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杀鸡焉用宰牛刀?——增兵内蒙的另类解读

杀鸡焉用宰牛刀?——增兵内蒙的另类解读

作者:宝音满都
因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牧民反对乱开矿,抗议生态破坏,导致两人死亡,触发蒙古人的大规模和平请愿行动,惊动呼和浩特和北京高层,坚持“两手都要硬”策略,一面抓捕凶手,表示从快审判,一面高价收买当地牧民,试图最快平息风波,眼看事件就要出现收尾迹象,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突然又传来增兵内蒙古的消息,据说驻防河北保定的第38集团军和驻防天津的武警部队,火速调往内蒙,而且开始在部分地区施戒严,封锁学校和机关大门。虽然调兵遣将的消息未经官方证实,但鉴于同类事件往往秘而不宣,而且以前内蒙两次军管有过教训,因此,我们蒙古人仍然把它看做十分重要的异常动态,有必要唤起全中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密切关切。

首先,我们要问:调派野战军来内蒙有必要吗?北京的胡锦涛和内蒙的胡春华不可能不知道,内蒙的蒙古人不但占人口的绝对少数,根本没有与当局和汉人发生武装冲突的能力与意愿,而且我们蒙古人性格向善,温和好客,许多人笃信佛教,不记仇不杀生。即使在文革当中被滕海青挖肃所谓“内人党”关押了几十万人,害死两三万,也没有组织过一次武力抗争,只不过痛哭流涕,跑到北京上访告状而已。就说这次家园被毁,忍无可忍之下游行抗议,不也是通过合法手段,和平示威吗?养着那么多特警还不够用?对于我们这群不可能威胁到北京政权的善良百姓,为什么要调兵遣将,大动干戈?而且把装备最精良的38军机械化师团,派到内蒙去对付和平请愿,这不是你们汉人常说的“杀鸡用牛刀吗”?要知道,38军可是共军的王牌主力,以保卫首都为己任。难道内蒙草原这点风吹草动,居然能威胁到金銮殿上的龙床宝座?是不是有点神经过敏,草木皆兵的味道?

其次,我想提醒:不要忘记过往的历史。联想到内蒙曾经有过两次调兵遣将和军管戒严,我们感到,这次大军调动的因素也不单纯。很可能跟上两次一样,是上层有人,要利用内蒙的“茶杯风波”大做文章,兴兵布阵,从而在中央的权争当中占据有利地势。记得1967年初,中央颁布八条决议,宣布内蒙军区在支左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当时内蒙军区不服气,在个别老帅的授意和支持下,试图抵制八条,而且派人去北京大闹龙庭,于是触怒周恩来、林彪和毛泽东,下令调派69军和铁道兵进驻内蒙,对自治区局部军管戒严,大刀阔斧改组内蒙军区。其实质,是毛、林、周等文革左派,针对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帅们的一次权利斗争。第二次军管,发生在中共九大(1969年春)召开之后。当时内蒙因挖肃“内人党”残害的蒙古人太多,天怒人怨,出现无政府主义乱象。此时中央的毛和林分道扬镳,开始新一轮权斗。林彪趁机发布“一号命令”,对内蒙实行全面军管,从山西、河北等地,调派更多野战军进入内蒙,中止内蒙革委会党政机构的运作,一切权力收归“前线指挥所”(简称前指)。表面理由是“准备打仗”,要保卫北部边疆,和苏修蒙修决一死战。其实掩盖的是毛泽东和林彪的明争暗斗。备战的结果,只是中苏边界有点小打小闹,中蒙边界平安无事。等毛、周斗垮林彪之后,“前指”没用了,军管也撤销了,一切恢复正常。

第三,目前内蒙形势诡异,或许预示大变局山雨欲来,令人不无担忧。根据前两次的历史经验,好像每次调动军队来内蒙,都有上层权力斗争的影子。如果历史在重复,会不会38军来内蒙,预示着边境上要有事?因为媒体还同时透露,北京想把蒙古人的抗议行动,和外蒙古的“调拨离间”挂上钩。这又是另一种误导的说法,因为外蒙和俄国,现在跟中国的关系空前友好。外蒙朝野对内蒙的事情情趣缺缺,总想跟内蒙保持距离,甚至把外逃过去的蒙族青年,抓住以后引渡给内蒙公安。说他们要挑拨内蒙闹事,简直是天方夜谭。假如北京上层有人要把事态搞大,甚至给外蒙栽赃,闹起一场边界武装冲突的话,那十有八九,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谋略。真正的意图,很可能是利用“外患”当借口,转移全国注意,为内部残酷镇压制造舆论与合法性,伺机搞垮政敌,全面夺权党政军大权。

但愿我宝音是杞人忧天,喝多了说梦话,对空穴来风做了一番扑风捉影的解读。如果我真错了,那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 Thursday, June 02, 2011

TOP

蒙古人性格向善,温和好客,许多人笃信佛教,不记仇不杀生?

这个笑话不怎么好笑……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最近了解到内人党的事情
再毒的紅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TOP

回复 2# 总书记 的帖子

平心而论,多少沾点边。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一不小心,又嚷嚷起成吉思汗来了。但是,蒙古人和成吉思汗时代相比,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大体上讲,成吉思汗的时候,蒙古人还信仰他们的原始宗教,但是到后来,就改信其它主流宗教了,比方说,察合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后裔,改信伊斯兰教,长期统治中亚很多地方的穆斯林。内外蒙和北疆(以西蒙古准噶尔部为典型)的蒙古人基本都信奉佛教。
更消磨蒙古人杀气的,是清朝的蒙古政策。清朝对蒙古各部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最亲近的,给予种种好处;最危险的(如准噶尔部)全数屠灭,不留一人;比较危险的,则限制其人口,每家只能留一个男丁,余丁一律出家。清朝积极利用佛教来控制蒙古人,大大消磨了蒙古人的锐气。
余丁出家政策,表面上看还不如独生子女政策残酷;因为出家了,其实也没人盯着你守戒,一旦在家的兄弟亡故(这种事经常发生),还可以马上还俗。(那个著名的格尔丹,就这么出家还俗过,虽然跟清朝没关系)但是,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就是性病。因为喇嘛不能结婚,就只能胡搞,结果性病就成为社会灾难,导致大批人死亡。
总之,清朝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大大消减了那些剽悍的蒙古部族的人口,并用佛教和物质笼络消磨了剩下蒙古人的锐气。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6-4 03:00 编辑 ]

TOP

蒙古人的悲剧

蒙古人的悲剧,在于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能成为一个“正常”民族。我不是提共产党开脱,我下面只是想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蒙古人的情况,这不意味着蒙古人就活该被剥夺。希望作为大家了解事态的背景。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喝醉了连父母都不认识,什么事都能耽误了,就太不好了。如果不能不喝醉,那么每个月最多喝醉两次。当然能喝醉一次更好。当然,一次也不喝醉最好。不过,哪儿找那么好的人呢?
成吉思汗的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他的继承人:次子窝阔台(长子术赤不是亲子,而且死在前头了)就是因为饮酒过度而早死。
蒙古人酗酒成风,导致了人丁严重不旺,直到今天仍然如此。而清朝的阉割性的蒙古政策,以及国民党、共产党(苏共、中共)同样不怀好意的蒙古政策,更给蒙古人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TOP

以外蒙古论(外蒙古因为独立,所以更容易体现出蒙古人的民族习惯)。
因为外蒙古有丰富的资源,所以外蒙人是可以获得“发钱”这种福利的。一般认为,蒙古人的消费欲望不高,“有酒有肉就满足了”。这样一来,可想而知,他们也不愿意从事那些资源开发的辛苦劳动;反过来,资方(往往是外国人,包括中国人)为了效率起见,也不可能愿意雇用蒙古人。就算迫于外蒙政府的政策,不得不雇用部分蒙古人,也会像中国新疆的企业雇用维族一样,不指望他们干活。
一个离开了辛勤劳动的民族,肯定人气不旺,这一点无论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从八旗子弟来看,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酗酒的习惯导致雪上加霜了。蒙古人虽然信奉藏传佛教,但与藏族不同,蒙古人骨子里却仍然是世俗民族。所有这些特征,直接指向的两个字,那就是“灭亡”。

TOP

所以,对这次内蒙古事件,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本来只是牧民跟汉人企业的冲突,这个不是不可以通过“严惩凶手”“给钱”来解决的。一方面因为那些地方的利润很大,有钱可给;另一方面因为官方总比忌惮汉人更忌惮少数民族。这个事本来可能很快解决的。
但是,事态迅速转为蒙古学生和政府的对立,情况就难以收拾了。就算能用武力一时压下去,心理影响也是长久的。
为什么会这样的?
蒙古民众,对这种混吃等死式的“灭亡”,其实不是很抵触。(八旗子弟对自己的没落很抵触吗?)但是青年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当然知道民族灭亡的危机,而且不会接受。所以,他们想奋起。
别问我他们应该怎么奋起,哪怕没共产党跟他们作对(外蒙古就没有啊),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也许他们能够绝处逢生,或者,至少留下光辉的痕迹。
别的我就不知道了。over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6-4 03:10 编辑 ]

TOP

蒙古人性格向善,温和好客,许多人笃信佛教,不记仇不杀生?
放屁。。。。。。。。。。

TOP

GCD内乱了
喜欢奢侈旅游的色驴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