理,面对“全球资源稀缺”这样的现实,就知道其实民主也好、福利也好,都是具有很大欺骗性的


Peach: 由于科举制度,所以中国精英们骨子里偏文


Snorkeler: 是的,但也会有战争,军阀每每在通过战争来往上爬,来聚积资源。说来说去,前提就是“全球资源稀缺”


Peach: 人太多了


Peach: 接下来是否又要有战争了


Snorkeler: 如果有谁认为现在全球资源足以让所有人享受高福利,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Snorkeler: 现在依然是依靠非常有限地利用太阳能(绝大部分还是在农业方面,如粮食的生产),依靠水源,依靠矿产。在能源、材料方面没有更大的突破,其实世界的秩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Peach: 现在不光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争夺资源,


Peach: 每个国家内,不同的generation也在争夺资源


Snorkeler: 是的只有当东西还是是缺的时候,人就会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Peach: 美国的问题尤其之大


Peach: 年轻一代对老年一代的怨气也很大


Snorkeler: 美国一直都在抢资源,对外如此,国内竞争也一刻未停。欧洲某些国家无需抢,因为他们国内资源足够,抢的人也就少。这是很自然的


Peach: 但是会被外来势力窥视


Snorkeler: 是的,但是二战后,战争的记忆让人不敢抢的那么明火执仗


Snorkeler: 其实,想通这些问题,从政也好,从商也好,甚至出家,都不要动不动就举着为“全人类”的大旗。现在人类还不能为“全人类”做太多



Peach: 科技上必须要有质的突破,人类才能顺利发展下去


Snorkeler: 说到山寨。。。这其实是打破了现有人类自己为了保护少数精英所制定的制度,把东西又回归到utter truth:价值就是材料+劳动!越接近这个价值,人类其实能分享的是最多的。任何所谓“附加值”都是对大多数人的掠夺和剥削


Peach: 可这样会不会阻碍“质的突破”那天的到来,毕竟很大可能要靠精英们来推动这个发展前沿


Snorkeler: 所以我说“发明其实是人的基本需要”。不能用“物质”来诱导人发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刺激某些人去发明,但从人类历史看,物质并不能最好地用来刺激人去发明创造。事实上,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没想到后来会有GE


Peach: 就是说,如果真有这样的天才,他的出现不会是物质条件引出来的。


Snorkeler: 这就是我的意思


Peach: 嗯,destined, the ONE


Snorkeler: 是的,袁隆平不是为了钱;爱迪生不是为了钱;达芬奇也不是为了钱


Snorkeler: 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让大家对他们赚到了钱的现实给放大了


Peach: 也是,以更平常的人举例,那些选择做research,而不是go to industry professor们,仅仅是觉得非常喜欢或者有荣誉感而做research。这是我在美国深有感触的一点。they truly love what they are doing, not for fame or money


Snorkeler: 就是这样的,所以虽然我不用山寨东西,但我很支持他们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引用:
原帖由 ykhai 于 2008-12-27 10:48 PM 发表
没自己的技术只能山寨,有啥可标榜的!


这里不存在“国内”、“国外”的二元对立性,更不存在“知识”在国界、人种的归属划分。只在于对“有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由全人类共享”的两种制度性探讨。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的个人请求:

亲爱的读者:

  今天,我请求你们用捐款来支持维基百科。不过这可能有些不可想象:为什么名列于世界前五大最受欢迎网站的维基百科,还需要向用户寻求募捐呢?

  维基百科的建立与其他名列世界前五十大的网站是不同的。我们仅有23名专职员工,而维基百科的内容是可供任何人自由使用的,不论其目的为何。我们的年度开支少于六百万美元。维基百科是由我在2003年所建立的非营利机构:维基媒体基金会所营运的。

  维基百科的核心,是一个超过15万名,不断免费分享自己所知的志愿者而组成的全球网络。在这将近八年的岁月当中,这些志愿者们以265种语言编写了1,100万篇各式各样的文章,而每个月都有超过2.75亿人来到我们的网站,浏览各种信息,无须缴费且看不到任何广告。

  但维基百科不单单是一个网站,而且背后有一共同理念:“大家试想像一下,让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能自由免费地取得人类知识的总和。这样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目标。”(这就是“山寨版”存在的理论基础!)

  您的捐款可以在不少方面帮助我们。最重要的是,这些捐款可以帮助我们应付因流量的日益增加而递增的管理开支,毕竟维基百科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另一方面,捐款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维基百科的运作软件──令大家能够更容易地搜索、阅读和编写。另一方面,我们也锐意推动自由知识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募求更多的志愿者,并同各地的文化和学术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维基百科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完全由志愿者编写是其独到之处。我们相信,就像国家公园与学校一样,广告不应在维基百科有一席之地。我们想要维持维基百科的自由和强大,但这必须得到您们的支持,千千万万个您们的支持。

  我诚邀大家加入捐款的队列,您的捐款将帮助维基百科得以向全世界继续提供免费的知识。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