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北京历史上的“铛铛”车

北京历史上的“铛铛”车

北京历史上的“铛铛”车
  北京的有轨电车早在19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1880年,英国人开始修建从北京到奉天(沈阳)的铁路,清政府认为火车有碍皇城风水,不准火车进入城区。于是,北京市的第一座火车站就建在了永定门外的马家堡。为了使北京城与铁路线连接起来,开发商便修建了一条从永定门到马家堡的有轨电车,全长15公里;1900年义和团拆毁了铁路,电车也被砸烂了。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十余名民族资本家,筹备组建北京华商电子有限公司,承包了北京内外城有轨电车线路的铺设和安装工程。
  电车工程于1922年3月20日正式开工,1924年12月竣工,17日在天安门前举行运行典礼。按照当时北京《晨报》报道:“典礼毕,有中外来宾数百人,分乘8辆花车,以天安门为起点,经东单、东四、北新桥,过后门(地安门)、太平仓(平安里),经西四、西单到天安门,绕行一周。下午二时起,除8辆花车外,另加4辆普通车,共12辆车绕行全线。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次日,12月18日正式通车。由前门起,经天安门、西单、西四、新街口至西直门,全长约9公里,往返行驶有10辆有轨电车。车票分为头等、二等,按大洋计价。这条有轨电车线路定为“红牌筹备组”1路。
  经过几年时间,北京的有轨电车发展到了六条。第一路,由天桥至西直门,站牌为红色;第二路,由天桥至北新桥,站牌为黄色;第三路,由东四至西四,站牌为蓝色;第四路,由北新桥至太平仓,站牌为白色;第五路,由崇文门至宣武门,站牌为绿色;第六路,由崇文门至和平门(后改为菜市口),站牌为粉色。
  北京电车业的兴起,让人力车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引起了人力车夫的不满和愤恨。1929年10月22日中午,数千人力车夫手持洋镐、木棍、铁锹等物,在西单等地集结。在晚上7点左右,洋车夫们在东西南北城一起动手,开始砸电车。他们冲上电车,把玻璃、灯罩、座椅、车门一一砸碎,甚至把整个电车翻到。这次行动共砸毁电车43辆(当时北京一共仅有60辆电车),拖车20辆,电车站阁子5座,轨道岔子10余处,各种物件300多件。电车司机和售票人员受重伤者14人,轻伤10人。当局派出军警对洋车夫进行镇压,抓捕人力夫1200人,关押数日后释放,对其中带头闹事的4人枪决。
  当时的电车司机开车与今日不同,他们是站在车头的前端左侧,手握摇把,站立着开车。售票员是手持一个翻毛牛皮的票夹,站着向乘客售票,用红蓝铅笔在车票上划出乘客下站的站号。等乘客上下车完毕,售票员就吹哨子,通知司机开车。有的小脚老太太腿脚慢,在追赶电车时经常向售票员喊:“别吹别吹,等等我。”因此而留下一句歇后语:“老太太上电车——别吹!”
  有轨电车行进时,司机脚踩车铃“铛铛”作响。入夜后,车上在灯光明亮,流光溢彩,是当年北京街头的一道风景。

TOP

很精彩,LZ您辛苦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