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论:中港矛盾非文化差异而是政经融合所致
特首曾荫权回应近期的中港矛盾事件,认为是文化差异造成,并呼吁香港市民“包容”,他说,香港是包容及开放的社会,有信心港人会包容内地人。他又说香港能感染别人跟随香港做法,认为内地人最终会被港人感染。他举例指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告诉他,曾见到大货车在深圳横冲直撞,但过了香港边境就“守规矩到不得了,见红绿灯会停”,曾荫权认为货车司机如此,同胞亦会一样。
特首的回应,告诉我们一个还不大知道的大陆状况,原来在大陆,驾驶者见到红灯是不会停的,至于将来到香港自驾游的大陆驾驶者,会不会都像王岐山所见到的大货车那样,走在马路上的香港人只有“执生”了。
中港矛盾果真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吗?怎么看都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文明程度差异和公民素质差异。回想五六十年代去大陆,城市街道的干净,人民的守秩序,对儿童的爱护,对老者的照顾,公民素质绝不在香港之下。即使二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笔者与不少大陆来港的访问团接触,他们都斯文有礼,很守香港规矩。现在大陆人的文明素质,绝对是内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
前几天,台湾著名专栏作家张铁志写了一篇文章,讲最近的中港矛盾并联系到台湾开放大陆客自由行政策,文章说,中港矛盾“关键不在于民间文化的冲突,而是北京的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正在侵蚀香港原有的自由与文化”,“投机资本在香港炒房炒高级品炒旅馆房价,恶化香港原本就严重的贫富不均。而为了赚自由行陆客的钱,香港越来越像一个没个性的消费乐园:街上是更多的珠宝店时装名店,书店却得从二楼更往上爬。更严重的是政治的压迫,例如中联办官员和亲共媒体对不同意见的学者展开猛烈人身攻击,让人忧心言论自由空间正一步步缩小。更遑论早已进行的各种以商围政攻势。”
一位台湾作家说出了香港市民的真正感受,而香港特首却不知道市民感受,又或者是故意混淆。香港人并不歧视内地人,不仅不歧视,而且百多年来都有关心内地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传统。八九民运,六四烛光,对刘晓波、艾未未的尊敬关怀,大陆地震天灾时港人的慷慨捐输,在在说明香港人视内地同胞如亲人。
然而,自从大陆实行权贵资本主义后,社会向两极分化,极少数人或贪污或凭着权力关系成为巨富,绝大多数人则陷于赤贫和没有生存保障的处境。大款的比例虽小,绝对数字却很大。来香港消费抢高楼价、旅馆房价,恶化香港贫富差距的内地客,大部份是富起来的一批人。有钱来港生仔的,也不会是贫民。
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由市场来说,当然对来消费人士都应一视同仁。但特区政府对中国政治权贵的谄媚,把平等交易的大陆自由行说成是“祖国的恩典”,把来消费的陆客当财神当米饭班主来拜,这就造成了一些陆客的自我膨胀以致嚣张,不顾香港法制规矩。港人反感,遂有“蝗虫”之讥。我们的特区政府包括平机会,在一些豪宅讲明只卖给大陆人不卖给香港人的歧视政策出台时没有反歧视,在 D&G明言香港人不得在门前拍照而内地人则可以时不吭一声,在孔庆东骂港人是狗时没有回应,一个没有写明“蝗虫”的广告却使平机会急忙发声明说是“讥讽和中伤”,许多人更站在莫名其妙的道德高地说是“歧视”。难道他们看不到广告内文正含有对大陆人“受毒奶粉所害”的关怀吗?
蝗虫论只是言论而不是歧视政策,并没有实际伤害来港消费者包括双非产子者的利益,只是让他们听来不舒服,却会促使他们收敛。蝗虫论也会让现任和下任特首知道民怨所在,而有关民怨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区政府促成的。蝗虫论其实正是针对政府向大陆巨富倾斜而对香港市民漠视和歧视的反弹。因此,笔者支持陈云的意见“让蝗虫飞,起码多飞一阵”,逼政府做事,也让中共对香港的“政经融合”松松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