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三聚:媒体是如何忽悠民众的。

三聚:媒体是如何忽悠民众的。

直言了


去年九月,因本人转达了国内网民对人民网强国论坛搞公费旅游和红包新闻的批评,被该论坛封闭封杀,其版主还到本人个人网页搞政治骚扰。从那以后,本人就再也不去强国论坛。

由于众多网友对强国论坛那行为极为不满,大年初一时候,该论坛版主李晶突然来信祝贺春节、间接表示道歉。有的开坛版主表示希望本人回坛。从今年夏秋之际开始至今,一些老网友也多次召唤本人。鉴于此,昨天和今日,本人挑选了两帖(在本人网页和博客早发表过的),而且,内容也是跟人民网发表的东西直接相关的(其它方面,本人还没兴趣再到那里去讨论)。

一个帖是关于微软黑屏的。开始,该媒体论坛是发表为微软公司当枪手的东西的。后来,他们看到民愤而不得不迁就民意、只好放行批评微软做法的东西了;而且, 上帖当时的值班版主是新到的,并不知本人情况,因而本人那帖很快放行了。

另一个帖,是关于“三聚”问题的,批评有关部门继续让含毒食品上市的做法。那也是把早已发表的贴文缩编后放到强国论坛。当时,值班的是“寒劲草”,小头目。那些版主对本人的做法是很搞笑的:见到[直言了],不管什么内容、一律封杀;而别的网友转载、把本人名字换成别的笔名,他们就放了。哈哈哈!看人不看帖,把中国公民养活的公共论坛搞成私人利益的小圈子,那就是强国论坛的管理和作风。所以,果然不出所料,本人那帖被扣押了:

回收站(只保留48小时内帖文。)
首页 上页 下页 页号:1/1 页
序号 标题 加入时间
1 以质检名义搞推销:五部局的“三聚”限量值规定依据是误导或伪造。 2008-10-28 22:13
连接:http://bbs.people.com.cn/sociali ... ?action=listDeleted

他们那行为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小圈子的既得利益比13亿中国人的生命安全更重要。该论坛自称“代表民意”把民意上达最高层,嘿嘿,可实际行动说明他们那自称是欺上瞒下的忽悠民众。

其实,该媒体论坛欺上瞒下不止一次。譬如,前些时候,最高层领导人视察该论坛,他们就把自己当作“网民”搞活动,而真正的众多平民百姓的帖文问题是扣押不发,那不是欺上瞒下、是什么?又譬如,最高层领导亲临地震灾区、与灾民共呼吸搞抗灾,而该媒体却发表伪造的“红地毯”新闻,那不是欺上瞒下,是什么?再譬如,奥运会即将开幕,该媒体发表伪造的“北京奥运让人顿时感到窒息”的搞笑新闻;本人提出公开批评,他们不但扣押批评,甚至还闹到本人的个人网页搞骚扰、滥用职权封闭了本人的个人网页。嘿嘿,那不是欺上瞒下和忽悠民众,又是什么?

在技术层面,该论坛也是忽悠民众。譬如,他们搞网上调查,动手脚伪造数字,向上反映和对社会报道使用的都是些他们伪造的数字。海内外网民做了几次公开的严厉批评,捅到海外媒体批评,他们才不得不做了个简单道歉,然后,依然故我,继续搞伪造。又譬如,他们号称拥有50万在线用户,其实每天平均不过几百人。且不说注册大量重复吧(一人多笔名),其中不少“网民”其实就是那些版主自己。为了显示他们有很多在线用户,他们甚至伪造帖文点击量,有时当场被懂行的网民给识破而披露于众。

从2004年以来,该媒体就是散布虚假信息的主要源泉之一。譬如,该媒体论坛曾极为猖狂地把新一届领导制定的新国策称为“伪环保”、“伪科学”和“自主创假”,还用文革极左手段攻击甚至谩骂科研学者。由于国内学人不畏政治风险诉诸法律,该媒体面临声誉经济双损,他们才有所收敛。然而,强国论坛毕竟丢失了品牌,其有效人气排行从过去的前80名直跌到现在的215名以后,网页有效阅读不过万分之一左右,大大落后于本人的个人网页了(不是博客),哈哈哈!

本人说过,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媒体作用可以跟任何官方媒体竞争媲美,封杀封口成了愚昧落后的典型行为。所以,强国论坛的封杀封口做法,十分徒劳:本人把贴文拿到国内外的个人网页,照样传播交流。当然,本人也把他们的行为做了记录截图,转给其他媒体。不仅本人,许多网民都有同感和做了反映。这段时间以来,强国论坛已成为忽悠民众的典型,成为国际媒体界的一个笑料。

至于这次强国论坛封杀对有关当局让含毒食品继续上市的批评,本人或许要通知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说明中国一些官方媒体还在继续掩盖含毒食品继续上市的事情,因而需要通知到中国旅行的美国公民要当心防毒。或许,本人用不着通知,因为,美国政府 FDA-北京办公室已经开始办公了,他们会就地检测和通知美国公民的。换句话说,强国论坛的封杀行为,对本人如何是小事,而他们给中国抹黑才是值得考虑的。

昨天,有的老网民再次表示欢迎本人回强国论坛。这里,本人表示感谢关注,同时也说明:本人还是无意回坛,到那里上的帖,纯属尊重老网友的召唤,挑选的帖文内容都是跟您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强国论坛封杀对含毒食品继续上市做法的批评,那是他们既得利益高于13亿人民健康安全的直接反映;而您自己,本人还是那建议:既然强国论坛行为表明有关部门关心的是工商利益而不是您的健康安全,他们不能保护您的基本安全权益,那么,您自己要千万当心才是、别食物中毒。

至于中国公民的话语权,那强国论坛的行为充分证明,那基本公民权是没保障的。人民网及强国论坛曾发表余秋雨的文章,指责灾民正当要求是帮助西方媒体搞“反华宣传”。可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却恰恰为那种“反华宣传”提供了直接的素材和证明。如此而已。

TOP

三聚:新华社报道 PK 五部局规定。

直言了,2008-10-30。

请您先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特别注意数字和措施:

· 《中国从日本产酱油和芥末酱中检出甲苯和乙酸乙酯》(2008年10月30日来源:新华社):“中国国家质检总局30日发布消息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日本进口的日式酱油、芥末酱中检测出了甲苯和乙酸乙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说,有关食品产自3家日本生产企业。其中甲苯的最高检出值为0.0053 mg/kg,乙酸乙酯最高检出值为0.537 mg/kg。进口上述产品的中国进口企业已开始对这三家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采取下架和批批检验措施,以确保消费者安全。”
连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8260197.html


两个东西情况的问题性质差不多,就拿其中的“乙酸乙酯”被查出含量为“0.537 mg/kg”和“采取下架”措施来说吧。

在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白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中,该局说:“总酯是白酒中所有酯类芳香物的总和,其含量的多少与酒的品质及香型有关,若总酯含量太低则酒味淡泊。”还说:“白酒消费常识·白酒的分类·按香型分类: 2、清香型白酒: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
连接:http://www.aqsiq.gov.cn/tycx/cpz ... t20080519_73787.htm

中央政府网站转载新华社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两成多白酒产品质量不合格》说:“部分产品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高低影响白酒的香型和风格,同时该指标也是判定浓香型、清香型白酒等级的关键指标。”
连接:http://www.gov.cn/fwxx/jk/2007-01/15/content_495802.htm

以上官方文字说明,国家质检总局是允许食用产品中含有“乙酸乙酯”的,且还是“关键指标”。


前述新华社报道说的查出从日本进口的食品含有“乙酸乙酯最高检出值为0.537 mg/kg”,是否应该看作“限量以下”的“合格”、且应该让它上市和在市场张贴“合格”广告呢?

就乙酸乙酯的限量,世界卫生组织采用的是美国政府FDA-部门的数值,即:在完全符合法规《21 CFR 182.60》要求的条件下,“0.9 mg/kg/day”为健康风险最大限量。详见美国政府公告:
标题:Chemical Sampling Information 。
连接:http://www.osha.gov/dts/chemicalsampling/data/CH_239500.html

对比看,进口的日本食品含有乙酸乙酯的最高值为“0.537 mg/kg”,是风险最大限量的63.7%,即低于限量“0.9 mg/kg/day”。用质检局的说法和做法,那就是:日本食品含有乙酸乙酯的数量“符合限量要求”,应该允许上市、且应该要求市场张贴该食品合格的广告。不对么?看看质检局关于“三聚”的说法做法,已经十来批检验了,明明一些产品含有“三聚”,但该局还是说那些产品符合五部局规定的限量指标、是“符合限量指标”的,不但允许继续上市、且要求超市张贴“合格”列单。

可是,对日本食品含量“符合限量指标”,却采取了“下架和批批检验措施”。同样事情,为什么采取截然不同的两种措施?简单说,就是报复。前些时候和最近几天,日本几次查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含有“三聚”,公布于众。于是,中国这边也查日本的食品,查出点问题,也公布于众。就象小孩子打架一样吧。

然而,新华社的报道非常有力地说明:

· 包括质检局在内的五部局完全知道TDI-健康风险最大限量的意义。因而,他们查出日本食品含有乙酸乙酯低于风险限量,还是采取了“零限量”的管理措施。对含毒食品或含有可能造成毒害的添加剂的食品,不管含量多少,执法实践就必须实行“零限量”,而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国部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 五部局关于“三聚”的规定,把成年人TDI-健康风险最大限量篡改伪造成含毒食品可以“合法”上市的“安全限量”标准;而就治理含毒食品,他们所谓的执法实践“零限量”是“不实际”的说法,都是编造伪造的。

所以,若人大常委会等有关部门确实是“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那么,就需要立即勒令撤销五部局关于“三聚”的规定及其做法,同时,在治理食品含毒方面,立法执法实践都可以而且必须实行“零限量”。

TOP

明显是报复嘛

TOP

河蟹式的中国网络。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