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是指1989年6月3日晚上至4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附近及通往广场的道路沿线,共军与民众爆发的流血冲突。广义来说,它也可以指从当年4月下旬起,在天安门广场发起长达两个月的学生运动,引发全国示威,最终以北京宣布戒严、军队武力镇压、大批民众死伤与流亡及军人伤亡而告终。
学潮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猝逝引发[1],北京学生的悼念活动,数日内演变成全国示威,群众高呼反官倒、自由、民主。初期中共中央对处理学潮未有一致看法,党内开明派与保守派有截然不同的演绎,一方面《人民日报》在1989年4月26日发表四二六社论,将学潮定性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动乱”[2],引发学生极强烈回响,但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5月4日发表五四谈话,肯定学生的热情,纾缓学生不满。
抗议示威活动从4月15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共持续七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最终派出军队镇压。各方报告死亡人数由百多至数千不等,未有准确数字,政府随后大举缉捕示威者,时任总书记赵紫阳及多名高层领导人下台,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事件中成立。
至今,六四事件依然是一个极敏感的话题,尤以中国大陆为甚。各方对六四的看法存在尖锐矛盾,同时“平反六四”的呼声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