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前哨月刊
據《前哨》月刊報導,中共開國元帥葉劍英的公子、曾經擔任總政聯絡部長的葉選寧,當年曾經秘密部署太子黨成員約三千人出國留學,這些人多年之後早已學成,部分已經回國,另一部分奉命定居所在國,已在當地扎根,有些已經事業有成。他們多年來一直等待有著"太子黨精神領袖"之稱的葉選寧的召喚。如今,在習近平即將"登基"接任中共總書記前夕,葉選寧同習近平結盟,並宣布將三千太子黨海內外伏兵移交給習近平指揮。
葉選寧曾被中共太子黨階層以及北京權貴圈內公認為是"太子黨的精神領袖". 葉選寧氣質儒雅獨特,胸中文史基礎厚重,書法繪畫功底深厚,且才思敏捷,聰明過人;而且,他沉穩低調,從不張揚,而且待人誠懇熱情,樂善好施,特別對弱者常出手相助;尤其是他善交朋友,廣結善緣,五湖四海,口碑極佳。在眾多中共高干子女之間,特別是鄧小平、陳雲、葉劍英、王震等幾大元老家族的後代們,相互之間矛盾重重。比如鄧、陳兩家後代從不相互走動;鄧、楊兩家後代雖曾經親如一家,但因為一九九二年的"楊家將"事件便開始交惡。而能夠在他們之間起到調合作用和內部凝聚作用者,便是葉選寧。
一九八四年,葉選寧被任命為共军總政治部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名義上是凱利公司的總裁,其實卻是中共三大情報系統之一的掌門人。
葉選寧以聯絡部副主任、主任身份兼任凱利總裁之後,利用自己的獨特人脈關系很快打響了"凱利"的知名度,錢確實沒有少賺。有了這一大筆預算外資金來源,葉選寧把它基本投入了聯絡部的情報搜集工作。一時間,總政的情報工作勢頭壓過了總參。在擔任總政聯絡部主任期間,葉選寧直接操控指揮,有許多大手筆的動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九九一年五月至六月間,安排共军開國上將、原東北軍張學良的副官呂正操,赴美國紐約探望正在那裡探親的張學良,力邀張學良回大陸探親。
葉選寧在總政聯絡部任職期間的最大手筆動作,是輸送三千太子黨成員到海外留學深造,為今後太子黨執政儲備人材,埋下伏兵。這一行動從一九九零年葉選寧執掌總政聯絡部開始便陸續展開,一直持續到他一九九七年退役仍然還沒有結束。由於持續時間之長、涉及國家之廣、派遣人數之多都史無前例,因而也被視為是中共軍情史上最大規模的"潛伏案".三千太子黨輸往海外的高潮是在九十年代的最初幾年。不知是不是由於葉選寧不喜歡當時執政的江澤民,他的想法是:不希望根正苗紅的太子黨們在當時政壇上過早冒頭,因為時機還不成熟;應該把大批太子黨生力軍轉往海外,一方面深造,充實自己,同時也遠離國內環境,保存實力,以免過早曝光,曇花一現,影響未來真正"太子黨時代"的執政大計。
從"潛伏計劃"實施開始,到如今已經有二十年了。就如同習近平的兩個姐姐一樣,三千送往海外的太子黨早已經在海外學業事業有成,並拿到了所在國身份。其中,約一半人已經返回國內;還有一半人則留在了當地,他們或者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機會,占據了相對重要的位置,甚至打入了當地國家政府或軍方機構、敏感研究所,與軍政界要人成為朋友,建立了自己的關系網,或者是已經自己創下了基業,生意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是這些人都按照當初總政聯絡部的部署,低調生活著,避免出頭露面,即使回到國內也遠離仕途官場。因為他們在等待著"盟主"葉選寧的指令與召喚。
二零一零年十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以批准習近平接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為標志,確立了他在十八大上的總書記接班人地位。習近平的上台接班,意味著"太子黨"全面掌權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始。
據說,葉選寧相當看好習近平,對他的執政寄予了厚望。所以,他最近已經把手下的三千伏兵盡數交給習近平,由習近平來統籌指揮。這些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將會成為習近平最可靠的支持者,他們將會以各種不同方式,全力幫助穩固未來的習政權,為習政權創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