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牛奶,谎言与内幕

牛奶,谎言与内幕

牛奶,谎言与内幕 fficeffice" />

作 者: (法)苏卡 著;王怡静 译


出版时间: ffice:smarttags" />2008-10-1


字 数: 205000


版 次: 1


页 数: 221


出 版 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开 本: 16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9787811371550


定价:¥24.00


内容简介:


通过长达5年之久的研究与调查,蒂埃里苏卡(Thierry Souccar)向读者展示了近70年来,法国乳品业游说团体是怎样将一种边缘性的、不为人所熟知的食品缔造成为现代饮食中不可动摇的支柱食品的。披着由营养学家们赋予的骨骼健康不可或缺之食物的外衣,乳制品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真相。


作者以调查和研究为支撑,披露了有关乳制品营养理念方面的误区。究竟牛奶的营养价值几何,喝牛奶是否越多越好?本书将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数据,告诉读者真相。


本书作者的意图并非告诫读者摒弃牛奶,远离牛奶,而是希望读者在了解牛奶真相之后,在消费牛奶时保持清醒客观的态度,远离工业化带来的文明病。作者对于牛奶产业发展历史的阐述引人入胜;对于牛奶可能引发的疾病的描述详尽细致。相信注重健康饮食、钟爱身体保养的您一定不会错过!
继上书出版后又一打击牛奶业的文章>>


声明:本为为转载,作者:民主还远吗。
牛奶危害健康,是当代世界新营养学的共识
。然而,尽管国际上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多得汗牛充栋,中国民众却一无所知。牛奶的真实面目至今迷雾缭绕。应该说,信息技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得悉事实的真相是并不困难的,但真相一旦伤及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问题则绝非简单。
2006
年底,有一个叫林光常的台湾人在电视上公布了牛奶的危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光常">林光常ersonName>先生妙语连珠,影响不小。一时间,沈阳、长沙等地的牛奶销售量直线跌落。据说沈阳地区每天销量骤减80吨。
近年来,中国奶业旋风飙升,异常火暴,蒙牛液体奶销量雄冠世界第一,一举盖过已萎靡不振的西方奶业。这无疑依赖于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神话。林光常却将神话捅穿了一个窟窿。
一场护卫神话的保卫战在全国骤然间打响。电视、报纸、互联网对林光常群起而攻。十五个营养学、食品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披挂上阵,联名撰文严斥牛奶有害之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发展中心宣布牛奶致癌论属于谬论。中国奶业协会牵头组织召开牛奶研讨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齐聚一堂,怒讨牛奶有害论。与会专家怒不可遏,声称要与林光常当面辩论。
可是,没有一个专家真的与林光常当面舌战。林光常的声音被封杀。电视屏幕再也没有林光常的身影。林光常2007424的反驳文章发不出来,无人知晓。不久到处传言林光常是骗子、假博士。
林光常是什么人物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他说的一句真话,举国如此一遍恐慌,确实滑稽可笑。林光常不过是个传话筒子——把某些人认为应该传封锁的信息传给了中国人。专家们如此愤慨要进行辩论,为什么不找牛奶有害论的真正创说者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贝尔">贝尔博士对阵,只要驳倒有当代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之称的坎贝尔,推翻西方各国科研机构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及结论,即可以扬名天下,又可让全世界都相信喝奶有理,岂怕伊利、蒙牛、三鹿没人喝!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来,营养学有突破性进展,关于牛奶的研究已累积大量文献,下面我信手拈几则关于牛奶致癌的研究报告。
2004
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的研究,研究证明,大量饮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13年调查,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
2004
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奶制品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奶制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统计分析发现,每天从奶制品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维生素D3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几乎不食用乳制品的男性相比,经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高出6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饮用牛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是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1.52倍。
好了,用不着过多罗列了。在此,我很乐意讲一个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与读者分享。英国地质化学家简·普兰特五十岁的时候患乳腺癌,虽然经过无数次治疗,十年间癌症总是不断回来与她作伴。当第五次复发的时候,一个半个鸡蛋大小的硬块长在她的脖子上,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绝望而又坚强的普兰特教授不再相信医生,相信医生也没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阅读最新的医学论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过中国,那时中国农村妇女不喝牛奶而几乎没有人患乳腺癌,从而得到启发,戒掉每天必吃的两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肿瘤在六个星期之后奇迹般的消失了。普兰特教授是英国地质局的首席科学家,同事们目睹了她反复患病到痊愈的曲折过程。当同事们的亲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时候,都纷纷来向她求援。普兰特教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愈。为什么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够治愈癌症?普兰特教授下功夫进行研究,她得出结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产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自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数倍至数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险当然就很厉害了。她认为牛奶的危害比香烟还严重。
善良而乐于助人的普兰特教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课题,特意写了两本书《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与乳腺癌教程》,还创办了宣传网站,网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浏览。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新谷宏实(美籍日本人)经过四十多年的行医实践,以医疗实证为依据,充分证明牛奶会导致妇女乳腺癌。他发现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爱喝牛奶的女人。新谷宏实教授在当代医学史上有突出贡献,他创造了医治无数癌症,而没有一例复发的医疗奇迹。他有什么法宝能够使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再复发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诉人们,他的法宝就是在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之后,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鱼蛋。
牛奶为何会导致多种肿瘤病变?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是癌病学的研究权威,特别在致癌学研究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曾被美国癌症研究所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他的研究给人们找到了答案。坎贝尔证实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其致癌能力甚至超过化学物质。他说: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哪些蛋白质有比较强的促癌效果呢?一个是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这种蛋白质促进各阶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细胞,使更多危险的致癌物衍生物结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变反应,使得细胞突变为原癌细胞的可能性增大,这些细胞一旦激活,就会形成更多的肿瘤。


牛奶致少年儿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还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于篇幅本来不想谈这个问题,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终身难治,一个孩子一旦变成 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后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谈。牛奶是如何使儿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贝尔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作过论述,我把论述摘录如下:
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种破坏性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它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艰难的经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和我们的膳食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每天摄入的奶制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诱导I型糖尿病的发生,很早就见著于文献。其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
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不长就开始喂以牛奶蛋白质,很有可能是婴儿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质。
牛奶进入小肠后,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对于某些婴儿来讲,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于是这种原初蛋白质的氨基酸小链或片断就存留在小肠当中。
这种没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质片段被吸收进了血液。
免疫系统识别了这些片段,将它们作为外来的入侵者,并开始破坏它们。
不幸的是,这些蛋白质片段和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完全相同。
免疫系统丧失了识别牛奶蛋白质片段和胰腺细胞的能力,并开始攻击两者,导致儿童的胰岛素生成功能的破坏。
12个国家的14岁以下儿童中,牛奶摄入量与I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线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牛奶摄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兰,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的平均摄入量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值是非常低的。
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问题,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指出,牛奶除了导致癌症和糖尿病外,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贝尔说: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自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奶农,奶场主,奶制品企业的员工,牛奶是他们的饭碗;奶品制造商,奶品销售商,奶品包装商,牛奶是他们的摇钱树。他们又怎么能面对这样的现实呢。
我也不希望这是事实。可是令人沮丧得很,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够证明牛奶没有危害。
谈到牛奶的无情现实,坎贝尔说:我本人是在奶牛场长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长大的,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事实。


牛奶越喝越缺钙
这个问题可以讲两点。
(一)牛奶含钙并不高。100牛奶之中含钙110豪克,而100海带钙含高达1177毫克,钙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许多蔬菜的钙含量远远高于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钙量比牛奶高过9倍,蕨菜的钙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头菜、小白菜、油莱、苋菜的含钙量比牛奶高1.53倍。在蔬菜中,红萝卜的含钙量算是比较低的了,但100红萝卜也有33毫克钙,比牛奶的钙少不了多少。随便挑一种绿叶蔬菜,钙含量都不会低于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会缺钙。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为西瓜比芝麻大。人们选食物补钙,假如面前有海带、豆腐、牛奶,人们很可能径直选牛奶,而不知道选择价廉物美、含钙丰富的豆腐海带。是人们智商不如孩子吗?不是,是人们误信一句每天都在重复的谎言牛奶补钙
(二)喝牛奶反而会缺钙。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个国家——美国、芬兰、丹麦、瑞典,缺钙最严重。在这些国家发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厉害的美国妇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钙。西方科学家在非洲调查,发现非洲斑图妇女从来不喝牛奶,钙质的获取完全来自蔬菜。斑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每个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亲们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钙,但斑图妇女并没有缺钙。
三十年前中国人很少喝牛奶,特别是农村人口从来不喝牛奶,而缺钙的情况闻所未闻。八十岁的老农民能挑很重的担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坚。
从上述事实可知,正常饮食五谷蔬菜的人根本不会缺钙,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现缺钙。因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体液、血液变酸性,呈碱性的钙元素便从骨头里溶出来,以中和酸性,钙完成使命后,变成废物从尿道排出来。钙这样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体质越严重,钙流失就越厉害。可见,越喝牛奶越缺钙。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
牛奶连牛都不能喝,这句话似乎说得太过分。但是在中国而言,这句话绝对不会错。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上有大量鲜奶,乳汁浓郁,没有掺水,走近牛奶就能闻到飘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说这样鲜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对的。然而,中国的奶品市场哪里有这样的鲜奶呢?中国市场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确实牛都不能喝,甚至会把牛毒死。
爱丁堡的约翰•汤姆森曾用孪生小牛作试验,一只喂鲜奶,另一只喂加过工的奶,吃鲜奶的小牛生长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内死亡。试验重复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样的结果。
国际知名营养学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选择健康》中说: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犊会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小牛犊通常在八个星期之内就会死掉
著名医学家新谷弘实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销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来哺育小牛,那么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学家研究认为,加工奶经过均质化工艺和高温灭菌处理,乳脂和生物酶被破坏,并变成了有害物质。这样的奶实际是一种变质物。牛吃了吸收不到营养,并会慢性中毒,不久就会死亡。
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严重。例如大米、小麦、甘蔗原本是很好的营养食品,但经过多道工艺加工成精大米、精面粉、精白糖之后,就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会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体非常需要的营养,但如果将植物种子中的脂肪用压榨法榨出来,脂肪就变成严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国政府建议人们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过25,无论是从动物、植物里加工出来的油都是一样。
食物保持天然状态越完整,营养就越丰富,而对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对营养的破坏,甚至会把好的食物变为毒物。最好的牛奶无疑是那种加工少、没有掺入饮用水和化学物质、保持天然原状态、溢出天然奶香的制品。
中国奶业的奶制品的加工已严重背离食品应尽力保持天然营养的原则。奶制品的加工程度实在令人不安。走进超市就会明白一切。蒙牛纯牛奶含蛋白质2.9 ,是市场上含蛋白质最高的唯一品种。蒙牛牌其它品种的奶制品含蛋白质一般只有1,其他品牌的奶制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为之称奇,历来被人们视为含蛋白质高因而营养高的牛奶,其营养价值竟然低于白菜。白菜含蛋白质1.5,比含蛋白质只有1的牛奶高50%的营养,并且白菜的钙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白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学物质。据厂商在包装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种:阿斯巴甜、氨赛蜜、库拉索凝胶、FOS|IMO、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钠、纽红、红曲红、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糖、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日落黄、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造化学物质,真的能吃吗?
现在据奶品厂商宣称他们的牛奶经过1100道工序。难怪市场上奶制品五花八门:高维高锌奶,高纤高铁奶,高铁高钙奶,高钙高锌奶,高锌高纤奶,特仑苏奶双蛋白奶舒化奶双核奶儿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钙奶。即使是能吃的好东西,经过如此折腾,还能吃吗?!
2006
6月蒙牛乳业与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共同发起公益一个行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即令牛奶没有危害,喝一斤市场出售的牛奶,仅能获取5蛋白质,岂不把人饿死,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违抗自然遭天谴
大自然创造万物与生命。每一种有生命的物种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则,如果违反,必然衰亡。
各种天然动物都按照自然律进行饮食和生活,所以能够精力充沛地活着,活到自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180岁,但是,人总是自作聪明违反自然规则,因而人总是过早死亡,没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产奶。每种动物的乳汁都是专门用于哺育自己的新生后代,没有一种动物过了哺乳期之后继续饮食乳汁,更没有一种成年动物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的奶。
人类婴儿长到两三岁时就应当彻底断奶。母亲停止分泌乳汁和婴儿体内的乳酶彻底消失的生理变化,精确地发生在同一时期,足见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然而,不少人偏偏要违抗自然,并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种动物(牛或羊)的奶。因而这些人遭到天谴。
由于人的肠胃里缺少乳酶,喝下牛奶之后的结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质残留在人的器官内,成为病菌绝佳的繁殖场所,由这个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剥夺婴幼儿的生命。牛奶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紊乱,常常引起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的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引发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种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赐给小牛崽的特殊礼物,很利于小牛崽快速成长而又不影响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这种激素就会贻害无穷:早熟,笨脑,短寿,促发各种癌症。请看下面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严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岁就来月经,小男孩的鸡鸡却很小很小。据重庆晚报报道:市儿童医院性早熟门诊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儿二三十例,到1998年约300例,2004年达到1000多例,2007年将接近2000例。
(二)笨脑。国际著名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先生在《从胎内开始的育儿》中说:牛奶不仅会对身体,并且还会对大脑起到坏的影响。生下来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闭,或是不会说话,大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原因:怀孕中的母亲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美国;鲍尔曼博士1980年发表论文《牛奶与思维障碍》,介绍了牛奶对5位精神病人的损害案例。患者多年来意识错乱,情感冷漠,记忆减退,心理效率低,思维偏执,体力下降,易疲劳,其中两人被迫住院治疗。但一旦停食牛奶后,四人痊愈,一人病情好转。
(三)缩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细胞分裂繁殖,无疑将使细胞提前衰老死亡。虽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长得高一点,高23厘米,但是,这是用生命作出的交换。
(四)激发癌细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几乎与每一种癌症都有关联。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后,从此体内各种细胞自行生产IGF-1激素,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后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证明牛奶不适宜人类。人类的体内有五千多种不同的活性酶,几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体却唯独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许多人一喝牛奶就呕吐,腹泻,消化道发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长期患肠道疾病,粪便连绵,到几个大医院求诊无效,但停食牛奶之后,很快痊愈。
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sulin-like_growth_factor_1

Diseases of deficiency and resistance


Rare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inability to make or respond to IGF-1 produce a distinctive type of growth failure. One such disorder, termed Laron dwarfism does not respond at all to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due to a lack of GH receptors. The FDA has grouped these diseases into a disorder called severe primary IGF deficiency. Patients with severe primary IGFD typically present with normal to high GH levels, height below -3 standard deviations (SD), and IGF-1 levels below -3SD. Severe primary IGFD includes patients with mutations in the GH receptor, post-receptor mutations or IGF mutations,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As a result, these patients cannot be expected to respond to GH treatment.


The IGF signaling pathway appears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ancer.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creased levels of IGF lea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Studies done on lung cancer cells show that drugs inhibiting such signaling can be of potential interest in cancer therapy.[4]



http://www.yourhealthbase.com/database/a109h.htm






IGF-1 and cancer


 






BRISTOL, UNITED KINGDOM.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powerful associations between blood level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1) and the risk of colon cancer, prostate cancer, and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As a matter of fact,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igh IGF-1 levels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previously reported risk factors for cancer. IGF-1 is released by human growth hormone and stimulates growth throughout fetal and child development. IGF-1 in the body is normally tightly bound to a large protein molecule (IGF binding protein-3) an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high levels of IGF binding protein-3 protect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cancers.
A distinguished group of medical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now voice concern about the increasing use of IGF-1 and growth hormone enhancers by body builders and elderly people trying to recapture their vanishing youth. They suggest that IGF-1 may increase both cell turnover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cells to become cancerous. They also point to recent evidence that indicates that IGF-1 prevents the programmed death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The researchers warn that people using growth hormone and IGF-1 enhancers are unlikely to be aware of their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s.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well aware of the increasingly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IGF-1 and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block the activity of IGF-1 or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IGF binding protein-3.
Smith, George Davey, et al. Cancer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Vol. 321, October 7, 2000, pp. 847-48 (editorial)



Cancer and IGF-1: Another Reason to Avoid Milk
http://www.all-creatures.org/health/cancerandigf1.html


牛奶在西方国家的兴衰
1910
年之前西方国家喝牛奶的人并不多。原先只有北欧的部分民族有喝牛奶的传统。1910年代中期,欧洲科学家用白鼠作实验,发现吃动物蛋白质食物能够使孩子长得快而高,但是,也发现吃动物蛋白质会提前衰亡和易患疾病。
正在开拓市场肉食蛋奶企业便以动物蛋白质为亮点大作广告,宣扬动物蛋白质的好出,但是他们从来不告诉人们吃动物肉将会缩短生命和患病。
说实在的,宣扬肉食、禽蛋富含蛋白质并非瞎吹,肉食、禽蛋的蛋白质含量至少达到20%25%,但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只有3%,低得说不出口,可是奶品企业不管这些,他们跟着瞎吹瞎胡弄,他们创作了一句最美妙的广告词:牛奶不就是最理想的儿童食品吗?他们的广告居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丝毫没有质疑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问题。
1920
英国牛奶制造商通过学校以低廉的价格向小学生贩售牛奶,使牛奶大为普及;1934年他们又成功游说政府在全国小学生中推行喝奶;1940年小学生在校喝奶的政策传到美国,1957年美国国会更把喝奶政策延伸到幼稚园、托儿所、医疗中心、夏令营。1960年以美国为师的日本在全国小学实行免费喝奶。世界各国竞相喝奶,无疑是一次没有理性的跟风行动,同时也是牛奶商营销策划、游说政府、广告轮番轰炸的杰作。
在肉食奶蛋食品商的营销炒作下,西方人的餐桌上蔬菜不见了,全部换上肉蛋与奶品。可是到1960年代,问题暴露出来了:全民缺钙。美国50岁以上的妇女的髋骨骨折成为普遍现象。缺钙就得补钙。于是,补钙成了全民行动。
已经忘记素菜的西方人只能在荤菜里寻找钙。牛奶含钙量虽然并不高,但与钙含量几乎为零的肉食蛋类比,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补钙成了牛奶登峰造极的新亮点。补钙,喝奶,喝奶,补钙,医生和人们好象着了魔。
奶业的兴旺如日中天。
可是十年过去了,人们缺钙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尤其令人恐慌的是,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脑中风、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如洪水一样朝人们直奔而来。美国财政被医疗牵累,连连告急。美国国会慌忙为此设立营养特别委员会,组织科学家进行营养与疾病调查。
1974
年营养学家走出欧美,来到亚洲、非洲调查,发现从来不喝牛奶,很少吃肉食的亚非人民根本不存在缺钙,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欧美低几十倍。
1977
年美国国会发布震惊世界的麦高文营养报告,报告以五千多页的祥实资料证明肉食蛋奶使人百病丛生,而五谷蔬菜给人带来稳定的健康。牛奶以蛋白质和钙编织的谎言终于破灭。受教育较高的白领阶层普遍接受新营养观念,摈弃牛奶肉食,选择素食。1990年美国传出喜人信息,疾病的惯性列车终于刹住,此后营养性疾病年年下降,一个重拾健康的时代正式来临。
美国政府虽然不能关闭奶品企业,也不能限制他们的生产,但是,正象对待烟草企业一样,虽然不能限制烟草的生产,但可以限制烟草商的虚假广告。美国政府将牛奶商的广告行为告上了法庭,并取得了胜诉。在美国的公共场所、路边,你已见不到宣传牛奶是最营养的食物的广告了。


牛奶的谎言还要维持多久?
2007
年中国社会刚刚透出牛奶危害健康的信息,整个中国社会一边倒压制不同声音,特别是作为国家公器的卫生部新闻办,不提供学术争论的平台,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只登载十五个所谓权威专家的文章,严斥牛奶有害论,却不登载不同观点的文章,也不介绍当代世界营养学对牛奶的研究与认识,这种做法正常吗?我相信,人民的健康高于任何利益。在健康问题上应给足人民的知情权。
十五个权威专家的文章谬误百出,论点没有论据,内容不过是重复牛奶商多年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足见头顶权威光环的老人们的学术知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或许有的权威并不糊涂,只是出卖了良知。
在良知与利益之间需要作选择的时候,选择利益而违背良知的话,教授就会变成叫兽,学者就会变成学贼,政府就会丧失作为国家公器的职能,变成利益集团的看门狗。
2009
年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世界最发达国家关于牛奶研究的真相,仍然不能大白于中国,奶制品利益集团编织的谎言仍然由权威的铁幕包裹,牢不可破,那就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病了。


 






“牛奶有害论”四大家:西木博士,林光常,柯林坎贝尔,蒂埃里苏卡






三聚氰胺只是牛奶问题的冰山一角   
柯林?贝尔博士的个人简介:《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营养学界权威,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   
柯林?坎贝尔:“纵然有充份证据显示乳制品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但因攸关大笔金钱,业者或专家仍鼓励人多喝牛奶。”   

柯林?坎贝尔:“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此外,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   

林光常:“牛奶所含的蛋白质中,大多数是酪蛋白,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难消化分解的凝胶。牛奶进入胃后,会自然形成凝胶,凝胶会形成一种把胃中残存食物包围起来的作用,阻碍其他食物消化,造成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患者,假如摄取乳制品,常会恶化溃疡,因为蛋白质的消化必须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盐酸)及消化酶方能分解消化。酪蛋白适合含有四个胃结构的牛,利用不断反刍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所以我说“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 ”   
中国保健健康促进中心首席专家西木博士:“牛奶中含有多种激素,这是因为奶牛吃的是含激素的饲料,这种激素对人体有害,会刺激人体对激素敏感的器官——如男性前列腺、女性的乳腺细胞过度增长。这也是前列腺癌及乳腺疾病在西方国家高发的原因。”   
蒂埃里?苏卡(牛奶的谎言与内幕作者):牛奶的确能让你在30岁的时候达到骨密质的高峰,但代价却是中老年以后,骨质疏松更易加速。     
我们远远低估了牛奶对人体的危害 – 2008年癌症基金会   
牛奶中激素和肉类一样致癌 --《乳腺癌基金组织2008年度报告》   
美国是世界乳制品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乳腺癌得病率从19731998增加了40%2008年患病率为每8个人中就有1个。   
“大鼠实验”得出惊人结论   
贝尔教授围绕这一研究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前后开展了2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鼠实验”。   
黄曲霉素是一种高致癌物,坎贝尔教授让实验老鼠全部接触同等剂量的黄曲霉素,在体内产生肿瘤病灶细胞。然后,他用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大鼠。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酪蛋白(动物蛋白,牛奶中87%的蛋白质都是酪蛋白)。   
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饲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没有什么增加;吃饲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   
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坎贝尔进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的酪蛋白可以促进各阶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   
坎贝尔由此得出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牛奶蛋白)优劣判断的惊人结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蒂埃里?苏卡(牛奶的谎言与内幕作者):“若胃寒者饮用牛奶,牛奶则会在胃中凝聚成块,甚至变酸,还会引起胃胀气与肠道胀气。”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6312.htm

我们喝的奶粉,纸盒装的牛奶的问题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在养殖,收购,加工,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存在掺添加剂、防腐剂、掺水,UHT超高温灭菌等等多少不为人知的环节。   
大部份牛奶的外包装上都有注明高钙 含钙量XX 某某权威机构推荐含钙量在多少 其实都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变相欺蒙广众民众,额外的掺入人工的钙质 人体根本无法吸收。   
补钙建议多吃大豆,大豆的含钙量不比牛奶逊色,海带,芝麻,紫菜,木耳的含钙量都是牛奶的三倍以上,另外注意补钙的同时补充维C 多晒太阳补充维D 补充镁(一周三次 一次十五分钟就足够了 早晨九点前 下午四点后的阳光)

位卑未敢忘忧国

TOP

假的吧???

TOP

真实???谎言???!!!
我们无所适从。。。

TOP

云啊。难道我们要回到原始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的时候才算是健康的吗

TOP

什么东西别极端就好
No News is Good News !

TOP

悲哀啊,中国

悲哀啊,中国

TOP

林光常好像就是骗子一个
加上偏旁就比较含蓄了(把复杂的弄简单,把简单的搞复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