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区来的朝佛者。这是一家人,来自遥远的牧区。中间的女孩子只有18岁,嘴里镶着纯金的牙齿。高原的风雪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修缮布达拉的藏族工人。

舞蹈方阵。沙石水泥混合成的泥浆均匀的铺满地面后,工人们手持工具拍成整齐的队形,踏着一致的舞步,边歌边踏,在歌舞中就将地面夯实踏平了。这样的舞蹈称为:打阿嘎。

阳光照耀下的布达拉

刻满经文的嘛呢石

哲蚌寺内的强巴大佛。这尊鎏金铜弥勒佛像是哲蚌寺的主供佛像。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寺院,位于今拉萨市西郊,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由宗喀巴弟子绛央曲杰根据其师的倡议而创建。僧人定额为7700名,但是时超过万人。寺院管理机构由措钦、扎仓、康村、弥村四级组成。整个寺院占地25万平方米。措钦大殿、四大扎仓、五十个康村、佛堂、僧舍等,俨然构成一个小城镇。寺内西南方建的甘丹颇章(宫),为二世至五世达赖居住的地方。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始,历世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

这尊强巴大佛是以胸像的形式铸造的,在佛教造像艺术里比较罕见。

喇嘛们陆续走进扎仓准备法会。郭芒扎仓是哲蚌寺最早的扎仓

喇嘛们赤足进入扎仓,鞋子都脱在门口。

扎仓内的法会。

年轻的喇嘛为参加法会的喇嘛上酥油茶。这些年轻喇嘛赤足飞奔,怀抱装满滚烫酥油茶的木桶,身形矫健,在扎仓内奔走之间悄无声息。功夫让观者无不惊叹。

去乃琼寺途中的玛尼堆。

成堆的玛尼石。

画着人皮的大门。

精美的乃琼寺壁画。在藏语中“乃”即“地方”意思,而“琼”是“小”的意思,乃琼寺意思就是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的不需要人们注意。但这乃琼寺,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考中格西学位的喇嘛多出于此,现在仍是西藏的佛学院。
现在的乃琼寺建于村居之间,仅仅是个小小的四方院落,院门东开。在传说中是于公元八世纪莲花大师将凶恶的乃琼多吉札丹降伏,将其变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因此乃琼寺里有西藏最神奇的一种巫师,也就是法力无边的乃琼神汉,同时也保存下来一种降神的宗教仪式。
乃琼寺院落里长廊上的众多壁画内容,几乎都跟护法和降魔,地狱与苦难相关。

据随行的藏族老人介绍,乃琼寺的壁画在文革期间之所以没有遭到破坏,是因为当时这里被共军用作粮库,造反派来这里打砸抢的时候被驻军严厉制止。

哲蚌寺扎仓内的经幢。这些经幢之间挂有很多精美的唐卡,每一件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北京东路上一个叫“念”的酒吧。

藏人家中必备的太阳能灶。

很开胃的藏族家常菜。刚到西藏时,因为高原反应,一点胃口没有。藏族朋友请我去家中做客,和他们一起吃了这顿藏人家庭最普通的午餐。就是这顿饭让我自此胃口大开。左上角那盘是用边防军特供的猪肉罐头炒的大白菜。吃起来特别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