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港生免試內地63高校名單(統戰)

港生免試內地63高校名單(統戰)

內地63所高等院校試行對本港學生豁免聯招考試,並依據中學文憑考試或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擇優錄取本港學生。

內地63所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高校名單:

北京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


天津市: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江蘇省: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溫州醫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寧波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


湖北省: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


廣東省: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汕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商學院、韶關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廣東工業大學、肇慶學院、廣東藥學院


重慶市:西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四川省: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11128/gb11547a.htm

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句,使民主成為必要一一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TOP

现在贴钱给我都不去这些垃圾学校读书

TOP

如今 也是 画文凭的大饼

学校拿来换钱

产业化办学 大学生不少

出来工作一样从头做起
不错过任何挑逗,也不为任何人等候。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

TOP

內地大學免試招港生 與香港教育良性競爭


【明報專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3間內地大學正式設立聯招平台,明年起免試取錄本港文憑試和高考學生,每年學費約為本地大學兩成。過去香港學生若無法升讀本地資助大學,許多人都轉投自資大專課程,但部分副學士教學質素卻參差不齊,如今內地大學的升學手續方便了,不單可給予學生多一條出路,更可發揮良性競爭的效果,鼓勵香港私營大專教育不斷改進。港府應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協助學生解決升學與日後就業的各種事宜,更應鼓勵各方設立獎助學金,好讓清貧學生安心就讀。


過去香港學生要到內地升學,要另考港澳台聯合招生試,只有少數大學會以香港考試成績招生,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早前訪港時宣布,容許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大學,具體實施辦法上周一出台。


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開放政策港人應歡迎


香港教育局宣布,包括一線名校在內的63間內地大學正式設立聯招平台(包括北大、清華、人民大學、復旦等),明年起免試取錄本港文憑試和高考學生。院校來自11個省市,廣東佔27%,每間大學提供30至50個學位專門取錄港生,學額最多3150個,每年學費最高9000多元人民幣,相當於本地大學學費約兩成。


內地大學來港招生,為香港學生提供多一條出路,本質上屬好事,港人絕不應以「內地搶學生」的態度視之。香港的資助大學質素在國際早已獲肯定,加上過去一直有英美澳紐等地的大學向港生招手,所謂「搶尖子」的情早已發生,香港作為開放型社會,面對外來競爭本屬無可避免。香港絕不應閉關自守、故步自封,內地大學對港生的開放政策,港人應表歡迎。


統計處2009年底至2010年初的調查顯示,當時香港共有7.5萬名25歲以下的香港學生正在外地讀書,英國佔25.9%,澳洲佔23.7%,美國佔19.6%,中國大陸則有9.2%(即約7000人)。由此可見,到內地升學本已是港人其中一個選擇,如今在招生手續上提供便利,確實是內地大學與香港學生的雙贏安排。


香港向來面對大學學額不足、自資大專教育質素參差的問題,考獲符合入大學資格但未獲本港大學聯招分派學士課程者,2010年就有6000人,而明年本港將有近4萬名學生在高考或文憑試考獲符合入讀大學基本資格,但全港政府資助或自資大學學位只有逾3萬個,學位供不應求。


由於到英美澳紐等地升學甚為昂貴,清貧家庭根本無法負擔,不少學生被迫轉投本地自資副學士,但這些學位質素參差,不少學生畢業後債台高築,學歷又不獲認同,被視為「次等大學生」,因而對教育制度怨恨極深。


如今內地大學來港免試招生,雖然不能徹底解決香港學生面對的問題,但總算給予學生多一個收費「相對較能負擔」的選擇。香港的私營大專教育發展一直甚為落後,過去更有分析指出,由於本地學生求學位若渴,部分提供自資課程的院校不愁生源,因而未有致力提高質素,甚至淪為學店。如今內地的開放政策可為這些本地院校引入直接競爭,促使它們改善素質,若其課程繼續馬虎了事,學生自會棄之如敝屣。


免試招生只是便利政策的第一步,港府應與內地緊密合作,主動協助學生適應升學生活。過去不少內地學生來港後也面對適應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情緒困擾,香港學生也可能面對同樣處境,必須加以協助。此外,即使內地學費較香港便宜,對部分清貧家庭來說依然是不輕的負擔,港府應與本地財團商討,鼓勵他們設立相關的獎助學金、生活津貼補助等,好讓清貧學生無後顧之憂,努力上進。


港人應放眼大中華

升學助建內地人脈


內地不同院校聲譽差異甚大,亦非所有香港大機構都承認內地的學歷,港府最應做的是盡量把信息透明化,讓學生在決定報讀前,清楚掌握課程及學歷到底獲得什麼機構承認,能否銜接相關的專業資格考試,讓學生清楚了解後方下決定,避免浪費時間與金錢。

香港學生的眼光不應只停留在香港,而應放眼大中華,到內地升學有助建立內地的人脈關係,甚至可選擇直接在當地就業,在內地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不失為一條好出路。


http://news.mingpao.com/20111205/mra.htm

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句,使民主成為必要一一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