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两河口》在网易被两个栏目推荐,一个编辑做的标题是《一个38岁老妓女的生活》,另一个编辑则更到位:《老妓女,你伤心两河口为哪般?》。我一点也不生气,在网络时代要吸引眼球的话,标题起得通俗都不够,必须要低俗。
《两河口》有题记,写着“献给莫泊桑”,因为在写妓女的短篇小说上面,莫泊桑是干得最好的。《羊脂球》就不说了,他还写过妓女在公墓拉客,这个桥段我在《热爱历史的幻术师》中化用过;写过妓女生孩子,最后嫖客接收了,这与奶娃一个大学同学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还写过妓女接客的时候,孩子躲在壁橱里睡着了滚出来,很显然,《两河口》化用了最后一个桥段。大伙儿可以去搜一下,网上有,莫泊桑的《壁橱》,回过来再看看《两河口》,我不觉得自己干得更坏,因为我创造出了新的世界。
当然,干老妓女的人并非奶娃,另有其人。这个小伙子也不止叫了一个,而是4个。他买了4瓶矿泉水,吩咐4个老妓女只管口交。口交的间歇,就请她们用矿泉水漱口。他说:感觉自己就像皇帝一样。
这个段子我没有写进《两河口》,因为它并不符合我的审美。
扯了不少,回到主题。在我网易博客的留言下,读者展现了相当高的激情。不少人跳出来指出我的作品在模仿谁谁谁,其中有些我听都没听说过,比如什么日本的电影《泥之河》,还有说我模仿《茶花女》的,抄袭《悲惨世界》的,最搞的是一个小家伙斩钉截铁地揭发,作者活在高尔基的影子下!
屠夫总是看见喉管,鸡奸犯总是看见屁眼,经期妇女总是看见卫生棉,而没有创造力的人,只能看见模仿与借鉴。
没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不相信身边会出现拥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不相信看见了新的东西,他们拼命要从中找到他们可怜巴巴的阅读范围内曾经出现的东西,将之与新的东西重叠,然后兴高采烈地大喊:我看见了谁谁谁的影子,这是在模仿谁谁谁!
我的侄子废狗,曾经就最热衷干这种事情,令人欣慰的是,他现在已经长大了,学会了去发现新的东西,去理解新的东西。他离拥有自己的创造力也就不远了。
要想拥有创造力,先要有一双发现他人创造力的眼睛。否则你一辈子只能看见卫生棉,还是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