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英国正在为欧元区崩溃做准备

英国正在为欧元区崩溃做准备





        数月前,欧元崩溃还被认为根本不可想象。但随着形势一再恶化,特别是一周之内意、德两国国债拍卖的“惨状”,这种崩盘的猜测正变得现实起来,并等待一个导火索最后引燃。

  “我们正在准备应急方案。”11月29日,英国财政部金融事务大臣霍班(Mark Hoban)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的确认识到应急方案将起到关键作用。就公共财政和政府财政的状况来看,欧元区形势恶化势必危害英国经济。”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当天发布秋季财政报告时说,欧元崩溃将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在欧洲的债务风暴中保护英国。“我们有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应急计划。”

  当天的秋季财政报告基调悲观,GDP预期增幅遭狠砍,控制政府债务的目标押后,宣布将公共领域雇员裁减人数从40万扩至71万,并将已冻结两年的薪水未来两年涨幅封顶在1%。

  “我们的计划是基于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的预测:在下一年度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低于英国,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欧元区的经济状况。” 霍班对本报说。

  除了英国财政部制定广泛的应急计划,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据说也已指示驻外大使馆和领事馆制定应变计划,包括应对骚乱、社会动荡等极端情况并帮助海外英国公民,以免一旦欧元崩溃,类似希腊内乱的场景在其它国家上演,或者银行账户被困、无法提取现金。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已公开警告英国银行需要对欧元分裂加强应变计划,做好最坏的打算。

  一位英国银行家对本报说,有80多家银行在最近接受了FSA的系统测试,内容包括可能的欧元区破裂对银行资本、流动性和支付系统造成的风险。英国银行没有对欧元区的大额风险敞口,但最近四五个月银行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显然受到欧债危机负面影响。

  针对欧元危机的应急方案是否意味着需要向英国的银行业提供新的流动性?霍班的回答是“不”。

  “欧洲的银行监管机构几个月前有过一个公告,是针对当时欧洲所有银行的状况所发布的测试结果,认为英国和其它少数欧洲银行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注入。”霍班说。

  伦敦的商务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为客户检查拟定的跨境合同:一旦遭遇欧元变故,这些合同有效性会否受影响;跨国公司也纷纷思考或制定出“最坏情况下”的应变计划。

  美林上周末已估算欧元崩溃后主要成员国货币公允价值,全球最大的电子外汇交易平台ICAP也说,它在为欧元可能的崩溃做技术准备。

  巴克莱资本日前所做千人客户调查显示,近50%受访投资者预计至少有一个国家在2012年离开欧元区,35%的投资者认为欧元区分裂会被限定在仅希腊出局,20%认为所有5个外围经济体明年都将退出欧元区。

  “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参与者和实体企业正为欧元区分手的情景定价。”欧盟智库Bruegel主任Jean Pisani-Ferry对本报说,“如果这种期望建立起来,越来越多参与者一开始就定位于自我保护,其后果可能是真的压垮欧元。”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该买欧元了,将来一定涨。要是欧元没了美国人怎么玩金融赚钱啊。

TOP

欧洲的私人账户很安全,
有大量存款和黄金,
个人负债情况和美国人不同,很安全。
现在是政府不安全,不是国家不安全。公共开支减少是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除非发生二战前那段时间的经济萧条(全球性),欧元区才有可能瓦解。
欧元区遇到这种因为政府信用造成的违约只要协商解决,对欧元没有威胁,相反会让今后欧元更加牢固。
这是政治问题,不是实体经济大问题,欧元区的印钞机随时开动。

TOP

回复 3# 黑总统 的帖子

关键是没办法协商解决。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是可以浮动的,那么只要这个国家的竞争力下降(或者其它问题),货币就会贬值,全国人都等于是减薪、削减福利,谁也没处闹事去。
反之,如果不浮动,那么就必须直接减薪、直接削减福利。姑且不论这一过程是否公平(有些薪金和福利是合同规定死的,无法削减),就算可以削减的,被削减的也必然会闹事。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学家讨厌各国利用货币政策为自己牟利,或者说他们认为各国有货币政策是不利的。
结果,他们就支持欧元。欧元区这么大,货币政策自然不可能被一个国家左右,各国也就无所谓货币政策了。
问题是:消灭了货币政策,是不够的。你还得能阻止各国政府乱花钱。而且消灭了各国政府乱花钱也是不够的(因为民主国家本质上都是人民的),你还得让各国人民在必要的时候,随便让你减薪。
其实,随便减薪也是不够的。还得把整个社会经济计划起来.......

TOP

很多经济学家总害怕政府滥发货币,所以要想办法取消政府的这个权力

但实际上,政府滥发货币,祸患立至。任何一个政府,包括独裁政府在内,都会立刻报应不爽。所以不是极度无知(现在几乎没这种政府),或者已经面临灭亡(如抗战危急时期和民国末年的国民政府),否则政府并不会真的滥发货币。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货币量和价值不能随着一个国家的需要而变化,种种弊端丛生。这在古代即是如此。宋朝有铜禁,清朝有因为美洲开发银矿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因为清朝是银本制)。
这些弊端,理论上很容易克服。只要各种物价相应调整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调整物价并不容易,很多物价(广义的,包括物价、税收、工资等等)在心理上是被锁死的。如清政府的”永不加赋“。如果你硬要调整,那么就很容易激起民变,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希腊的抗议就是最近的一例。
因为人们使用货币,就是希望它的价值”不变“。如果政府有权视情况发行货币,固然很可能多发以牟利,但是终究要考虑民心,不会去碰撞民意的底线,让自己垮台。反之,如果政府无权发行货币,货币价值的升降就完全依赖某些偶然因素。
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无法解决的局面:人民反对改变物价,但是不改变又没别的办法。这个麻烦就大了。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12-4 23:0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1-12-4 23:00 发表
但实际上,政府滥发货币,祸患立至。任何一个政府,包括独裁政府在内,都会立刻报应不爽。所以不是极度无知(现在几乎没这种政府),或者已经面临灭亡(如抗战危急时期和民国末年的国民政府),否则政府并不会真的滥 ...


经典哦!

TOP

咸兄 终于发个有用的了。
泰森这厮还是颇有文化的 刻在手臂上的刺青来表达他的素质取向。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