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各军兵种综述
海军势力(弱):核潜艇领先,缺乏实战航母
中国海军1949年4月23日成立于江苏省泰州,当时是华东军区海军,现编有30万人,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由潜艇,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中国海军在60年坎坷的历程中曾使用过型号众多的武器装备。由于中国工业水平有限,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海军只能通过不断改造现有装备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很多型号的演进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目前,中国海军的主要战斗舰艇约为90艘37万吨,其中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仅11艘,与美日等海军强国差距巨大。海军约有300余艘主力舰艇(其中潜艇63多艘,驱逐舰20艘、护卫舰50余艘),550艘战斗艇(180-200艘导弹艇,100-150艘鱼雷艇),150-200艘辅助船。海军航空兵编成10个航空师(6个战斗机师,3个轰炸机师,1个训练师),共541架作战飞机(轰炸机150架,歼击机400架),还有约100架直升机。岸防部队拥有50-80座岸对舰导弹发射装臵,200-300门火炮及500-700门高炮。 海军陆战队编成一个旅(5000人),一个水陆坦克团和几个特种兵侦察分队,装备有两栖坦克,装甲运输车和轻型火炮。
最近五年海军每年的军费为80-110亿元,约占军费总额10%-20%。海军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技术部、装备修理部。现任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海军中将,海军分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部于分别位于青岛、宁波和湛江。
北海舰队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北的黄海海域和渤海湾。主要任务:保卫首都的海上门户,警戒美日韩军事联盟对中国的海上威胁。舰队拥有的最好的常规潜艇是035型“明级”,共有I 型和改进型13艘。
东海舰队主要负责台湾海峡南端(广东省南澳岛至台湾省猫鼻头连线)以北、连云港以南的东海和黄海海域。舰队拥有两艘“汉”级攻击型核潜艇,四艘kilo 级常规动力潜艇,两艘“宋”级常规动力潜艇,12艘“明”级艇。就常规潜艇而言,东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潜艇实力最强的舰队。
南海舰队负责台湾海峡南端的西南方向海域,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防务,维护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和岛屿的防卫。
瓦格良航母:中国建造航母是是大国的象征,是控制制海权必不可少的武器平台。中国至今尚无航母,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中国国产的常规型航母在2009年开工,预计在2015年完成,而2020年后则开始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这两艘核动力航母属于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
1.4陆军势力(中):短程常规导弹领先,高科技武器是短板
目前,中国军队额裁减到230万人。预备役50万,其中陆军总员额为106万。占总员额比例为46%,主要分属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兰州、成都、广州7大军区,编成了18个集团军(含7个快速反应集团军)及大量不隶属于任何集团军的独立部队。野战部队包括40个师和43个独立旅(含10个装甲旅)。这些部队由42支火炮、防空部队(旅团)以及各类特种部队,侦察、直升机、工程、通信、化学、电子战和高技术部队支援。武器方面目前是以99和96系列主战坦克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第三代水平装备全面形成战斗力,开始批量生产的时期。中国陆军自90年代末期以来组建了许多新型装甲部队,包括一个轻型机步师和3个两栖机械化师。重型机械化部队已占到了野战部队的40%以上,这是10年前的2倍。对比之下,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美国作战师主要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主要编有:7个司令部,10个作战师,美国陆军的作战师分为三种六类: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
中国陆军最著名的武器装备是其极具威慑力的短程常规弹道导弹。中国短程常规弹道导弹的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导弹的战术性能也比较先进。这些导弹采用固体装药并配备公路机动发射架,具有反应迅速、机动性强、命中精度较高(最新型号的命中精度低于50米)等特点,反导弹武器很难对其锁定并实施有效攻击。
中国陆军的最大的问题是主战装备老化和战略机动能力严重不足。美国有近8000辆各型M-1坦克和齐备的辅助装甲力量(而且可以认为其保养是良好的),光从量上中国陆军就赶不上。而且美更加令人畏惧的是近5000架各型直升机的陆航力量,与之对抗的装甲集群,没等与美军坦克短兵相接就会被消耗大半。中国陆军虽然人数和武器数量上领先,但主战武器装备老化并且存在战略机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将成为中国陆军的主要软肋。
1.5空军势力(中):歼10发力,歼-20(准5代)隐形战机给力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空军在中国以前一直用来作辅助作用,并不是主力军事单位。因为中国长期的“固守国土”政策注定了空军的作用是DSMT(防御支援力量)。目前,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是歼-7、歼-8为主,驻扎在全国各个空军基地,后勤补给基地一般驻扎歼-6,歼-11和歼-10,俄罗斯进口的苏-27UK(从1992年开始)和苏-30(从2002年开始)战斗机作为中国空军的王牌是驻扎在比较大的空军基地和福建的一些空军基地,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主力机种仍以歼-7、歼-8-2为主,飞豹是攻击机。轰炸机仍采用轰-6。
火控系统: 是控制射击武器自动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的总称,主要由目标跟踪器、火力控制计算机、系统控制台、射击控制仪、接口设备及必要的外围设备构成。
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生产于战后的上世纪,典型战机有美国的F-80、F-86、F-100和苏联的米格-15、17、19。
第二代战斗机兴盛于1960年代,典型战机有美国的F-104、F-4和苏联的米格-21、23,特点是追求更快的速度。
第三代战斗机在此后不足十年即开始面世,一直兴盛至今,美国的F-14、F-15、F-16、F/A-18,苏联的苏-27、米格-29,法国的幻影-2000,中国的歼-10都在其列,其特点是转为追求更强的机动性,配备了中远程空空导弹,超视距空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
第四代战斗机: 以F-22为代表,它也定义了四代机的四个标准——隐身、超音速巡航(四代低档战机做不到,如F-35)、超机动性和信息能力。
第五代战斗机是目前发展的最先进的一代战斗机,飞机采用内臵武器的隐身设计,同时还带有能降低飞行员工作载荷、提高其状态感知的综合航电系统。第五代战斗机的特点有超声速巡航、低可探测性、使用维护简便等。目前第五代战斗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这两种。其中F-22于2005年12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F-35则正在研制中,于2006年12月完成了首次飞行。2010年初俄罗斯五代机T50首飞,中国的五代机也于近日首飞。中国新研发的歼-20属于第四代战机,也勉强可与F22,F35,T50称作准五代战斗机,歼-20采用了“鸭翼+边条翼+升力体”综合布局结构,把全动鸭翼、边条翼、升力体三者结合一起。
中国战机的心脏-发动机: 中国空军已批准批量生产国产高端战斗机引擎WS-10A,这种引擎已经安装在中国新研制的歼11B 战机上。过去,歼11B 战机上用的是俄制AL-31F 引擎,使用国产WS-10A 发动机代替原来歼10装配的俄制AL-31F 型发动机。但国产WS-10A 比俄制AL-31F 的性能更加优秀,中国将在5年内摆脱在军用飞机发动机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多年以来,中国一直从俄罗斯进口两种型号的发动机;一种是价值350万美元的AL-31型发动机,另一种是价值250万美元、为枭龙战斗机配装的RD-93型发动机。与此同时,中国工程师一直在致力于根据俄制AL-31F 发动机创造出其中国版本。这一原型为AL-31F 的中国国产发动机被命名为WS-13型发动机,同时它还将在未来代替俄制RD-93型发动机。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零件,其加工制造是发动机制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中国已开始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叶片技术攻关,预计2012年之前就可以成功研制出中国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乌克兰斯奇发动机公司可能会中国联合生产第5代航空发动机(中国称第四代发动机),从而联合研制和生产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飞机。目前,中国L-15猎鹰高级教练机采用乌克兰发动机。
1.6凤翔ARJ2支线与C919大客机:中国的大飞机梦
中国已是全球大飞机的主要买家,而支线航空市场更是缺口巨大,2009-2010年中国计划新开工共60多个支线机场工程,投资规模共计达4500亿元,由此将带来对ARJ21等支线飞机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大飞机之梦在凤翔ARJ21公务机上实现了第一步,ARJ21翔凤客机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双发动机支线客机
1.7北斗卫星及探月计划:中国卫星发射技术领先,探月技术落后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目前,我国已熟练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技术,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基本系统的建设,探月计划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步—落月阶段,载人航天活动即将开展。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分为科学、军事及商用三种,按航天器在轨道上的功能来进行分类,可分为观测站、中继站、基准站和轨道武器四类。目前,苏、美、法、日、中、英分别先后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技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已初步形成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截止到1998年,中国已研制成功可供商业发射服务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和长征二号E(捆绑式),中国已成功地进行了44次航天发射,共发射50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包括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17颗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 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这4项原则。2011年4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框架建成。
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我国计划2012年左右使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已成功发射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探月计划: 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全球迄今进行了127次月球探测活动,这127次探月活动中,美国57次,苏联64次,日本、中国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4次、失败63次,成功率50%。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完成探月计划三阶段中的第一步——绕月飞行。2009年,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绕月划上了圆满句号。只有在绕、落、回三个阶段完成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中国发射的第二颗卫星---“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成功。“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 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三号卫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有一部“中华牌”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
1.8中航工业: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梦想,集团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
中国一航: 2008年,为了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一航)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二航)重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被分成了一航和二航。到2008年,一航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二航总资产660亿元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及其它非航空产品等业务。
中国一航是我国最大的航空飞机制造商,强调“军品为本”,拥有完整的军机产业链: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10系列,歼11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PL5、PL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公司近年强调“民品兴业”,中国一航民机和国际民机国际转包业务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基于研制航空飞行器所必需的设计技术、加工工艺和新材料应用的能力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衍生出来的能源、通信、汽车领部件及其它通用机械民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二航: 中国二航成立于1999年,主要业务有直升机、运输飞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制造。公司下属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常州飞机制造厂、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定螺旋桨制造厂
、湘陵机械厂及荆门宏图飞机制造厂等。
中国二航已经研制成功的机型有K-8、EC-120、直-9、运-8、运-12及S-92等,其中K-8由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已出口埃及、孟加拉等多国,市场前景很好。EC-120直升机由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目前,EC-120和直-9已出口马里,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运-12已出口1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88架,市场前景良好。运-8已出口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16架,市场前景良好。S-92直升机由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与中国景德镇直升机集团、中国台湾汉翔宇航开发中心、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西班牙格曼萨公司以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共同中国、美国、日本等合作研制。
综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差距以非原创性年限差距计算为:航天业在深空探测和登月探测核心部分差距较大,约为80年;航空业在大飞机和正五代隐身机以及先进机载导弹核心部分差距加大,约为25-30年;反卫星和导弹防御系统差距为32年;海军舰船技术发展迅速,但装备落后,核心部分差距15,航母部分差距较大,约为30年;陆军常规重型武器装备差距约为20年;轻兵器差距约为8—10年,但与国外轻兵器生产的民营化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