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要维护稳定,就不能与民争利

要维护稳定,就不能与民争利

  (引用):从重庆、海南三亚到甘肃永登、广州汕头,此起彼伏的的士罢运事件揭开了以前有意无意掩盖着的的士司机处境艰难的事实,使得地方政府焦头烂额,倍感被动。面对着客运经营者的强势逼宫和坊间舆论近乎一边倒的指责,毫无疑问,地方政府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发出“拿什么拯救你,地方客运”的叹息的同时,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有“给司机发补贴”这样的经济抚慰、有“允许的哥带薪休假”这样的怀柔政策,现在,又有了完全禁止罢运这样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硬性规定。

  罢运事件不是的哥们的心血来潮,兴之所至,更非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而是矛盾长期积累使然。诚如有学者指出,政府过度的与民争利,监管部门长期的懒政行为是罢运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各地的哥提出的要求,诸如降低“份钱”、加强对“黑摩的”的管理等,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论断。既然知道了病因,下一步当然是对症下药,可是如今的问题是,并未见贵州在客运经营者反映强烈的方面有何积极回应,反而下了一个“有病也不许喊疼,只能忍着”的命令,难免给人以头疼医脚的感觉,殊为不智。

  面对着的士司机的强烈不满,充耳不闻自然不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禁止难道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矛盾难道会因为塞了所有的宣泄渠道而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吗?长期的懒政带来了罢运的后遗症,现在解决后遗症的方法却是简单的一刀切,全盘禁止,岂非是“以懒易懒,懒上加懒”?难道说,畅通一下客运经营者的表达渠道,让他们的合理诉求可以不经过有目的的“过滤”直接送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耳朵里就这么难?难道说,这种近乎蛮横的强制禁止较之以人性化的管理去消弭客运经营者心中的不满,消除罢运的风险来得更加的有效?

  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须要打开一扇窗,否则,不仅对于事情的圆满解决于事无补反而会因为屋子里的空气更加的压抑而激化矛盾。诚然,罢运不仅给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也给地方治安造成了隐忧,地方政府要大力整治,要打罢运的板子,这无可厚非,但是,在举起板子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板子应该往谁身上落,一定要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尽到了足够的管理义务,否则,盲目地一棒打杀不仅不是釜底抽薪,只能算是扬汤止沸,甚至是火上浇油。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