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話說民主政治︰怎樣超越治亂循環?

話說民主政治︰怎樣超越治亂循環?

作者:劉軍寧
2012-04-14 02:48:19 
發表評論 [0] 推薦本文 簡體


課程介紹︰在中國歷史中,存在著一個怪圈,即治亂循環。每當文明達到一定高度、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社會便會出現動蕩,將一切清零。

不論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一代代英雄逝去,可誰也沒能真正打破這個怪圈。

今天,雖然民主政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但對于什麼是民主政治,不少人仍有認識模糊之處,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文革”那樣的“大民主”,豈不亂套了?民主素質低的人這麼多,能搞民主嗎?實行民主政治,會不會帶來社會動蕩?民主是西方的東西,談民主是不是崇洋媚外?

對于現代民主,人類已思考了幾百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劉軍寧先生的這堂課,能幫助大家站在更高的基點上去思考民主問題。

自由與責任不可分

在現代政治中,民主與自由緊密聯系,兩個概念需放在一起理解。具體來說,自由是民主的基礎,而民主為自由提供保障,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才能實現最大化的自由。

那麼,什麼是自由呢?在現代社會,自由是指除受良善之法禁止之外的一切事務,公民都有權自主做出決定,但要注意兩點︰

首先,自由與責任不可分,你擁有什麼權利,別人就擁有同樣的權利,個人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道義等責任。自由不等于放肆,不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例如說,任何人都沒有殺人越貨的自由。

其次,自由與權利不可分,任何人只能在有權支配的地方行使自由,比如大字報,你可以在家里貼,但不能在公共場所任意張貼。

民主不是選聖人

按洛克的觀點,政府的建立與運行必須得到公民的自願的同意。執政的權力來自公民。所謂民主政治,就是公民通過定期的自由選舉授權一些人來管理公共事務。

許多人對公共事務不關心,覺得與己無關,誰管都一樣。其實不然,即使是在帝制時代,開明的皇帝與昏君之間,也是天差地別。所以自古以來,特別期盼聖人明君,然而,期盼了兩千多年,真的出現過一個完美的、不讓人失望的聖人嗎?事實上,就算出現了這樣的聖人,他的壽命有限,死了怎麼辦?他的接班人是壞人怎麼辦?如果人們沒有選擇權,那就只能忍耐。

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在于它也許選不出聖人來,但它提供了趕走壞人的制度。

是誰帶來的混亂

在一些國家,確實出現過議員打架、百姓對立的事,有人擔心︰民主會帶來混亂。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次大亂,哪次是民主造成的呢?都是因為不民主才混亂。不民主,人們的自由就沒有保證,社會就存在著不安定因素,對穩定構成威脅,歷朝歷代,統治者想盡辦法來維持穩定,可最終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應正確看待民主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紛爭,議員打架、百姓爭論,可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和利益,而不是不反對民主政治本身。在民主政治初期,議會中出現肢體沖突,恰恰說明議會所審議的議題非常重要,議員們非常在意。打架總比睡覺好。再說,這些吵鬧、肢體沖突只發生在特定場合,社會不僅沒有動蕩、分裂,反而更穩定了。這說明,民主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出路。

素質並非前提條件

對于推行民主制度,有這樣的一種誤會,即︰老百姓民主素質太低,暫時不適合民主。

確實,公民的素質對民主政治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在民主政治下,臣民才能變成公民。公民素質的真正提高,離不開民主政治。正如胡適先生所說,人不可能在岸上學會游泳。換言之,要想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質,必須先有民主實踐。

不知道“素質論”者們想過沒想過這個問題︰中國是文明古國,號稱文明從來沒中斷過,可幾千年積累下來,為什麼老百姓的素質依然太低呢?許多現代國家的歷史才幾百年,為什麼人家的老百姓素質卻比中國國民的素質高呢?

所謂素質,是在特定制度下長期訓練養成的。素質低,這是專制制度的結果,沒有民主,老百姓的素質就會越來越低,那麼,何時才夠實現民主?

事實上,傳統之下的素質並非民主的障礙,也不構成不需要民主的理由。而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從非民主政體走向民主政體的

民主作風不等于民主

應該注意,在日常話語中,民主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制度意義上的民主,另一種是工作方法意義上的民主。

我們常說“這個人很民主”,指的是後一層意思,但這種拋開民主制度來說民主作風,意義不大。即使是秦始皇、希特勒,他們在決策時,也不是完全獨裁,也會找很多人共同商議,也會傾听不同意見,可你能說他們很民主嗎?

在民主制度下,作風不民主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缺乏制度保障,一切便只能個人的作風來決定,那麼就算有民主作風,也靠不住。這才是大問題。用這種靠不住的民主作風,是解決不了制度缺陷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即專制出刁民,為什麼?因為專制統治扭曲人的精神與行為,迫使人們用非常規的時候來自由行事。專制造成心靈的壓抑和挫折,迫使人們采取極端的手段來對付權力。當制度有問題時,人們就會走向絕望。

民主不是陰謀

有的人站在極端民族主義立場上,說我們是中國人,不能學習外國人的東西,甚至把民主看成是西方人的陰謀,目的是把中國搞亂。

首先,中國歷史上發生了無數次大亂,可當時還沒有西方,這說明,在中國,亂的原因,完全來自內部。

第二,現代民族主義也是西方舶來的概念,中國古代只有天下觀,沒有國家觀,現代的“民族-國家”理論是意大利人朱塞佩-馬志尼最早提出的,那麼,可不可以說這也是西方的一個陰謀呢?

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民間思潮,仍然在思想自由的範圍之內。但如果沒有言論自由的環境,再加上少數人推波助瀾,它就很容易被惡意誤導。歷史上,日本和德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都曾走上極端民族主義的歧途,這是前車之鑒。

開明專制行不通

在傳統政治中,對開明專制評價頗高,甚至有人將其看成是適合當代的解決方案,這種“新權威主義”的思路,顯然是歷史的倒退。因為始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如果皇帝越來越不開明了,怎麼辦?就算等到開明的權威,可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在社會與新權威的競賽中,如果新權威不能及時解決問題,社會難道要停下來等他?

有人認為,傳統社會里,個人也有自由,所以不必非民主政治不可。這其實是混淆了事實自由和法理自由之間的區別。

現代人說的自由,是法律保障的自由,一個小偷在沒被抓住前,可以任意偷東西,但我們能說他享有盜竊的自由嗎?即便在開明專制下,沒有法律保障,事實自由隨時都可能被收回。紅樓夢里賈府的命運就是一個典型。當穿靴戴帽的賊闖入的時候,誰也擋不住。

自由之路在每個人腳下

民主與專制,是兩種不同的統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專制主義主張順從,要求人們听皇帝話,跟政府走,絕對服從,認為這是穩定的基礎;而民主主義則認為統治者是為公民服務的,執政者應該听民眾的。在中國過去的幾千年中,統治者一直認為只要民眾一心服從,社會就會變好。民眾也不斷地無條件服從過,但是中國仍然在治亂循環的怪圈里打轉。

所以,上述種種原因,構成了現實的大環境,這讓不少人產生了絕望情緒,但問題是,你不能用絕望來治療絕望。

改變大環境,坐等是等不來的,最好的辦法是從可以爭取的地方去爭取,一點一滴做起,努力越多,希望就越大,越多人參與進來,就越可能避免集體悲劇的結果。

【陳輝整理】



--轉自︰《劉軍寧Blog》,2012-04-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d06fb0102dxxf.html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