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再转!在台灣孤獨的統派

再转!在台灣孤獨的統派

其實YST代表的是一類型的統派,我來說說台灣的統派,并試圖加以分類,讓大陸同胞理解一下。 
 
第一類的統派的人數在台灣不多,以李敖為代表,我姑且稱他們為『紅統』,亦即他們已經不排除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正朔。還有個組織叫做『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也可以歸在這一類中。

第二類型的統派,相對於『紅統』,是屬於聯合派(Unionist),他們相信自己的歷史、文化,以及自己及台灣的未來必須跟中國做一聯結,所以他們不排斥未來接受一個『聯邦或邦聯的中國』,這個可以以連戰先生為代表。他在2000年選舉時曾經試圖提出他對兩岸未來的看法就是以『邦聯』作為藍圖,再對未來的安排進行過渡。

第三類型的統派為『藍統』,或被大陸同胞戲稱為『復辟狂』。
我年輕時在英國念書,被我的大陸同學這樣譏笑過,所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他們的特徵是相信未來的中國必定是一個『國民黨中國』(Nationalist China),相信三民主義在大陸實行之日,就是中國統一之時。這一類型的『藍統』以前在台灣還是主流、多數,現在則因為兩岸的局勢及實力對比急劇變化,而大幅萎縮。還有不少人因而轉變為隱形台獨。

台灣的統派,除了1%不到的紅統,99%的台灣統派心目中的正朔,基本上都還是中華民國。他們仍自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但是愿意參與未來『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新中國』。這樣的人在台灣被歸納成『統派』,人數不多,大約只有20-25%。其他75-80%基本上是希望永久維持現狀或是漸漸在走向獨立。

這三個類型中,第二、三類型又通常為『民主統派』,相信民主中國統一的大前提。一個未來的統一中國裡,民主是不可缺少的機制。這個原因可能是民主已經成為台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未來的政治走向如何,大部分台灣人已經很難放棄民主的生活方式,這是大陸人民必須體認的事實。這兩類型的民主統派通常會對大陸人來這裡發表一些譏諷台灣民主的言論也會感到不快。事實上大陸人譏諷台灣民主的缺陷并不能增加台灣人的統一認同,遑論對那些中間派與獨派群眾了。所以,事實上,我雖然也是統派,我就對幾個來是在這裡貼文反對民主的大陸老兄言論不敢茍同。

 雖然台灣的統派可以分成三派,但是,我還是要對大陸網友說明幾點,以免你們陷入一些簡單的誤區:

(1)統派在台灣的力量不大,而且越來越隱形。在台灣蠻少人敢於表達自己是『統的』。不要相信人民日報的那些鬼話,以為大多數台灣人民是唾棄台獨。

(2)獨派在台灣并不是都是些腦殘,他們有他們的一套理論基礎,而且聽起來還蠻吸引人的。例如『我們為何不能能像新加坡一樣,建立台灣成為一個小而美的、受人尊重的國家、與中國平起平坐』,別忘了,新加坡也曾是馬來西亞的13邦之一,最終因為某些客觀因素卻能獨立成功。例如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對談時引用『等待雞啼』的暗喻,即是表現出他在等待台灣獨立時機的心情。


圖:民進黨批判馬英九是賣國賊


(3)台灣很多人即使心中不愿意,也承認、同意台獨的難度很大,而且可能性甚低。只能寄望於中國的分裂與國際力量的干預。例如交趾(越南)在中國唐代末年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脫離中國而去。換句話說,只要中國持續強大,富強,即時無法做到中國統一,也不會發生台灣獨立的問題。這個混亂與大分裂的中國,才會是台獨的溫床。

(4)大陸必須要更具體的吸引台灣。目前的各種對臺優惠其實很難真正的吸引台灣尋常民眾。其實有一些大陸人大概都想不到一些的反統看法,這些意見沒有對錯,都是非常『意識形態』的。例如我的學生(21歲)曾與我深談統一的問題,他說不排斥未來到大陸工作上班,但是他排斥統一的最大原因是簡體字,因為真的『字形好醜、好沒水準』,如果大陸恢復繁體字,他會投『統一』一票。也有我的朋友(27歲),他是軍事歷史迷,在台灣是有影響力的撰寫人,也是暢銷的軍事雜志的主編,他激昂地說除非共產黨回復『國民黨軍人在抗戰的地位及榮譽』,否則他不愿意與『歷史的騙子』統一

(5)台灣的統派不盡然是49年過去的外省人,現在外省人獨派的也不少,還有『外獨會』。我也有同事是外省人、女性,也去過大陸很多次,但確是堅強的獨派,還有,此次在台南推打張銘清的民進黨議員王定宇其實也是外省人。在民進黨內生存的外省人坦白說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來證明自己是愛台灣的,所以,行為上必須更厚顏無恥地賣祖求榮。相反地,我參加過台灣的『統一聯盟』活動幾次,卻發現裡面全部都是說台語的地道台灣人。

(6)基本上台灣人是務實的,既然統一不是民主統一或藍統,獨立也不可能,於是就出現一大群人『不統不獨』。

(7)這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已經跟我們這一代不一樣了,他們成長的環境裡面,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的20年教育,已經沒有將中國當作他們自己的祖國的教育,中國反而更像是一個不相干的亞洲國家,還有計劃將中文系要放在『外語學院』、中國史變成『外國史』的怪事。從1990年開始,我常糾正朋友或同學稱呼對岸為『中國』的用語,我說根據憲法,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現在就在中國,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現在幾乎全部的媒體,包括『中時』『聯合』以及官方的媒體也開始直接稱呼對岸為『中國』。

(8)還有有兩個惡意的、被台灣綠色政權所豢養的綠色媒體X立與X由,只要談到對岸一定秉持『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原則』,在這兩家媒體裡面所呈現的中國面貌我可以具體的描繪:中國產品就是劣假產品、隨時毒死人,害死人;中國人的形象就是偷渡客或假結婚,目的不是打工搶飯碗或就是來做雞的中國對臺官員一出口就是髒話、一動手就是打壓凡有利於中國的,絕對不說,例如京奧開幕,X由時報是唯一不予報道的報紙。凡不利於中國的,一定大書特書,例如開幕式的作假風波。在中國前面,一定會加上下列的形容詞來加以排列組合,例如:惡霸、不民主、不自由、反人權、殘忍、封建、沒知識兼沒衛生(在加入WHO的形容用語)。不相信的話,可以點進去X由時報看看。那天請個有空的網友寫個程式來X由時報進行語彙學的Concordance統計,就知道我的所言絕對不假。

(9) 各位大陸網友,如果有人與你們爭論ROC問題的,幾乎都算是台灣的統派或偏統的中間人士。你們必須理解一個很簡單道理:台灣的獨派也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所以他們與你們在這一點的看法是相同的,不會有人與你們爭論ROC的問題,因為他們是『台灣國』的。

在這些客觀的不利因素之下,只有逐漸理順各種矛盾,開放文化交流,才有可能讓兩邊走向越來越近。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同意馬英九的漸進方法,讓兩岸成為經濟上的利害共同體,也讓文化的交流儘量沒有障礙。這一點我是樂觀的。當兩岸的經濟休戚與共、年輕人都在聽周杰倫的歌、看潘石屹的書
,一起在相同的環境之下長大的時候,兩岸的人在心靈上就會越來越接近,不會再有隔閡。燕子都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YST版主的文章對馬英九多所批評。我們都是統派,但是觀點不同。我引用馬英九的就職演說的一段來提醒各位:

『·····英九堅信,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作為一個統派,我深受鼓舞,因為蔣經國時代國民黨的黨綱就是四大支柱,那就是『自由、民主、均富、統一』。YST應該是與我同時代的人,我希望他聽出馬英九就職演說的那個最終沒有說出來,所謂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制度性安排,其實就是『統一』。

TOP

台湾永远都是属于中国的
这跟什么党执政毫无关系!
一个人从记事起到死去 就这么几十年 为什么要欺骗自己一辈子呢...........

TOP

台灣的統派是中共與台獨聯手夾殺的結果,大
部分統派往中間或台獨移動,是無奈之事.


不以盲從取代自己欠缺的思考

TOP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我讨厌台独
从地球人的角度看,今天有统有独的台湾才是各种文化相互包容,真正繁荣的社会
只要台湾如此走下去,将走向真正的万世和谐,
而某国靠子弹和监狱创造出来的“和谐”早晚会走到大不和谐彻底分裂的一天
爱 国 者 的 责 任 就 是 保 护 国 家 不 受 政 府 侵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