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观察:成败均系李长春
文章日期:2011年10月2日
【明报专讯】国庆节来临,新闻联播报道了几个基层工人的工作,泛泛而谈毫无深度,一看就是应景之作。所谓应景,本来也是应该的,这些基层工人为国家建设贡献了青春,贡献了智慧,当然值得在庆祝国家成立纪念日报道一番,但为了应对“运动”的报道,则可免则免。
无休三倍工资 领导人停慰问
其实,每到重大节日,媒体报道基层工人是中共的传统,过去每到大年三十,领导人都会到最基层慰问工人,炼钢厂工人不能停休、电厂工人要保障人民用电、环卫工人要保证街道清洁,值得领导人慰问,媒体报道也是反映现实。但自从全国执行法定假日工人不停休可享受三倍工资,以金钱做补偿以后,领导人就无需关心工人了。媒体对基层工人也不关心了。
中共以搞运动起家,新闻报道亦然。中共十六大召开不久,主管宣传的李长春提出“三贴近”(贴近实际、生活、群泷),新闻媒体也曾应景一番,一时间以老百姓为主角的报道充斥版面和电视荧幕,但运动过后,连领导人也绝口不提“三贴近”。一切回复“正常”,新闻联播尽是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以官位大小来排列新闻重要性,即使胡锦涛与一些小国家元首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多少周年也可以放头条播两分钟,成为饭后小睡的催眠剂。
六中“走转改”报道基层是时机
而今在本届政府结束以前,十七大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且是要讨论文化建设的当前,又提出“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于是就出现了文首所说,报道基层的一幕,一些本来应该做的事情,需要“运动”来时才去做,运动一过,烟消云散。可谓之,成也运动、败也运动,或者说,成也李长春、败也李长春。
阮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