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uxiliang.blog.ifeng.com/article/17969932.html
吴三兴:孔子是个卖国贼:是中国人就应该抵制孔子学院 2012-05-24 17:40:17 归档在 推荐 | 浏览 6969 次 | 评论 19 条
2010-01-21 16:06:33 浏览 2849 次 | 评论 3 条

【图1】“孔子学院”一旦建成,就意味着不断烧钱。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有关方面已在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根据这个消息,某儒教信徒前不久写了一篇《孔子学院“海外热”打了哪些人的嘴巴?》的文章。那个傻逼作者最后神经质地说道:“孔子学院海外热的无情现实,实实在在地打了洋奴们的嘴巴。这一来自洋主子的巴掌,打得洋奴们原形毕露。”
实际上,“孔子学院海外热”是无中生有的骗局,是中国的又一次文化大跃进。而“孔子学院海外热的无情现实”倒是实实在在:孔子学院累计亏损已达几十亿人民币之巨!
2006年的时候,身居美国的薛涌先生即在他的博客上发表文章,批评了“孔子学院”。据他估算,在美国建一所“孔子学院”起码也要几百万美元。中国这样一个穷国,却要大把大把地往富国扔钱,实在让他有点儿想不通。
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消息表明,有哪一所“孔子学院”赚到了钱。那么,这几十亿人民币干什么去了。主要花在了赔本赚吆喝上。大部分被国外赚了,少部分用于养活一批废人。中国的事情几乎都这样:为了个别人的蝇头小利,而慷国家之慨。
2009年,《南风窗》杂志“独家策划”了一期《孔子再出山》的长文。根据此文的介绍,“孔子学院”是一种输出价值观的外交:“根据官方内部某种更为准确的表述,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属于文化外交策略,与中国对外已经有过的‘乒乓外交’和‘熊猫外交’一样,这种外交形式具有民间性、间接性、隐形性和长期性等诸多特点。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清醒而自觉地面向海外并谋求长期的结构性影响。”

【图2】孔子学院世界分布图,将来会有1000所以上。
输出价值观的代价是高昂的。《孔子再出山》一文的用意是,鼓吹政府更多的财政投入。文章写道:短期内学院数量的全球快速增长与高比例的政府财政支出不无关系。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用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经费只有5000万元,此后逐年增加。2006年相关投入增至2亿,2008年的预算则为16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在这方面充分显现了效果。但这些投入与国外政府扶持的文化交流机构横向比较,依然要逊色很多。
实际上,这些“孔子学院”都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校舍、没有教师的“三无学院”。所以,它们基本上无人问津。《孔子再出山》一文隐约透露了“三无学院”的窘迫处境。该文这样介绍了一家比较成功的“孔子学院”:相比于一些出现亏损的孔子学院,张慧晶所在的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境况要好许多。她说,“我们一个班计划最多招收25个学员,但实际上会招收28个,这样就能保证不亏损。”
“孔子学院”巨额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组织的设立宗旨不合法或不明确;其次,其财务状况不透明。实际上,按照现有的运作模式,“孔子学院”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打着孔子的幌子的专门烧钱的名为国有实为私有的垄断性的特权企事业单位”。
可不是吗?今天,一则题为《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中标额达3520万遭质疑》的新闻告诉我们:财政部网站公布中直机构的中标公告,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3520万元。根据中标公告,这个名为网络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的采购项目,采购人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标供应商为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属网站招标,直属机构中标”,其实“孔子学院”背后没有文化和价值观,只有猫腻。
更可怕的是,“孔子学院”这个大窟窿今后不知道还要花费多少纳税人的银纸。《孔子再出山》一文已经透露:“短短4年时间,规模扩张之快,已远远超过原先的拟定计划。这还远远不够。根据一项中长期操作目标研究,孔子学院开办数在全球预计最终可能达到1000所以上,并覆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近500个世界大城市。”
MY GOD!我总算可以说“孔子是个卖国贼”了。大约2500年前,孔子也是这样的:到处游说,从一个国君那里碰壁,再跑到另外一个国君那里哭丧。为的不过是做官发财。他哪里有什么“祖国”啊。美国人富兰克林说过“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孔子说道:“哪里有欺骗,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真正的洋奴,往往以孔子的传人面目糊弄世人。我们抵制孔子学院,是因为我们多多少少还在珍惜这个“中国人”的身份,而暂不甘心成为洋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