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今天早上本来想继续写2008年性报告的。
昨天晚上演的是,德国青少年性调查报告,也算是很有意思吧。咱立马意识到,明年秋天咱大儿子去美国纽约交换学校,按照德国性报告里的统计,这大概就该是他首次经历性生活的良机了吧。。。哈哈,臭儿子终于要长大了,是妈妈的都会经历这一天。这个性报告,如果咱今天不记录下来,也就没有什么时间了。下周六播放最后一级,教导大家多年老夫老妻如何保持性生活常年之活力。可惜,咱小别胜新婚哈,要全家度假忙啦到时候,估计也是没有时间纪录地。
也许,以后有影碟出来了,我会追踪一下?
那么今天早上不想写德国2008性报告,主要是因为哑同志。大家知道,爱国人士哑同志,最近追迫的肉紧,经常连续四次八次积极发言,比如昨天他说哈: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的人相反设法去城市,有些人花很多钱买个城市人口指标。可是现在再也没有人买了,倒是有人想弄个农村人指标。有的城市人是幸福,可是有的农村人比有的城市人还幸福,现在还是有人进城,但是同样有人下乡,如果今天再有人以为自己是城市人就沾沾自喜,那我们只能觉得他很傻。
同样欧洲和中国也一样,如果今天,有谁还以为自己生活在欧洲就高人一等的话,那我只能以为她很傻。
自从第一次到你的博客以来,一直看到你的所谓的优越感,而你的优越感唯一的源泉就是你生活在欧洲,我一直以来也不想伤害你,伤害你的所谓的优越感,其实,你自己不妨想想,真的有你所谓的优越感吗?既然优越,你和你丈夫何苦还来中国谋生。
你的生活比我好在哪里?我还真的没有看出来。
哈哈,哑同志看来现在,决心要粉碎风信子各种得意洋洋的良好感觉。这么说吧,我这个女人呢,可能平时是有点过于快乐缺少忧愁的毛病,其实男人找老婆碰到咱这样类型女人的是他天大福气哈。不过,这种乐观向上竟然变成了优越感竟然伤害了国内某些爱国青年的敏感和自尊,咱可就是没有意识到了。。。
哪呀,有些事情涉及个人隐私咱没有必要说太多。
这么吧,哑同志年轻据说孩子不过11个月大,很多事情可能还没有经历过。咱顺手在铁血论坛抄一个帖子过来,然后做一些短暂的批注。
咱也跟着罗列柴米油盐让事实说说说话哈!欢迎哑同志详细举例中国各地城市农村,某些更加幸福的现实情况,继续打击咱的良好感觉。那什么注意哈,哑同志。。。东莞各镇情况咱是很了解的。你愿意的话,咱也可以把老公哥们的大别墅照片一类的搬上来,省得您觉得风信子其实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不过,那样似乎涉及暴露别人的个人隐私了。而且说实在的,老公东莞的有钱哥们们,咱也不羡慕。他们虽说有大别墅漂亮汽车有数不清楚的大生意钱财和大把追上门的女人们,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上洁净的水吃不上安全的食品甚至门外就是臭气熏天的污水河,总之他们缺乏安全感哪天万一癌症了,几十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也欢迎所有博友们,来个中国德国生活水平大比较跟着胡乱掺和掺和谈谈感受哈。。。
如下,人家原文咱用红色哈,黑色是咱评论:
双胞胎孩子家庭一个月的魔鬼性支出
时间:2008年9月份
地点:一个不大不小的北方城市
风信子批注:2008年10月份,德国哈尔茨一两万人口度假小城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人物:三十多岁的上班族夫妻和他们七岁的双胞胎孩子 (咱乃46岁中年妇,家里蹲一族代理州旅游局打算闹点小钱,三个儿子分别15岁,13岁半,7岁)
在这金秋送爽之季,本人隆重推出这个月的豪华性家庭支出,消费之疯狂数目之惊人,敬请工薪阶层先吃颗救心丸再看!
1. 俩孩子跨区上重点小学,择校费五万四千元.
关于公立重点小学,嫌贵你可以不去.我是相当地嫌贵,我咬牙跺脚骂街之后,还是决定把俩孩子送进去.交那么多的钱,我不情意,但是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却是我最迫切的愿望,我不想让她们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决定把买私人车的计划延后几年.我告诉我自己,我改变不了教育环境和这个城市这么多年没变的一贯性入学规则,对于我的所作所为,你可以说我这样的爹妈是爱慕虚荣盲目攀比,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做无意义的教育投资,是非曲直,请大家随便说吧!
(咱家三个儿子生于蛮邦小国德国。
从幼儿园开始他们享受德国免费义务教育,不仅咱不用为幼儿园小学中学掏一分钱银子,各科教材书也是国家借的。唯一要求是孩子们要爱护书籍损坏要赔偿,因为国家的一本书平均七八个孩子们借用,也就是说这学期你孩子用完了下学期还要借给另外的孩子,如此三年五年传下去直到书烂为止。妈妈要自己掏银子的地方,是各种学习用品。
德国这种全民义务教育的国家福利,一直维持到大学。所以德国不仅大学学费免费,每个孩子还可以申请每个月三四百欧元的助学金,这钱是国家赠送不需要偿还的。)
2. 俩孩子入学预交一个学期的班车费校服费午餐费共计三千元.
马都买了,难道还会因为鞍子配不上就把马退回去吗?学校的规定就是圣旨,谁敢不交?
(德国各个中小学幼儿园绝对没有任何名目的赞助或者杂费,也不要求统一服装。如果是学校组织活动,会事先和大家商量均摊费用实报实销。从小学四年级学校会每年组织班级度假,这是最大开支。一般是入住德国各地青少年旅馆,费用控制在一周200到300欧元以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 给农村公婆邮寄下半年的生活费用,三千元.
我的公婆是农村里靠天吃饭的农民,老两口今年六十一岁.前几天来电话告诉我们,他们把我们以前邮寄的生活费都攒了下来,这个月给自己买了辆摩托车骑,说方便前村后屯的串门用.老人们吃点喝点花掉也值,这骑摩托车四处闲逛的节目实在是太具危险性,我们打电话想阻止,晚了!人家买完了!
(这个咱就不评论了哈,咱公婆是东莞小镇人,早给邓大人烧香了的。)
4. 本月还房子贷款xxxx元.
房子的贷款我们可不敢耽误一天,银行是大爷,我们是孙子,至于每月还多少贷款,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我不告诉你.
(这个呢,咱原来的大房子出租出去了。房子太大,所以租收入不抵月支出,咱每个月补不少银子。不过住客追着咱要买,也不算头痛事情了。咱现在住房105平方米实际居住面积加车库地下室,每月支出970欧元包水电暖气垃圾杂费车库费。。。当然是贵了,已经是每个月在花这个怨枉钱了尽快能买自己的房子就最好了,等等吧等一切稳定些了再说。
咱这地区德国小地方,房地产比原来居住的城市便宜很多。买个200平方米居住面积600平方米地皮的二手大别墅也就25万欧元吧,买了以后世世代代就属于你除非自己想卖,否则没人能抢走不存在强迫拆迁。如果自己预付30/40%,以后每个月还银行贷款利息七百八百欧也就差不多了,肯定比租房合算。)
5. 俩孩子得气管炎持续咳嗽,我得过敏性鼻炎咽炎,我们娘仨买药吃药一个月共花掉七百元.
行啊,我挺知足的!比起孩子们小的时候同时得肺炎,住一次院就花七千元的历史来说,这次的花销真是小意思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个呢,咱忍不住要盛赞德国了哈,哑同志无论如何是打击不了咱的。咱常年以来是全家医疗保险,月支出目前300欧元含一些社会保险什么的,生病的时候咱一分钱不用花都是保险公司报销。德国为了支持有孩子的家庭,一个孩儿妈带四五个孩子的医疗保险费用,和一个单身女的医疗保险费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孩子们一分钱不用花,咱们全家人生死病老有依靠绝对无后顾之忧!
哑同志还年轻身体还硬朗,对于这些方面的巨大好处,可能没有体验哈!这件事情上我觉得,绝对是中国政府现如今的政策,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甚至可以说,处于半失控状态。)
6. 俩孩子交一个季度的外语舞蹈兴趣班费用总共一千五.
这两个课外班,俩孩子都特别喜欢,英语口语已经练得满嘴跑舌头了,舞蹈也轻松地过了三级,我是真不忍心给她们断了兴趣,于是交钱.外语和舞蹈兴趣班的班主都说了,对于双胞胎孩子的学费概不舍欠,俺们还坚决不打折!
(德国各种协会很多。不过,都是群众业余自发,老会员带动新会员,所以不收训练授课费用只收少量组织成本,比如乒乓球协会一个月一个孩子6欧元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再比如小儿子现在参加学校文学读物兴趣小组,来领读的都是妈妈们自愿的,分文不取。所以可以说,咱家孩儿们在这方面,几乎是没有支出的。老大今年参加了半年远程绘画授课,600欧元)
7. 交今冬采暖费三千七百元.
听说采暖费还要涨价,我抢在正式涨价前把今年的费先交了.单位领导说了,企业效益不好,给职工采暖费补贴的事情暂缓......
8. 物业电梯费,水电煤气费,垃圾处理费总共五百元.
我知道这些费用胆敢拖欠,物业公司就敢停水断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个嘛,我家每个月预缴暖气热水水费垃圾费等杂费,每个月200欧元,全年2400欧元。德国能源收费非常的昂贵!)
9. 给俩孩子买俩鸭绒袄和俩鸭绒棉裤俩棉鞋俩毛衣俩毛裤,共花八百元.
听说有厂家搞促销,去年的库存狠打折,我把俩孩子入冬必须用的装备就都置办齐全了.我们以前的冬装都小了,这回买的衣服都超大,我希望孩子们能连穿三年.
(这部分咱过去唠叨过了,今天就不多说了。基本上,咱三个大儿子,每人每年2双鞋每双60到100欧元,衣服裤子均至少30/50欧元冬天外套100欧元。当然了,咱老公经常德国中国两边走,带回来的衣服三个儿子多得够熬粥吃的,穿不过来呐。但是,男孩子们大了要找自己流行品牌,这个最麻烦。)
10. 周日我带俩孩子共修理了五颗龋齿,在口腔医院三十分钟内被勒索了二百五十元.
(哈哈,德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咱三个儿子们看病从来不花钱,看牙也是不花钱地!)
11. 这个月买菜吃饭的费用,我还没想呢!
(每个月咱四口人买菜吃饭,就算它600欧元吧,绰绰有余)
备注:听说小学生暑假或寒假托管班一个月俩孩子托管费共需要三千元.还有负责到班车站点接送孩子的临时托管班,俩孩子一个月费用为一千块.
(咱家两个大的不用托管了。咱家小儿子每天中午12点开始,托管到下午三点包午餐,每个月60欧元。车马费不用,咱这里屁大地方,小儿子随便乱跑不用担心,六点前咱规定他必须自动回家哈。他是一活跃孩子,约会特别的多。
其实除了这些,为乡思买单,是咱家一项重要开支。比如今年夏天那样的全家集体出动回国,加上香港国内各地走走,至少要计算上万欧元的开支)
看着我家那令人眩目的九月份家庭支出清单,甲说:"谁让你生那么多的孩子了?你花钱你活该!"乙说:"哎呀妈呀,都是压力呀!你们的日子活得也忒不容易了!"
我婆婆说:"你们两口子真能挣钱,你们两口子贼有钱哪!你们家俩孩子算是彻底掉到福堆儿里去了!"
我妈妈说:"谁家不养孩子?谁家养孩子不花钱?花点钱就心疼就叫唤,那过去年代养活十个八个孩子的还不活了呢!"
轮到我说话时,只剩最后一句了,我要大声说:"试问天下所有上班族,你们谁还敢养双胞胎?"
哈哈,所以告诉哑同志,咱风信子只好躲在德国,赚欧元养咱家三儿子。
自从咱老公决心回国发展他的男人大事业以后,咱家两口子无数次讨论过集体回国全家团圆生活的大是大非问题。但是头一样学费就把咱们吓着了!哈,深圳专门给外国孩子们开的全英语学校质量不详,每个孩子每年20万人民币,两个大孩子学费就远远赶超咱娘四个在德国的全部生活费了!所以咱老公宁愿让老婆啥都不干,乖乖地被养在德国,家里蹲也好哈。
所以呢,至少我本人,不算是去了中国谋生。哦当然了,咱做生意是要部分面对中国客户的。看过咱过去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咱从来不否认从中国客户那里赚钱。因为很简单,咱是中国人,利用咱在德国的优势,从中国客户那里赚钱是理所当然的。自由经济社会吗,适者生存。这总比咱在大街上摆摊卖菜,跟土耳其婆娘们竞争,要容易一些哈。咱上了大学,难道不就是为了脑力混饭吃的吗。。。
当然了,没有决定带孩子们追随老公回去中国生活,除了对国内教育现状的不敢恭维以外,食品安全也是一大问题。请看赵牧今天写的,毒奶案众犯央视继续表演。咱四口人今年夏天不是就在东莞,发生韭菜或者蘑菇的不明食物中毒了!所以在目前状态下,牺牲老公一个人幸福咱全家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反正至少,全家三个月团聚一次外加天天视频彼此监督(咱是心胸开阔女人哈),至于这点飞机票钱开支老公还是可以随便划拉划拉赚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美好的,老公时间长了自己也熬不过去了,赚钱就是那么回事情哈早晚有他疲倦而归的时候咱希望他尽快实现他宏大理想。。。不过三年五年,咱家小伙子齐刷刷地,也就长大了,俗话说有苗不愁长哈。。。咱家老大很向往美国向往纽约,咱到时候混去美国生活几年也不一定呢。
相信如果是在国内,就是天大本事咱风信子也不敢轻易,生养三个儿子的!
哑同志诚诚恳恳,试图打击咱居住欧洲的良好感觉。。。他可是忘了哈,咱是三个棒棒棒儿子的妈妈。。。哈哈,咱的美好快乐感觉,其实就是这么来的哈。。。。有一歌儿咋唱得来?其实女人的心,你不懂呐。。。
嗯,又开始胡乱得意优越了。。。哈哈,收笔。今天是秋高气爽山上是五颜六色红红黄黄绿绿,咱拍照,晚上送给大家欣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如果要刻意炫耀的话,咱风信子开博两年多了,有没有给大家看过,咱过去全家住了七八年的大房子?它一共三层,底层144平方米,上层110平方米,这些都是实际居住面积,外加地下室140平方米。可能大家觉得屋顶闪光发亮吧?因为那是德国质量最好的莲花瓦,滴泥不染一下雨,所有污垢自动滚走,所以永远保持如此锃亮。我那时候一直有保姆,否则这么大,收拾屋子都要累死了!其实住小房子挺好呐。。。
为了支持老公追求,咱去年放弃咱原来城市的大房子,为老公及其合作伙伴在德国北部的垃圾处理公司工作了一整年。所以咱这大房子后来就出租出去了,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收入不抵支出,咱们一直犹豫房子是否有必要给孩子们留着。总之,咱娘几个后来就没有回去,今年初搬来现在的城市。
为了咱家男人的不知道安分,三个孩子们住进现在的小房子,先甜后苦开始都很不习惯,或者说孩子们的虚荣心其实也很大的。。。咱们几个,算是为了咱家男人做了很大的牺牲了!
咱家小老三,那时候才三岁。他是出生在这个房子里的。。。
这是咱家房子内院。不好意思有点乱哈,不过懒得找别的照片了。这房子地皮是450平方米,过去我们居住的城市比较大,这房子位置很好周围就是林子大草地,地价是400欧元每平方米。我们98年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是花了40万欧元,当时屋子是全部刚刚翻新过的。
德国人口密度大,所以这里的房子就比美国加拿大贵很多。不要以为,德国人盖房子很邪乎的,我家房子,墙壁都一尺多厚。
我妹妹在休斯敦的房子,居住面积300平方米通顶大客厅,六个卧室,1000平方米地皮,只买了16万美元。

其实一大早跟老公上山,能够捕捉到如此美妙的露水蜘蛛网,也是一种幸福哈!
前几天,有位哑同志因为一直以来看不惯咱博口气,就和咱争论居住德国,是否就真有幸福感优越感一类来着,还说他们村现在有人也很幸福了。。。这次度假,咱因此就惦记着,特意沿路每天记载各种吃住行价格开支,毕竟在咱看来,生活无忧吃穿物价稳定无需为房子医疗教育之类的三座大山忧虑,也是属于现实中幸福优越感的一部分的。否则,国内愤怒国粹,是很难理解欧洲大多数民众安逸自在生活的感觉的。
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要详细给大家公布此次家庭度假帐目吧,毕竟那样有炫耀张扬的嫌疑。咱们还是一本正经,补充一些正面叙述的文字吧。
不错,咱承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以两位数增长,创造了亚洲四小龙之后又一个经济热点。今天,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这样的城市,似乎已经迈进世界级发达城市的行列。中国也产生了一批所谓令国民自豪无比的“中产阶级”,以及少数“超级富豪”。中国人一掷万金购买本特利、布加迪、悍马、保时捷、奔驰、宝马这样最贵的汽车,LV、GUCCI这样最顶级奢侈品,甚至某些村庄曝光出来的村长书记豪宅,占地面积竟然是当地小学的数倍,令欧美厂商和西方消费者瞠目结舌。
还有,中国政府投入九千多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两房基金。那么,中国真的加入富国俱乐部了吗?中国公民真的富裕吗?普通民众的感觉是如何的?
德国使用欧元,于是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完全不考虑汇率比例的因素,简单地将欧元价格虚拟折成人民币价格,做一番“横向比较”。那么,不妨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将德国和中国国内的各种基本消费做一番比较,看看中国究竟是不是进入了“富国”行列。要知道,虽然德籍华人回国,一个欧元能换来十个人民币,而真正要比较中国与欧洲两地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需要把欧元和人民币换算来换算去,只要以欧元比人民币1:1的比率,来算一算各自在当地的收入与支出,就能得出十分有趣的结果。
如下:
一个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的中国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这类大城市,均属低收者。那么假设一个德国人的税后收入是1000欧元,在德国也属低收入。(德国社会救济常年领取者月收入450欧元外加免费支付的40平方米住房。)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低收入者在各自国家的基本生活水准。
衣食住行有差距
生活基本开销无非是衣食住行。
首先看看购买服装的费用。在北京,用5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条质量较差裤子或是上衣。如果在批发市场,也许可以再便宜几元。反过来看看德国,花50欧元,可以买一件货真价实的adidas、puma或者nike这样的名牌套头衫。我家两个大儿子热衷的流行名牌服装,均在20/30欧元一件。大减价时候,甚至可以买一整套运动衣漂亮外套什么的。而花十欧元可以在在C&A、KiK这样的店里,买到质量很不错的服装。在ALDI,一双皮面皮底的商务级皮鞋,只需要20欧元多。不过ALDI的鞋我是不屑穿的,我要穿50欧元以上的,我家孩子们追求的名牌鞋店,质量精良的70/80欧元左右。而在中国,商场里一双最普通的单皮鞋价格高达人民币500元人民币左右。结果不言而喻: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服装、鞋类加工基地。但是,这个“世界制衣厂”里,在“衣”方面,人民币的含金量远远低于欧元。
再比较一下用于吃的开销。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食品价格上涨20.4%。猪肉价格是衡量食品价格的指针。2008年9月,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精瘦肉)零售价平均为每公斤20/25元。也就是说,1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只能买40公斤猪肉。而德国超市的精肉价格大约是每公斤2/3欧元多。月薪1000欧元可以买400多公斤猪肉。中国人的主食大米的零售价平均约为每公斤3元多。德国人的主食——面粉的超市零售价平均为大约每公斤0.5/1欧元。牛奶德国每升0.6/0.99欧元,中国每升10到20人民币,德国奶酪200克2欧元,中国30人民币,德国酸奶100克0,3欧元,中国5元人民币。蔬菜、水果价格的季节浮动性较强,不好比较。10月,中国各地番茄的零售价大约为每公斤3元,德国超市里番茄价格约为每公斤1.99欧元。我家四口人,一个月菜金最多400欧元,而我们在东莞,每日买菜自己做至少120人民币,每个月就要3600人民币。相比之下,数字上德国竟然是中国开支的九倍。
博文补充
刚才和老公去超市买菜,买了如下:
西红柿 1,18公斤2,13欧 茄子2,5公斤2,48欧 两种不同生菜各一个每个500克0,69 X2,一把胡萝卜0,79欧,一个大菜花0,89欧,2包装不同的150克野菜0.99欧X2(类似菠菜的叶菜,生吃的,150克一大包)一个大白萝卜0,99欧,两大把生葱0,59欧X2,一个大黄瓜0,39欧(德国黄瓜一尺多长,手腕粗),一棵大白菜1,5公斤1,50欧元,12盒酸奶每盒100克包装0,45欧每盒,两升鲜牛奶1,99欧,一公斤牛肉馅4,50欧,一公斤牛腩牛肉3,79,一公斤猪骨头1,5欧,5公斤面粉2,38欧,一公斤苹果2,18欧,一公斤半大白葡萄2,96欧,一公斤小橘子2,99欧,四包150克包装法式黄油香草烤面包0,39欧X4,两包250克包装烤面卷饼1,38欧,一盒500克黄油1,39,一块300克奶酪2,59欧,两包125克装鲜奶酪,两包400克装馒头,一包2,5公斤装土豆1,99 欧。。。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夫妇顺手拿的,装了一满超市车推出来,共花了55欧元!我想,这些东西在北京,300人民币也不一定能够买齐全。。。 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惊人,真的让我们很吃惊。
那么,在外面吃又如何呢?。假如吃快餐,一份麦当劳巨无霸套餐在德国大约7欧元左右,而在中国则要21元人民币。必胜客的一张比萨大约三欧元到十元多,而北京必胜客的一小张比萨卖到80元人民币以上。意大利冰激凌那种买了孩子们拿着边走边吃的,德国0,6欧元一个球,中国二十到三十人民币一个球!在中国大城市里,两个人下馆子,随便吃顿家常菜,没有100元左右下不来。在德国,我和三个儿子们甚至不用50欧元,就可以吃得相当不错了——德国烤猪肘子、西班牙烤鱼、阿根廷烤牛肉,各种意大利美餐,或者所谓“中餐”。很多餐馆推出的自助自选餐,10/15个欧元每人,就可以随便吃多少喝多少都可以了。
很明显,在吃方面,同样是低收入者,中国人比德国人日子难过许多。
看看住的情况。在北京三环路上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月租金大约1000元。一间位置差、环境差、质量差,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也许连暖气都没有的四合院陋室,月租金也要400元人民币。这对于月薪1000元人民币的低收入者已经很难住得起了。所以,那些“北漂”或民工,只能住在郊区“三不管”地带的出农民租屋里。反观德国,一般城市里,不到400欧元就可以租到两室一厅的公寓,加上杂费,每月不超过500欧元。我目前在德国居住的105平方米住房,冷租金700欧元,含水电暖气杂费则970欧元。周围邻居都告诉我冤枉了太贵了,所以我正准备此周内去参观一个140平方米,全包700欧元的五居室,可以扩大到170平方米实际面积的。而且,因为德国的城市规模有限,且交通便利,即使不在市中心的房子,也不觉得偏僻。同样是低收入者,在德国住宿条件远比在中国优越得多。
如果买房子,差距更加惊人。以最贵的柏林为例,全市的平均房价是1000欧元一平方米,1000欧元月薪刚好可以买1平方米的住宅。10年可以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北京五环以内的房价都在每平方米都超过1万人民币。月薪1000元人民币的人,10个月的收入才够买1平方米——此人100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在德国大城市15万欧元买一个150平方米实际面积四居室绰绰有余,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花20万欧元可以买一套200多平方米实际居住面积500平方米地皮、设施齐备、环境优良的别墅。而在中国,一个人却要花上100万人民币只能买一个三四高楼盘居室——低收入者一辈子都不要想,动辄五六百万数千万人民币的别墅更加是普通老百姓的白日梦。
在北京,无论远近,地铁票价都是每次2元。而德国票价系统比较复杂,既分区,又有天票、四程票,不好比较。但是,德国的市内交通、铁路票是通用的,这一点比中国方便许多。在乘火车和飞机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就吃亏大了。从杜塞尔多夫到柏林500多公里的单程高速列车票价大约100欧元。如果用铁路卡,提前网上订票,还会便宜很多(达到50%左右—)。德国铁路经常推出各种季节优惠票,可以买到半价票。带领三个孩子的母亲,则只需要支付一人车票,国家规定14岁以下孩子们全免费。而相同距离的车程,在中国需要花大约200元人民币——几乎贵了一倍。如果乘飞机,票价差距更大。德国有germanwings、Air Beilin这样专门经营欧洲短途航线的航空公司,往返票价基本是几十欧元。在中国,即使是各地航空公司的特价机票,也需要3百多元人民币。
如果买车,在德国花大约1万欧元可以买到经济实用的小型轿车。而在中国,最便宜的国产车售价超过3万人民币,而且在质量上远远达不到欧洲经济型轿车的水准。
休闲娱乐天壤之别
休闲娱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旅游景点都是售票的,而且价格不菲,100元、200元一张的很常见。相比之下,德国景点的门票便宜许多,几欧元、最多十欧元一张,对未成年人和学生还有优惠。并且在特定日子里是免费的。各种大型休闲场合如水上桑拿游乐场,门票在12到28欧元每人,家庭三四个孩子的都另外有大幅度优惠,全家一般是五六十欧元最大最豪华的也不会超过100欧元。国内深圳各种海上世界大乐园动物园迷宫之类的,还有桂林那些旅游景点,门票每人100人民币没有商量,孩子们毫无优惠!
德国电影院的票价基本上六七欧元最多不会超过10欧元,低收入者完全享受得起最新上映的大片。而北京上海的电影院票价贵得离谱,很少影院票价低于30元,多数在50元以上甚至100多元。可想而知,在中国,看电影成了奢侈消费。
德国各地经常上演歌剧、芭蕾舞等舞台艺术。票价一般是十几欧元。即使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票价,最便宜的是30多欧元——当然,如果能荣幸买到票。这对低收入者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一场音乐会票价动辄几百、上千元,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去企望什么“高雅艺术”。那些铁杆“ 粉丝”们,假如一掷千金去过把瘾,也许就得裤腰带勒紧一段时间了。
德国的酒馆、咖啡馆遍布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而且价格低廉。一杯300毫升的鲜啤酒不超过1到2欧元,200毫升的葡萄酒大约3—5欧元。一杯咖啡不超过2欧元,即便是星巴克这样的“外来户”,一杯咖啡价格也不过3—5欧元。所以,酒馆成了平民阶层借酒浇愁的好去处。每家酒馆都会有老客喝闷酒、发牢骚,反正不会发酒疯就是了。而在北京酒吧里,鲜啤酒动辄30、40元一杯,葡萄酒更贵得吓人。在北京星巴克最便宜的一杯咖啡要20几元人民币。中国的酒吧、咖啡馆与德国正好相反,是有钱人、有闲人附庸风雅、高谈阔论的地方,市民阶层只能过门而不入。
现代人越来越热衷外出旅游,到异域看新鲜。住旅馆是旅途中的重要内容。在德国城市里,最便宜的单人间大约30—50欧元一晚包自助丰盛早餐,双人间50到70欧元包早餐,内有卫生间、电视,并且干净、整洁、舒适,冬天暖器开得足足的。如果住“青年旅馆”,每晚只需要十几欧元,尽管可能3、4人一间,睡上下铺。但是大家都很自觉,说话轻声细语;走路和开、关门蹑手蹑脚;晚回来不开灯,尽量不影响同屋人。这里有公共淋浴设备,并且也免费提供简单的早餐。
在德国30—50欧元一晚的旅馆,到了北京就的花二、三百元人民币。低收入者恐怕是无缘享用了。那些几十元一晚的半地下“招待所”,与简单却文明、舒适的“青年旅馆”相比,相去甚远。
德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我全家每月目前支付300欧元含医疗和退休各种保险。每次看病,只付10欧元挂号费,一个季度一个人此费用只需要支付一次。除了美容手术,各种疾病即便是大手术,费用也由保险公司支付。而在中国,无钱看病的低收入者数以亿计,医院高得吓人的费用,让大多数弱势群体无奈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德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上学基本无需付费。而中国,大城市里刚刚取消了中小学学费。可是大学的学费令很多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大量中小学所谓择校费五万十万不等,这些年也经常有所耳闻,无不令人瞠目结舌。
这两部分我前两天的文章有专门阐述,就不多啰嗦了。
需要略为补充的是,有些朋友和我讨论最近两年德国部分大学开始收费的问题。这个事情,我现在也调查的比较清楚了。所有德国孩子,只要家庭收入水平在一定上限以下,上大学期间,就可以向国家申请助学金。而这个上限很高,大多数青年都可以有条件申请。国家给的这个助学金是无息贷款性质,一个月585欧元,年轻人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以后,国家再从工资逐渐慢慢扣除这边钱,逐年还给国家。而德国大学过去是免费的,2006年开始收费,并且这个学费各州各大学不等。目前有八个州通过并实行大学收费,每学期收费在500/750欧元之间。最近德国政界在吵架,说收了这个大学费用以后,06到08两年减少大学生18000人,总之电视里放了几次专题吵架了。
如此算下来,到时候我家三个孩子,每个孩子每年支付1500欧元就可以了。生活费他们可以靠那个国家助学金的无息贷款。。。。孩子养到19岁,再过四五年咱两公婆就算是尽到为人父母义务,就快熬出来了。
总的来说,德国以及全欧洲的福利体系的原则是劫富济贫。所以有些朋友说得对,对于企业主富人在德国确实不如中国自由,因为除了企业营业额税和纯收入税,企业主个人工资部分,雇员工资部分还有40%是要应付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税,创造的一小半钱财被强迫收走了。本人认为,要想建立和谐社会,消除中国目前越演越烈的贫富不均,与各种激烈的社会矛盾,靠干喊几句口号,或者干脆隐藏遮盖各种不和谐事件与底层冲突,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也许,借鉴一下欧洲资本主义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中国人来到德国初期不习惯,感觉大亏了。除了华人各种贸易旅游公司以外,大多数中餐馆在德国都偷税漏税少报漏报,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不上报营业额的部分赚到的钱在德国是黑钱,黑钱不敢拿出来享受不敢买房子买车甚至不敢放银行,被抓住了轻者罚款上百万重者有牢狱之灾,所以很多华人有藏在家里几十万巨款,被自己家员工盗走而不敢报警的。
另外为了逃避工资税,少交社会保险,华人自己开公司开餐馆还都黑拿一部分黑工资明拿一部分低工资,这几乎成为德国华人在华人企业就业的潜规则。结果是,年轻的时候你拿到了比较多的黑钱黑工资,老年时候你成为弱者失业伤残有病的时候,你得不到国家足够的福利补贴,因为福利补贴退休金失业救济是按照工资收入比例算的,你老年的日子就会比较难过。。。
而这部分体系中国几乎没有,就无从说起了。
不用继续比较了。结果很有趣,又发人深思。
中国并不富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在从封闭的、单一、落后的社会变成开放的、多元的、进步的社会。不可否认,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的“富裕”是有限的,仅局限于少数“先富裕起来的人”。而大多数刚解决甚至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离富裕、文明的生活还很远,沦为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
我们以为,真正的富裕,是全民富裕,是大多数人达到一个合理的生存条件。同样是低收入者,在德国可以有基本生活保障(所以,有人说德国养懒汉。)而在中国,很多人无论怎样拼命,他们赚的那点儿可怜的收入,还不够养活自己,更谈不上买房置地、娶妻生子、云游天下。即使是一些腰缠万贯的人,也难免为房子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而忧虑烦恼。这就是富裕和贫穷的差距。
所以,中国政府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巨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中国政府日益强调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中国有复杂的国情、庞大的人口,根深蒂固的旧制度,做到全民富裕并不容易。
《论语 季氏》曰:“有国有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已经道出了“和谐社会”的真谛。中国达到全民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的女友夫妻带着三个3岁到十岁的孩子,住在上下4层的大房子里。他老公广东人是物理博士,做生意十年,买房子三四年了。上面这照片是我老公在她家三楼客房窗户,凌晨五点半拍摄的。下面的山谷,距离女友家不到半小时吧。。。那山谷其实比照片上美多了。耶那是德国蔡斯公司总部所在地,那里山连山,是原东德最富有地区之一。
转自:
德国的风信子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