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公布沃维汉案更多细节:每月薪水1000美元

中国公布沃维汉案更多细节:每月薪水1000美元

呵呵,看了就知道所谓民运人士的水是很深滴


 
 中国公民沃维汉充当间谍,窃取战略导弹等绝密情报,以间谍罪被执行死刑,却牵动着西方国家的神经。11月28日,充当台湾间谍的中国大陆公民沃维汉被执
行死刑,美国国务院“深感不安和失望”,奥地利
“表示震惊”。据了解,这个间谍案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司法机关依法审理,程序合法,宣判公开,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指责中国毫无道理,背后另有
很深的隐情。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战略导弹是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是国家与民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真正的“国之利器”。沃维汉窃取有关战略导弹的绝密情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间谍窃密案,对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

  回国搜集情报

 
 据记者从有关部门独家获悉,间谍案主角的名字不是外电报道中的“伍维汉”,而是沃维汉,男,1948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981年毕业于哈尔滨大学医学系,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1年至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之后留在研究所里
当助理研究员。1987年,沃维汉被公派前往德国慕尼黑留学,1991年获博士学位。学习期满,沃维汉并没有回国,也没有继续从事医学科研工作,而是滞留
不归,去奥地利经商,并把自己的妻子与两个女儿都带到了奥地利。后来夫妻离婚,沃维汉的前妻与女儿加入奥地利国籍并定居在那里。沃维汉于90年代初开始经
常往返于祖国大陆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之间经商,其出入境均持中国护照。

  在德国学习期间,沃维汉经济上并不宽裕,政治上又与“民运人
士”搅在一起。经所谓民运人士费良勇介绍,1989年10月,沃维汉在德国被台湾间谍机构策反,成为台湾军情局的间谍,该组织给他规定了“杨东”的化名和
每月1000美元的薪水。沃维汉还领取了相关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等间谍设备。这一次,沃维汉经济上确实改善了生活,但也同时踏上了罪恶的不归
之路。他开始在大陆积极发展间谍网络与成员,搜集大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与此同时,军情局为了彻底控制住沃,投资30万美元为其当时妻子陈淑坤
在奥地利开设了餐馆。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沃维汉受台间谍组织派遣多次进出大陆进行情报搜集,并偶有得手,包括获得共军某夜间作战装备,把准备发展
的成员情况向台湾间谍组织作汇报等。后来,为活动方便,沃维汉在北京注册成立了一家药物载体公司,他给自己封了公司“首席科学家”这个响亮的头衔,不少西
方媒体因此把他描绘成“医学研究人员”、“科学家”,其实他根本算不上科学家,也不是正经商人,而是一个披着掩护外衣隐藏很深、不折不扣的间谍。

  收买导弹专家

 
 郭万钧,男,1942年出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是当时高材生,后来成为一名导弹技术专家,参与了某型号战略导弹的设计。郭万钧与沃维汉的认识,是
因为彼此是亲戚的亲戚。90年代初,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婚礼上,沃维汉正巧回国也来祝贺,两人就这样认识了。沃维汉本来就是有意识攀拉各方面人员,发现郭后
立即分外热情,千方百计紧盯不放,既炫耀自己的风光,又许诺各种好处。而当郭看到留学回国、西装革履、开高级轿车的沃维汉时,也被沃的蛊惑搞晕了头脑,与
沃打得火热。随后,沃即将郭的情况报给台湾军情局,得到的指示是重点联系此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沃见时机成熟,便按军情局要求对郭下手。沃维汉告诉郭万
钧,导弹情况可以变成大价钱。郭万钧见钱眼开,利令智昏。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郭一步步陷入深渊,胆子从小变大,后来在明知道沃维汉是在为境
外间谍组织工作的情况下,郭万钧向沃提供了大量有关战略导弹的情报。为了让沃维汉能够理解导弹专业知识,郭万钧还给他进行了导弹专业知识的“科普”。沃一
边听一边记,笔记做得非常详细。这些笔记已被携带出境,在欧洲某国转交给台湾军情局。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报,台湾军情局某一副局长还专门在欧洲某国接见沃维
汉,该局长告诉沃,他的情报美国非常重视。为此军情局还先后给沃四十多万美元的奖励。

  郭万钧泄露的情报对我国家安全影响很大。据沃维
汉供认,台湾方面为了处理此情报信息,针对郭万钧提供的情报专门成立了一个分析小组。他们明确告诉沃维汉,这些情报主要是提供给美国的。每次接收情报并经
过一番研究后,分析小组都根据美国方面提出的需求专门拟定问题清单,沃维汉就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大陆当面来问郭万钧。经法院审理认定,郭万钧先后向沃维汉
提供了涉及战略导弹等7项绝密情报,为此,沃维汉先后转交了间谍情报组织提供给郭万钧的数万美元和1块手表。沃维汉在间谍机关指导下,以商人外衣掩护,活
动非常隐蔽。沃和郭的活动也以亲属联系避人耳目。但国家安全机关警惕的眼睛还是及时盯住了他们的罪恶活动,在保障国家安全利益不被继续侵害的前提下,进行
了一段时间深入缜密的侦察,于2005年初将沃维汉、郭万钧抓捕归案,保护了国家利益。人民法院审理认定,沃维汉、郭万钧所获情报的泄露,对国家安全与国
防建设造成了特别巨大的危害,后果特别严重。

  依法判决

  在整个破案审查包括国家安全机关预审、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
审理过程中,司法机关都严格依法办事。被告沃维汉、郭万钧均依法享受了各种权利,包括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在案件审理期间,沃维汉曾旧病复发,但得到了及
时有效的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还一度取保候审好几个月,在北京的住处休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在反复核证证据的基础上,2007年5月
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沃维汉间谍案进行宣判,沃维汉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有关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法院以间谍罪追究
其刑事责任,判处沃维汉死刑。郭万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有关规定,以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死刑。因涉及国家秘密,按中
国法律规定,法院没有对沃维汉间谍案进行公开审理,对郭万钧案也没有公开审理,但都依法进行公开宣判。一审判决死刑后,两人不服,依法提出上诉。2008
年1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8年11月28
日,沃维汉、郭万钧被执行死刑。在死刑执行前一天,沃维汉与妻子、小女儿见面,依法行使了探视权。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沃是中国公民,其罪行证据确凿,中国司法机关依法作出判决,这完全是中国司法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此案审判程序公正,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

  某些国家恼羞成怒

  事情本来到此结束。但是沃维汉的女儿因为是奥地利公民,事先曾呼吁奥地利出面向中国施压,不要判处沃死刑。为此奥地利驻华使馆还专门给中国发了外交照会,这种无理要求理所当然遭到拒绝。

 
 沃维汉一个女儿嫁给了一名美国男子,因此这个案子也与美国多少扯上了联系。这名美国男子也希望美国对自己岳父的案件进行干预。这些与案件审判毫不相关的
因素综合到一起,最后把一起普通的间谍案演变成一场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谴责。奥地利日前发表声明,对沃维汉被执行死刑表示强烈不满。美方也对沃案表示关切。

  当然,“人权”、“亲情”是好听的表面名称。分析人士指出,战略导弹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远程威慑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力量。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某些国家真实目的恐怕还是“受托”并“受益”,要为立了“功”的间谍尽责。对此隐情难以明说罢了。

  西方国家和组织此次批评中国牵涉到死刑问题。虽然全世界有些国家废除了死刑,但国情不同,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依然保留死刑。中国根据国情也保留了死刑,同时依法严格掌握,所有死刑都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秦刚说,对中国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判决说三道四,粗暴干涉了中国司法,践踏了法治精神。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敦促他们立即纠正错误,停止一切干涉别国司法的言行

TOP

沃维汉有新技术公司,自己占的股份价值好几十亿人民币。

应该不至于看上这点小钱。
多半是有人借此鲸吞他在公司里的股份。

前几年,沈阳官场判了民间做买卖的三兄弟死刑,是类似手法。



沃维汉是谁?犯了什么罪??
2008年11月27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美国等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不要处决被判间谍罪的一名医学研究人员沃维汉,称其未受到公正审判,对其处以死刑过于严厉,应予以重审。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你提到的沃维汉是中国公民,触犯了中国法律,中国司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判。审判的程序是公正的,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是法治国家,中国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沃维汉是外国公民的亲属,而对他区别对待。
查网络关于沃维汉的报道,只有这个比较详细,至于间谍罪细节,一点都没有。
6月23日,上市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宣布投资799.8万元参股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沃华公司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赵炳贤先生,出资1199.7万元,占总股本的30%;双鹤药业和沃维汉博士分别出资799.8万元并列第二大股东,各自持股 20%。此外,沃华生物将在6月30 日前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并争取在国内二板市场发行上市。如果上市成功,这将是国内首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
6月28日,沃华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同日,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正式举行。让人感到吃惊的,除了沃华完成这一切烦琐的行政报批手续的神速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它所宣称的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5年后市值达到100 亿,争取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微软。而这些都出自一位一向谨言慎行的投资银行家之口,更是非同寻常。
谁是沃华
沃华公司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草创初期的北京沃华生物大分子应用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增资改制后变更设立的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者是沃维汉博士和北京通州区永顺北马庄村于1993年底共同成立的,前后经过7 年多的苦苦打拼,终于在2000 年引进了一批其他的战略投资者增资改制成为了如今的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有了根本的改观。
今年(2000年)52岁的达斡尔族科学家沃维汉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他利用天然生物膜脂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理论,发明了脂质体嵌入(或称生物膜嵌入)技术,据此研究开发出新药“血捷活素”并已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一类生物新药。
1993年,沃维汉来到北京通州永顺,和当地共同成立了北京沃华生物大分子应用开发有限公司,在16万美元的股本中,沃维汉个人出了9.6万美元。
这一项目引起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金人庆的关注。在得到一批一流专家发展前景光明的评语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借款500万元扶持这家新兴企业。好运随即接踵而至,血捷活素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沃维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批准,在欧洲数国的同样申请也可望很快获准。万事俱备,只欠资本了。“没有资本,沃华永远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沃维汉说。 1999年底,他遇到了投资银行家赵炳贤,后者本能地意识到,沃华是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决定投资。
经过数月的考察,沃华公司的发展路径在赵炳贤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首先是增资改制,扩大公司注册资本,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并进行公司结构重组;然后把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并为上市铺路。生物科技成为新宠的天时和在北京的地利,再加上赵炳贤长期累积起来的深厚人脉关系,这错综复杂的一切几乎是一路绿灯,在两个月内便告完成。6月28日,变更申请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同日,新组建的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 29日批准文书正式下达。
会生金蛋的平台技术
赵炳贤在资本市场一向作风低调,偶尔出手便是重拳,半年前参股筹划包装同仁堂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即是一例,但那次毕竟还只是作为配角的第二大股东。这次,他居然投资近1200 万元,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持股30%,确实非同寻常。 最打动他的,关键就在于这种“会生金蛋”的脂质体嵌入技术。
脂质体究竟为何物?沃维汉说,它实际上是一种人造细胞膜,在药品生产方面,可以用它把药物像包饺子一样“包装”起来,这是目前国际上的流行做法;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这层“饺子皮”极易破碎,此外要把药物封装在里面的工艺也很复杂。而脂质体嵌入技术则干脆打破原来复杂而脆弱的“包装”思路,采用把药物“ 插入”脂质体的办法解决了这个讨厌的难题。
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它还可以广泛运用于药品、食品、农药和植物激素以及生物芯片等领域。沃维汉表示,沃华目前正在仔细筛选多种药物,用这种技术进行重新包装和改进,加工成新的制剂。“我们加工后的药品和原料药相比起码都有某一个或数个方面的重大改进,或是降低其毒副作用、或是缓释长效、或是减小剂量降低成本。”他说。
赵炳贤一直把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奉为偶像,在发现沃华后,他把微软公司也开始设置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了。5月23日,在沃华公司增资改制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沃华董事长赵炳贤告诉所有的员工:“我们的目标是,力争让沃华明年6月在国内二板上市,到 2005年使它的市值达到100亿元。 ”而这相当于沃华现有资本额的260倍。 “只要5年后我们能够做到1个亿的利润,达到100 亿的市值并非天方夜谭。如果到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你们可以免掉我这个董事长。”在6 月 28日的创立大会上,一向谨言慎行的赵炳贤向股东们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赵炳贤为沃华公司勾勒出了一种理想的赚钱模式,这就是以脂质体嵌入技术为平台,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最好的产品由沃华公司自己生产、销售;次好的产品根据市场定价与其他著名企业合作成立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国内外的创业板上市,既赚取产品利润又赚资本利得;一般产品则在适当条件下转让出去。
“梦幻组合”打造“梦幻概念”
在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99.1万股股份中,除了第一大股东赵炳贤外,上市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沃维汉分别以20%的持股比例(779.8万股)并列为第二大股东。沃华希望,由金融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技术投资者构成的这种居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三驾马车式的股权结构,将成为公司运作方面的“梦之队”,为公司未来的产业扩张和资本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沃维汉一起获选出任沃华公司副董事长的双鹤药业董事长乔俊峰是经营管理专家,在沃华未来的生产规划和管理规范方面将发挥很大影响。独立董事曹尔阶教授是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高级顾问、中国投资研究会理事长,在资本运营方面会发挥很大作用。其他董事在外部关系、财务管理和药业的市场营销方面都配置了专人。赵炳贤说:“沃华的股东和经营班子的构成称得上是梦幻组合,这样的搭配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是很少见的。”商业模式有了,想象空间有了,理想的经营团队也有了,这一切能否打造出一个资本市场上的梦幻概念来呢?只有等待时间去检验了。
风险犹存
谈到风险,沃维汉认为,药品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是否安全,二是是否有效。沃华准备先期推出的血捷活素已经通过国家药监局的认定,进入临床一期,年内将可望完成临床二期和三期的试验,安全性是没有疑问的了;至于有效性,他表示,血捷活素的适应症本来是高血压和心衰,如今已经把它的主治方向集中在降血压方面,针对性大大提高,也会使它的有效性得到更高的保障。
独立董事曹尔阶则要更谨慎一些。他认为,生物科技公司等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不小,沃华也须认真对待。今天沃华还没有产品,而这是今后的关键。目前沃华实际上还处于创业投资阶段,还有相当的风险:产品能否做成?成本能否降下来?市场开发出来后能否持续提供新的产品以保持所得到的市场份额?沃华能否如其所愿在生物科技领域占据最好的一块空间?在这些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风险相伴相随,不可等闲视之。
2008年11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生化学家伍维汉,因涉嫌为台湾搜集情报被判决死刑。秦刚强调,伍维汉是中国公民,司法机关是依法审判。
59岁的伍维汉是中国籍生化学家及商人,曾旅居奥地利,2005年在北京被捕,理由是在1989年到2003年间,将中国军事情报如导弹计划复印件等,提供给国民党外围组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并收受约1220万元台币报酬。定罪的理由还包括了讨论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情况、发送科学杂志上的资讯,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健康通常被看成是国家机密。2007年5月,被中国法院判处死刑。
伍维汉被控台谍事件:
2005年,伍维汉在北京遭逮捕,被控在1989年到2003年间将中国军事情报提供给台湾
2007年5月,在不对外公开的审判中,伍维汉被判死刑
2008年2月,伍维汉上诉被驳回,家人展开救援
2008年11月18日,法院通知伍的家人7天内申请探视,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已批准其死刑执行
2008年11月28日,伍维汉被处决,此前其女儿奥地利籍的陈然得到四年来唯一一次探视机会

TOP

文章说的很清楚,沃维汉是在89年德国留学的时候出卖的国家机密。那时候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1000美元/月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说诱惑力还是很大的。至于后来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合股开公司上市那是2000年左右了。对于沃维汉的间谍活动,网上基本上也没什么很有力反驳的证据。至多是以其女儿是奥地利籍作为借口向中国政府求情,那是自然不会得逞的。所以我认为沃维汉搞间谍的事情因该不会是假。

我想如果沃维汉本人如果早知道凭借自己的学术上作为可以赚钱的话,我想打死他都不会去卖什么导弹技术给台湾间谍了

TOP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TOP

出卖党的机密,我没意见,出卖国家利益,死有余辜。
美国那个自由女神经,就是一手拿书,一手拿个火炬的那位。你不佩服人美国人行嘛!这是告诉你呢,停电也得看黄书!

TOP

卖国土又该判啥

TOP

激愤的群众恨不能拿馒头沾点血

人又不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活著,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