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倒韩风暴宣告启蒙时代的终结zt

倒韩风暴宣告启蒙时代的终结zt

凄凉宝剑篇 于  2012-2-15 16:17:3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韩寒公认的身份归纳来说有三种,作家、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三者分别凸显了韩寒不同时期的公众形象,也清晰地勾勒出韩寒的转型之路。

1999年,韩寒以天才少年作家身份出道,连续推出几本畅销书,2003年,韩寒成为职业赛车手,第一次转型完成不同专业领域的完美跨越,身兼偶像作家和赛车手双重身份。此阶段韩寒的标签:天才、叛逆、偶像。

2005年,韩寒尝试偶像化多元发展,签约环球唱片公司,2006年出版个人音乐专辑,貌似销量不佳,首版即成绝版,第二次转型受挫。

2006
年韩寒接受新浪邀请开博客,内容多涉及赛车和个人生活,2008年开始较多把目光投向公共事件,时政杂评逐渐成为博客主要内容,在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畅
销书作家中,韩寒独树一帜,积极就公共事件发言。时评写作为韩寒带来了许多原本对他的小说不感兴趣的读者,更收获了众多名人学者的广泛赞誉。在纸媒、网媒
和时政论坛的力推之下,韩寒声誉日隆,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第三次转型获巨大成功。此阶段韩寒的标签:自由、独立、率性、敢言、公民。

2010
年,韩寒涉足杂志出版行业,领衔主编的杂志《独唱团》第一辑在重重阻力之下于当年7月出版,狂销80万册,12月,据说已印刷好的数十万册第二辑杂志被迫
销毁,第四次转型在政治力的强制干预下折戟沉沙。杂志虽然停刊,但获得的赞誉和口碑以及销售市场的肯定,再次印证了韩寒的个人魅力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察韩寒的几次转型,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韩寒还只是影响力仅限于青少年的小众偶像,可开发的商业价值有限。但是当韩寒拿起时评这支笔,由小
众走向大众,从偶像明星成长为意见领袖,他的商业价值也伴随名声成倍增长。尤其是2009年,围绕韩寒的正面深入报道和专访频频见诸南方系等公信力较高的
媒体,用意很明显,欲打造一个优质公民的形象,作为“自由民主的世俗符号”引领公众树立现代文明的价值观。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网上评选影响世界
100人,中国网民自发组织人海战术,翻过高墙用拉票刷票的方式为韩寒网上投票,最终结果,韩寒得票高居全球第二。至此,韩寒从偶像韩寒,到公民韩寒,再
到超级偶像韩寒,完成了三级跳的蜕变,媒体、知识分子群体和网络大众合力把韩寒扶上神坛。

韩寒不承认他身处神坛,也曾谦虚地表示,时无英
雄,遂使竖子成名。但是当一个人以有限的付出收获极大的回报,一个人得到的赞誉和欢呼远远超出他的成就,一个人的名声与他的才智有相当的落差,而这一切的
异常都几乎听不到质疑的声音,只有正面的激励,由衷的赞美,宽容的体谅,除了韩寒,谁能找出第二例?

韩寒的时评并不是说见解有多深刻,他
的长处在于文字,最拿手的是反讽。诠释当下的中国,挑战体制的话语权,瓦解伪崇高,戳穿伪正义,反讽简直如鱼得水,因为体制的话语本身是建立在虚假的逻辑
之上,反讽以戏谑、夸张、引发冲突等解构手段更易凸显体制话语的荒诞性,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对荒腔走板的舆论导向有极大的杀伤力。与同样擅长反讽的鲁
迅和钱锺书相比,韩寒的文字没有鲁迅的那种沉痛绝望,他承袭临摹的是钱锺书的轻松调侃,类似于相声中的包袱,计算好了节奏,时不时抖出来一个。


读这样的文字写出的时评,可以从情绪释放中获得相当的心理快感,一种参与了益智游戏的满足。比起以逻辑建筑的理性批判,优点是它更轻松,段子化的警句格言
更易于传播,弊端是在瓦解了体制话语的同时,也部分消减了现实的沉重感。就像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上流传的大量政治笑话,与其说是勇敢的挑战,不如
说是消极的反抗,如同恶作剧。在斯大林时期绝对不容许出现的现象,到这时就变成官方默认允许的常态,这是后极权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直白地说,你在看了韩
寒的时评之后,绝不会产生革命的冲动——对革命痛恨反感的人,用集体散步这个词自行替换——话说回来,天鹅绒革命的手段方式难道不就是集体散步?同样是段
子化写作风格的时评作者李承鹏在拿捏文字情绪的精准度上就差韩寒许多,透过文字可以看出写作状态,他常常会被情绪带着走,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沸腾了,韩寒
则是带着读者的情绪走,游刃有余,收放有度。读者经由韩寒嘲笑了体制,发泄了不满,满足了道义,获得了自我认同。韩寒就像是另一个版本的于丹,提供政治心
灵鸡汤,抚平大众的政治焦虑。

所以不难理解,在对国内政治生态有更深刻认识的人看来,韩寒是肤浅的,有政治投机嫌疑,用路金波的话说,树
政治牌坊,后极权时代言论有相对的自由,只要不触碰底线,就不必承担任何风险,反而会有现实收益,韩寒从2008年到2011年的经历便是证明,他几乎每
一篇博文都会被新浪推荐到首页,偶尔遭删帖,连打压都算不上,更不要说政治迫害。

中国并不缺乏有勇气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关键是更严肃的思
想探讨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几无生存之地,一旦触及到体制根源就遭封杀,有价值有深度的思想没有良好通畅的传播渠道,理性建设无从谈起,剩下的只能是情绪性
的发泄。胡锡进说:“我们要在舆论场不断筑高理性的阵地。”大家都清楚,所谓的极端话语、网络暴民,正是舆论不自由的产物,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喉舌,筑起
的绝不是理性的阵地,而是言论的监狱。有那么多的人追随韩寒,并不都是偶像崇拜,也并非源于他的道德感召力,公众只不过是希望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找到一
个代言人,一个可以替他们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的人。民主体制下,各阶层的利益团体有各自的代言人,民众的利益诉求有表达渠道,有维权机制,有法制保障,
有解决途径,而在当下的中国,这一切都不存在,公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个有影响力的人身上,韩寒因缘际会,成就风云人物。

南方系媒体和众
多名人学者对韩寒的追捧盛赞,本意是打造一个自由民主的世俗符号,这种行为和心态反映的认知是:民众需要民主启蒙,文化改造,素质教育。一句话概括:开启
民智。请允许我爆一句粗口,开启民智这种说法,是最臭最恶心的一个屁!现在还抱残守缺不肯放弃启蒙意识的人,充分暴露了他们肤浅的认知,傲慢的心态。
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67年前,伟大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打败了日本;65年前,中华民国施行民主宪政,直选产生国大代表和立法
委员,差额选举产生总统。62年前,国府迁台后继续推行台湾县市长民主选举,第一任民选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均非国民党党员。24年前,台湾第一次直选产生
中华民国总统。100年来的中国经历战乱已在台湾结出民主硕果,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民智开没开永远不是问题,只要还给宪法所赋予民众的政治权利,民众自
然会在民主实践中学习规则,积累经验,自发生成良性有序的民主法治社会。

可是就在辛亥革命百年后的今天,启蒙意识还在左右着掌握主流话语
权的知识群体的行为,这是很让人愤怒悲哀的现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打造一个自由民主的世俗符号以开启民智,跟体制树立英雄楷模进行宣传导向的作法两者没有
本质上的不同,当然更意识不到其中隐藏的危险。作为一种理想价值观的符号,如果没有圣徒般的牺牲奉献精神,超凡脱俗的严格自律,最终是必然要坍塌的。


寒无法胜任符号这一角色,这个“符号”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这点从韩寒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可见一斑。2011年韩寒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提问如何看待小三现
象,回答道:“世界上没有小三,这个说辞是源于局外人的一种莫名其妙的仇恨……我觉得很多人的感情都是从第三者开始的……婚姻应该是开放的。”这时候的他
已经结婚了。而在2007年凤凰非常道何东与韩寒视频访谈中,何东问,你说爱情应该是安静安全的,解释一下。韩寒说:“安全是女的不能给男的戴绿帽子……
安静是男的要是给女的戴了,女的要保持安静。”有意思的是,在凤凰网刊出的文字版中,后半段就变了,变成“至于安静,很多男的都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比较安
静。”媒体是在维护韩寒的光环还是在维护基本的道德和伦理?

不再一一举例了,韩寒多次在媒体采访时表达类似看法,因为太过坦率反而像开玩
笑,其实不是。道德感薄弱,也不伪装道德感,甚至在结婚后也公开拒绝承担彼此忠诚的义务,鲜明的极端个人主义特征。单纯作为偶像明星,不过是个人的私生活
问题,这无关紧要,但是作为一个传递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符号,这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回避问题,这里还是要厘
清,韩寒到底是偶像还是公共知识分子?偶像参与商业活动无可非议,因为偶像本来就是商业化流水线的产物,但是公共知识分子是在为公众利益代言,就必须要恪
守本分,回避商业利益。你能想象出一个一边代表着公众的良心,一边在商业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哈维尔?

韩寒这几年通过时评积累了极高的名望,
也附加而生了不菲的商业价值,尽管韩寒曾多次表示不会接受商业广告,但从2010年开始,还是通过商业化运作进行了利益收割。仅在2010年的3、4月
份,韩寒就分别为宇舶表、华硕产品和凡客诚品作代言。2011年1月,韩寒通过微博为帝王威士忌代言,活动结束后,又以商业化严重为由关闭了微博。
2011年9月,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在微博上说:“要说成熟,还差5天才满29岁的韩寒让人赞叹。他曾婉拒与奥巴马的会面;光今年就推辞总价三千万的商业
活动(自己还背着几百万房贷);坚持不开微博(“驻场费”己有网站开岀千万价码)。他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一个29岁就超越名利的人,可以走得更
远。”但是仅仅两个月后,韩寒就为雀巢咖啡代言,据路金波透露,代言费超过千万,并再次发布微博称“见证了一个作家成为中国代言费最高的大明星”。即便是
不怀恶意地揣测,推掉三千万的商业活动云云其实也不是什么超越名利,不过是待价而沽。

我不想论证韩寒写时评的动机是为了商业利益,这无从
考证,也违背了善意原则。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公共知识分子不可以滥用公众信任收割商业利益,不能利益名望两头都占。可能有人会说我这是无的放矢,因为韩寒
本人曾表态,并不接受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头衔,也许这是他的真心话,被架得太高,想下都下不来。他在何东的访谈中曾说:“我要是被严刑拷打的话,肯定会叛
变,我觉得我是一个底线很低的人。”讽刺的是,他越这么说,人们越认为他清醒理智,不虚夸不浮躁,反而更加喜欢他,对他寄予更高的期待。


在韩寒的立场,的确没有理由用公共知识分子的高道德标准来要求他,批评他的私生活,指责他没有回避商业利益。但回到前面的分析,韩寒的今天的商业价值正是
人们把他视作公共知识分子的附加产物,这是一个因果链,所以当人们发现自己追随的意见领袖并不像期望中的那么美好,韩寒神话的破灭不过是迟早的事。

2011
年年末,韩寒在博客发表《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观点引发公众强烈质疑。从前每发一篇时评都获得一边倒赞誉的韩寒,头一次陷入了争议
的漩涡。批韩一方认为,韩三篇向体制献媚,迎合了官方维稳的主调。挺韩一方认为,韩寒告别革命,争取自由的表态,表明了韩寒的理性成熟,是“化蛹为蝶”的
进步。

两方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体制变革的路径认识不同,挺韩派寄望自上而下推动体制变革,良性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批韩派则认为改革开
放三十年,政治体制改革毫无进展,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一手抓权,一手捞钱,“摸石头摸上了瘾,不想再过河了”,渐进式改革的许诺已不可
能兑现,因此寄望于自下而上倒逼政权实现政治变革。可想而知,对韩三篇近似向体制输诚的软化姿态,那些曾把韩寒看作自身代言人的人们会产生多大的愤怒。

批韩三篇热潮尚未退去,争论战火已延烧至代笔风暴,一旦韩寒的光环被打破,他就不得不面对公众最严厉的质疑和拷问。从批韩到倒韩,是公众推翻偶像自我觉醒的理性抉择,更是民众对体制变革的政治表态。


三篇的出台,就我个人的分析来看,意味着韩寒的第五次转型。韩寒在2010年之前,一直以拒绝商业化的姿态示人,2010年开始,频繁为商业代言。以批评
体制著称的韩寒成为商业宠儿,其实是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在正常的社会,韩寒的商业价值是由他的知名度和公众形象来决定的,而在中国,则不得不考虑到另一个
重要因素,体制对他的容忍度。汤唯在拍色戒成名之后,为旁氏化妆品代言,不久便遭禁播,原因至今不明。李承鹏也说过,一家企业本有意请他的儿子作代言,但
是受他的连累不得不解约。还有艾末末的事情,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所以韩寒要想保证他的商业价值不在一夕间化为乌有,必须在批评体制的力度上把握好分寸。

2011
年6月之后,韩寒停止更新博客4个月,此时的国际背景,正是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之际,也催生了国内的某花运动,旋即被扑灭。11月更新博文4篇,跟时政关
系不大。11月30日,发布博文《问我》,邀请粉丝向他提问。12月23日,以问答形式发表《谈革命》,24日还是以问答形式发表《说民主》,26日发表
《要自由》。从文章内容看,《说民主》显然是对《谈革命》遭质疑后的仓促回应,而《要自由》干脆抛弃了问答形式,直接对前两篇遭批后进行补救说明。韩寒父
亲后来说韩三篇一年之前就写好了,这样的话,三篇应该是一气呵成,各自成章,不应该出现明显补救的痕迹,更没必要以邀请人提问做足前戏,再以问答的形式发
表文章了。

下面就是我的自由心证了,大家凭自己的分析来判断是否足以采信。韩寒在2011年6月停止更新博客,11月以超千万的价格接下
雀巢咖啡的代言,11月底在博客邀请粉丝提问,12月底发表韩三篇。从这个时间链来看,不排除韩寒借由《谈革命》向体制表明姿态,来换取商业价值保值。他
显然没有意料到会激起这样强烈的反弹,于是又写出后两篇。

代笔风暴的高潮是在2012年的春节之际,奇怪的是各大网站对这一引发很高关注
度的事件均保持沉默,一种解释是媒体在放春节长假,而网站没有新闻采编权。那么春节之后的1月30日,也就是农历初八,韩寒接受专访的第一家媒体是哪个?
新华社。而韩寒曾经说过,他只接受自己喜欢的媒体作专访。新华社专访当天成为各大网站头条。两天之后,也就是2月1日,方舟子才接受新华社专访。之后不断
有消息称韩寒代笔事件媒体接到有关方面指示禁止报道,有实名的媒体人在微博上证明有,但媒体的对外口径是没有。官方保护到底有没有,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寒和郭敬明同由新概念大赛出道,先后成为畅销书作家。两个人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各自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郭敬明转型做了老板,专攻青春小说市场,
产业根基于远离政治和文化的商业土壤,商业帝国已初具规模。而韩寒坐拥远超郭敬明的巨大声望,商业价值不菲却始终有不确定的风险,犹如汪洋中的小船,随时
可能被政治风暴拍打得粉碎。韩寒在博文《我的2011》中说:“如若未来有变故养女儿困难,给李彦宏开车,替白烨磨墨,帮陈凯歌打灯,我都没问题。……在
新年里,我希望我能写的只让我自己更喜闻乐见,不再讨好除了我女儿以外的任何人,想写的写,不想写的就一个省略号。”我认为这是他的真心话。

做了父亲的韩寒不想再冲锋陷阵,于是,他的追随者们哗变了。他本来至少可以保持缄默,却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他也许很想褪下光环,安安心心地去挣钱,但是真的褪下了,就再也穿不回去了。被拉下神坛的韩寒还有多少商业价值?没有意外的话,会是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


笔问题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简单说几句,我认为《三重门》和参加比赛的那几篇确实有代笔嫌疑。方舟子和网友们对《求医》和《杯中窥人》的分析很有说服力,
而且韩寒在不止一个细节上明显撒了谎,比如彻夜读《二十四史》和《管锥编》,没有很深的古文功底是根本看不懂的。还说《三重门》修改不多的手稿是创作稿,
不是誊写稿。这是绝不可能的。网络小说可以做到一稿成,高产写手据说一天一万字,那是因为文字要求不高,程式化套路化,粗糙一些也无妨,《三重门》小说虽
然艺术水平不高,但文字还是很老道的,讲究起承转合,字斟句酌,看得出精心打磨的痕迹,就是老手也不可能不做大量修改。而且跟韩寒同样是一稿成的赛车博文
相比,文字风格和水准截然不同。

这次代笔风暴中,许多媒体和名人学者挺韩寒挺得相当难看,就算真心相信韩寒没有代笔,也不至于彻底丧失水准吧?自作其业,自受其报,韩寒倒了,谁也救不了,想救的恐怕要搭上自己的公信力。

但愿偶像韩寒的崩塌,也宣告了启蒙时代的终结。

TOP

非常到位的分析。一直关注方韩间的笔战。平心而论,在代笔问题上,韩寒很难自圆其说,方舟子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至少在这点上,我相信方舟子。

TOP

分析的不错,虽说未来前途仍然一片黑暗,但是从这次方韩之争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那就是,人们不再会被一些迎合了大众心理的表象事物所支配思想,懂得了质疑和真正的独立思考,不被舆论所左右,哪怕它是以前自己是认为正确的,懂得了真正理性的去为本质而探寻,而不是为观点而维护观点,社会要进步,民智要开启,韩寒就必须从神坛上滚下来
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汗惭神州赤子血,妄言正道是沧桑。

TOP

楼主的意思是在茉莉花期间,韩寒遇到了一些事情,
之后他叛变了?

TOP

分析的是不错,但启蒙终结之语不太认同,拿来作为标题不妥。
百年前五四运动时中国人面临的选择是启蒙与救亡,结果启蒙总是夭折,被救亡占去。这几天网络的热点同样是启蒙(倒韩)与救亡(吴英)。众多家长知道真相、一些韩粉退出,就是启蒙。百年过去,我们还在救亡,启蒙也要继续。

TOP

在中性的立场上分析,确实是篇好文。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方舟子的科学理性精神恰恰是启蒙时代的开启!!!!!!!!!!

TOP

神坛?都是这些不时自己在装神者心中造出来的。意见领袖,公知,也是装神者们拿在手中的标签,以为自己真的是神,给这个那个贴上去的。韩寒根本不须要你们这些,他要飙车,要赚奶粉钱,要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喜欢韩寒好智慧,始终不接受被贴上去的标签,因为来到人间的那一天,韩寒这名字就贴他一辈子,这神坛给装神者们吧!韩少赛车获奖了好多坛子。中国的体制要改革大家都知道,几十年过去了,还要多少年?这一坛死水却被韩寒一石击起了千层浪!这不得不让我们称赞!他就是这样一块还有可能打破神坛的石头。不要用标签去加害他,他那么瘦也背不起你们压给他的十字架,装神者们勇敢地将这十字架背起来吧!我们也会称赞!

TOP

文章写的不错,不过标题党了一点,
许知远 庸众的胜利  写的很好,
只有不是韩寒的粉丝,才不会对韩寒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以至于退下光环时也不至于感觉失望而被欺骗。
我从来都只顶韩寒的博主作者身份,对于只看名著的人来说,我也从来不觉得他是个合格的作家,跟网络写手比高不到哪去,而我不喜欢赛车类体育,所以不知道这个领域,
我是这样看他的:作为一个爱玩的爱泡妞的有点小文学天赋的小聪明的偶像小明星能够冒着点小风险打打擦边球关注民主进程,利用自己的明星影响力吸引年轻人关注这些政治话题,起到了一个真正公民的角色作用,这就已经很好了,比说中国人需要被管的影响力更高的更好色玩女人的成龙要好不知多少倍了。
而且也正是他的文学底子的薄弱和理论基础的浅薄以及不读书的治学不严谨,反而让他的对时政的杂文博文更琅琅上口更普及了,这一点又比秦晖之流的严谨高深的争论文章要更被大众接受,这也是当年tg的宣传队在农民和文盲中比国军要厉害的原因之一。

TOP

韩粉呢,快来替主子辩解,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真是一篇诡诈的经典

十句话都是假话,几乎没人信。九句真话加一句假话,几乎人人信。要命的是,如果那一句假话事关重大呢?
剥去一切的外壳,方韩之争的最核心,不就是韩有没有代笔作假吗?不证这点,放上几百万几千万言的臭屁,扯上民智启蒙有特么屌用啊?

TOP

韩寒不给力的根源在于他无法证实自己,一个写手无法证明自己給偶像看是件很荒唐的事儿。而韩寒那萎缩的样子真叫人无法相信他是真货。至于把韩寒和启蒙联系在一起说,太不靠谱了。中国的启蒙已经被新时期的官场文化腐朽垄断了,中国人自小从父母那儿得到的本该是最伟大的启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岳母刺字看来是出于当时的和谐需要杜撰的,中国应该不会有那样的文化。

TOP

我是倒韩派,别的不多说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