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还是动口?
苹果日报
笔者经常说,香港的问题大多是全世界独有的,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民主有自由,一类是无民主无自由,香港却是另类,是无民主有自由。当然,无民主有自由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机制,它是必然会向前两类演进的,究竟香港会成为有民主有自由的地方,还是无民主无自由的地方,就要看香港人有多大的决心了。
无民主有自由,结果是政府在小事让步,大事企硬。小事如派六千元,政府是不会和你拚命的,大事如普选,因为毋须向港人负责,所以可以不理民意。但因为我们有自由,所以反对派的声音是压不下的。虽然我们的警察已公安化,但司法系统却还是比较独立。你可以大规模地拘捕反对派,却不能保证法院会和你同流合污。这种种因素,令政府必然地弱势。其实,要解决政府的弱势,一个方向是全面大陆化,一个方向是全面民主化,前者是香港民意所不能容忍的,后者却不是共产党的一杯茶,所以香港政府的弱势就成为香港民意和共产党的恐怖平衡下的必然结果。
早前的替补机制风波,因为李克强事件而转冷,但却因为两场谘询会的举行而再度加温。而因为谘询会的场地有限,所以必然会引起争执。即使多开十场廿场,争执还是会存在。我们又看看为甚么在外国是没有这些争执。在民主的国家,人民可以用选票表达他们的意愿,即使不是公投,但人民可以用选票惩罚不按他们意愿投票的议员,所以根本不必在这些谘询会表达意愿。在独裁国家,谘询都是假的,没有人会为这些假谘询而争执的。香港又如何?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次谘询是假的,但又认为政府会藉谘询会支持人数众多而宣传他们的机制深得民心,此所以即使是假谘询,反对派也要争取在那里发言。
在第二次谘询会期间,因反对派入会场而引起冲突,但我们要问,为甚么只见反对派要冲入会场,而不见保皇党要冲入会场?这可能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反对派比较暴力,第二个是保皇党都入场了。而在第一轮抽出五名发表意见的市民,全都是保皇党的,似乎是支持了第二种说法了,当然,反对派也是比较暴力,但为甚么保皇党不大暴力?因为保皇党已行使制度上的暴力,毋须肢体上的暴力了。
林公公在事后说香港是文明社会,应该动口不动手,但动口而能获得成果的,只是权贵的特权。平民百姓,只能有两个选择,动口而无成果,又或是动手而有机会获得成果。当然,动手是要承担后果的,但观乎世界上文明的进步,又多先动口,再动手的。套用蒋总统中正先生的说话,动口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动口,动手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动手。但政府似乎是在一步一步的逼我们走向最后关头。
李德成
公开大学电脑系副教授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9-5 22: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