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齿鼩

沟齿鼩,又名沟齿猥,是一种夜行性穴居生物,全归入沟齿鼩科沟齿鼩属里。这些动物都只在加勒比海才有它们的踪影。沟齿鼩目前四个品种,当中有两个品种已经灭绝,另外还有两个品种生存。
2.鸮鹦鹉

新西兰人管鸮鹦鹉叫kakapo,这是当地的毛利语,kaka即“鹦鹉”,po的意思是“夜”。中文翻译成鸮鹦鹉颇为神似,因为鸮鹦鹉的脸盘的确酷似夜间活动的猫头鹰。世界上共有300余种鹦鹉无论从哪方面看,鸮鹦鹉都可算是鹦鹉家族的另类。有柔软的绿色和棕色条纹羽翼。翅膀虽然相当发达,但不善于飞翔。
3.鮟鱇

鮟鱇鱼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鮟鱇鱼有两个背鳍。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 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
4.鞭尾蜥

这些小小的蜥蜴全部都是雌性,通过无性生殖繁育后代。因为它们不能交配,它们通过角色互换(一个表现出雄性行为,趴在另一只身上),相互刺激对方。这时两个雌性都会受精,生下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后代。
5.几维鸟

几维鸟因叫声“kiwi”得名,被新西兰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定为国鸟。目前已经确认的几种几维鸟都是不能飞行的,夜晚活动的鸟类,它们都生活新西兰,是该国特有的物种。北岛褐几维鸟还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6.洞螈

洞螈,是一种两栖类动物。牠栖息於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区域从义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过斯洛维尼亚南部、克罗埃西亚西南部,最远到达赫塞哥维纳,是洞螈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
7.大黄蜂蝠

这是世界上最小的蝙蝠,是泰国的大黄蜂蝠,它比你的小指还小,翅膀伸展开仅8厘米。这些属于食虫类蝙蝠,以空中飞行的小昆虫为食.
8.狐猴

狐猴是最原始的猴子。它的身体形状、手脚构造虽然像猴子,但是它的嘴脸,却是又像狐狸又像狗。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环尾狐猴,它们生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尾巴上有一圈黑一圈白的环节。
9.冠海豹

其突出特征是成体雄兽鼻囊能大大膨胀,膨胀后囊长30cm。体色银灰,具深褐、褐黑或黑色班,背部明显。胎毛奶油灰色,产前蜕落,换为毛短的板石蓝色毛皮,腹侧淡,面部深。分布于北大西洋的北极和亚北极区,从俄罗斯新地岛到加拿大东,挪威扬马延岛,纽芬兰和达维斯海峡的冰缘都有。
10.针鼹

体短粗,近乎无尾,皮毛浅棕色,足具强有力的爪,体上部被毛且具棘针;吻窄,口小,舌能伸长并带粘性,以取食白蚁和蚁类。新几内亚针鼹体长45~78厘米,形似猪,肉很珍贵,数量日益减少。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针鼹体长35~53厘米。针鼹的乳汁从皮肤上的乳孔流出,供幼仔舐吮。
11.智利小山猴

一种有袋目动物,外表看起来有点像老鼠的猴子。生活在智力,据说是全世界最小的猴子。
12.黄眼企鹅

黄眼企鹅居住于新西兰南岛们的企鹅保护区内,既不住在冰上,也不住在岩石上,而是住在海边的灌木丛中。白天出海觅食,到了傍晚才回到隐秘的巢中过夜。黄眼企鹅不像其它企鹅成群栖息在一起,而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筑巢生活。黄眼企鹅的忠诚度非常高,除非伴侣有传宗接代上的问题,不然不会另结新欢。黄眼企鹅非常具有家庭概念,每当黄昏时分,黄眼企鹅会成群结队地由海中返回陆上的巢窝。
13.鸭嘴兽

鸭嘴兽种两脚草食恐龙是白垩纪晚期最主要的草食者。它们有鸭子般的嘴巴和牙齿,可让食物在嘴里向后咀嚼。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14.南非鬼蛙

南非鬼蛙因为在南非骷髅峡谷的人类坟场被发现而得名。
15.紫蛙

呈亮紫色,嘴与猪十分相似,看起来像一个饱满的李子。根据科学家分析,这只蛙属于生活在远古恐龙时期的一种特殊蛙类的分支种类。
16.儒艮

热带海牛目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栖息于从红海及非洲东部到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沿岸的浅水中。长约2.2~3.4米,重230~360千克。体圆,从头端到尾端渐细,尾端为一水平的鳍,分成两叉,叉的末端尖细。前肢成圆形鳍足,无后肢。头与躯体紧接,无明显的颈部。嘴宽呈方形,吻部多硬毛。成对或成群栖息。一度被大量捕杀,以取其肉、油及皮。现在大多数分布区内受法律保护,但有些种群由于滥捕而趋于绝灭。
17.弹簧兔

弹簧兔原产东非和南非一带,凭借强有力的后腿,跳跃幅度可以达到惊人的9米。
18.苏门答腊斑纹兔

4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在印度尼西亚拍摄到一种珍稀斑纹兔,这是35年来第3次看到这种兔子。这种珍稀兔种名为苏门答腊斑纹兔,仅生长在苏门答腊地区的热带雨林中。这是印尼巴里桑山国家公园内安装的一个摄像头夜间拍摄到的苏门答腊斑纹兔照片。
19.树懒

树懒科树栖哺乳类,夜间活动,独居,分布于南美洲和中美洲。体长约60厘米,尾细小,齿尖,爪长而弯曲,前肢长。其蓬乱毛上生有绿藻。有4种三趾树懒,又称ais,只以喇叭紫薇的叶为食。有2种二趾树懒,又称unaus,前足上有二趾,以各种植物的果实、茎和叶为食。树懒不能行走,常垂直地抱着树的枝干,或倒悬于树上(可以此姿势睡觉,一日约15小时),或两臂交替,极缓慢地活动(为其名的由来)。树懒的天然保护色是其躲避捕食者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