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南苏丹与苏丹的首席谈判代表表示,南苏丹方面要求合资公司委任新总裁,并称“与中国关系良好,但与一些石油企业有些问题。”
事实上,此前,南苏丹就曾多次攻击中国石油公司,而此次驱逐中石油合资公司总裁的导火线则源于南苏丹怀疑中石油协助苏丹扣留并私自出售了其出口石油,并指控苏丹自去年12月以来,至目前仍有近600万桶原油被扣留。
2月20日,南苏丹政府发言人称,南苏丹石油部已通知司法部,并通过国际法律顾问发布法律公告,追查被窃石油的下落。“如若调查证实如此,南苏丹政府将会采取行动。”
去年7月,南苏丹宣布独立后,其控制了境内近70%的石油,而苏丹则控制了绝大部分石油管道和输送站等基础设施,没有港口的南苏丹必须通过苏丹出口石油,苏丹则提出收取“过境费”要求,双方曾展开多轮谈判,但至今未果。
本报记者多次联系中石油集团国际部、发展研究部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对方未能对此发表置评并提供更多细节。
石油遭“窃”?
虽然目前苏丹尚未针对南苏丹指控的石油被窃作出回应,但南北苏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则让这起石油被盗案充满了悬念。
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一名活跃于国际石油贸易谈判的石油人士透露,在世界几大主要产油区中,南美和中东的贸易规则最为混乱,从中渔利者也不在少数。
“苏丹还没分裂之前,国际上很多石油贸易公司就已经多次参与该国的原油倒卖,尤其在这个时期,出现这类情况也不足为奇。”上述民营石油人士说。
事实上,自南苏丹宣布成立后,国内四分之三的原油出口被控制,苏丹也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税收大幅缩水时,对外债务也高台垒筑。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苏丹的外债约为380亿美元,而由于石油收入严重受损,苏丹还将对中国的债务偿还期推迟了5年,此举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同意。
本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1日以来,苏丹共扣留了南苏丹共计980万桶原油,此前,南苏丹输往中石化旗下联合石化的60万桶原油在扣留数月才被放行。目前,苏丹扣留的原油中已经获释的为350万桶,还有540万桶原油被扣。
“如果苏丹私自卖了扣下的原油,很有可能就是这540万桶里面的。”上述民营人士说。
而对于中国公司是否参与其中,该人士则拒绝回答。但一名曾以能源学术访问身份多次前往非洲的人士透露,南北苏丹目前都处于最为困难的时期,被扣石油是否被窃尚难定论,但指责中国公司参与“窃取”其出口石油更主要的动机则可能出于政治施压。
“中国在苏丹投资大概有200亿美元,在当地的影响无人能及,所以南北苏丹都试图利用中国向对方施压。”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