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反美愤青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只看现象,而不愿意通过现象后面的机制去分析这个显现究竟是偶发的表象,还是背后的机制使然。
有反美愤青拿出某集团的美国人权报告,来说明美国的人权有多差。
事实上,论证一个事物的好坏,不能用单纯的列举法,更重要的是论证这个事物的机制。
比如,一个正常人,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如果用列举法来一个一个说明后者的有多少健康细胞,前者身上有多少致病的细菌的话,那还有完么?
作为普通人,我们掌握的真实的资讯极为有限。特别是一些国际关系,有深刻复杂的历史宗教渊源。可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愤青,非要从自以为是真相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事件的是非曲直,这个很搞笑。在我看来,在一个新闻管制的环境里,很多事情我们从背后的机制和当事国家的“人品”去判断,往往会更为准确。
举几个例子说明愤青简单的思维方式。
比如中美犯罪率的比较,有的反美愤青就轻易下结论,美国犯罪率比我们高。问他有多高,不知道。反正就是高。事实上,美国的犯罪率我们还可以通过公开的媒体去获得,而中国真实的犯罪率恐怕全世界也没几个人知道。有一个笑话,总书记想知道每年执行多少死刑,最高法院院长说:“这个是最高机密,我得当面告诉你(他想借机会见见总书记)”。既然我们不知道,就不能瞎说,我们应该通过背后的机制去判断。
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特点一定有背后的机制在起作用。如果断定美国犯罪率高,那么这背后机制是什么呢?是美国没有信仰?法制不完善?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贫富差距巨大?这些导致犯罪率高的原因美国好像一样也没有。倒是我们这些没去过美国的普通人,从美国新闻、电影和电视剧看到的美国普通家庭的house的门很“脆弱”!实在看不出治安紧张的样子。
这个愤青没有在美国生活过,结论只是来自某媒体的宣传,自己又不去研究美国犯罪统计和我们犯罪统计的巨大差别,就人云亦云。无知和头脑简单可见一斑。
说到美国打伊拉克,愤青的道理同样很简单,就是为了石油。甚至布什的家族生意都和战争扯上关系。请问,是什么机制决定美国总统为了自己家的生意可以去发动战争呢?倒是我看到美国选举和新闻自由的机制,美国的纳税人不会同意为了某集团的小利益而把孩子送上战场。
说到二战,极端的愤青又说,美国发了战争财,好像美国为了发战争财才参加战争的。愤青根本不知道美国在二战期间武器贸易的比例仅占经济总量很小的份额。同样,愤青也不愿意去思考背后的机制:选民不可能为了军火商的利益搭上自己孩子的性命!
看到有网友指责我们四川地震救灾不力,愤青又不服气,搜集些图片,妄图说明美国救灾更不力,甚至美国大兵要带枪如何如何。我还是不明白,又是什么机制决定美国大兵面对灾害却把职责和道义放在一边,美国总统也坐视不管的呢?我们找不出任何这样的机制,能找到的只是,如果总统救灾不利,舆论就会把他骂死!我们倒是可以找出我们救灾不力、教育投入少、豆腐渣工程而导致大量学生死亡的机制来,这个机制就是---民不选官,关不为民!
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反美愤青无知和头脑简单的特点。
最后说道美式民主,这恐怕有一个反美愤青的死结。
首先,在现代社会,民主,共和已经是普世价值,是任何一个政党,哪怕是最专制的政党都不敢说要与民主背道而驰。从国名上我们就能看出,东德当时叫民主德国,而北朝鲜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我们党中央一直以来,都把实现民主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1944年的新华日报,毛泽东甚至亲自撰写文章,赞美民主制度,特别是赞美美国!这恐怕让愤青无法理解,也尽量回避。
可是就这样一个全世界都认同的普世价值,愤青就敢反。硬是逆着历史的发展的潮流。甚至和当年的党报,当年的领袖唱反调。你们到底反什么?!这就是愤青无法解释的死结!
当然,对于某集团来说,这些愤青的存在是有利于某集团的。虽然,在某集团眼里,愤青因为被利用和欺骗也最为某集团轻蔑。最可悲的是,当这些愤青被利用完毕的时候就被抛到一边,当愤青表演出位的时候,某集团甚至会大打出手。某集团从来不怕伤了这些愤青的心,不仅仅因为愤青有的是,更在于愤青可贵的反省精神:一定是自己没做好。
既然如此,愤青可以说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说到这,想起一篇文章,大意是,愤青其实就是A片力廉价雇来的群众演员--猥琐男,猥琐男很投入地去本色表演,得到导演一点赞许,就忘乎所以,竟然要和女主角打真军。导演只好上去一巴掌---还真把自己当主角了?!)
对于美国曾经对外使用武力,愤青们就是不理解。愤青的逻辑是,我们自己过得再不好也不用你管。这是什么逻辑?
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一样,有文明的有野蛮的。对于文明的人可以通过讲道理和谈判,对于野蛮的人,既然谈判无效,除了用暴力制服和消灭之外别无他法,除非任他们为非作歹。好比丈夫和老婆吵架是家务事,丈夫打老婆就是违法,就要去干与。丈夫要是要杀自己的老婆,警察恐怕就要使用必要的手段丧失他的武力了。那么这个警察应该是美国么?答案是肯定的。否则,我们还能找出第二个人选么?别告诉我是联合国,联合国由于有“负责任的大国”的存在,一些正义的决议总是得不到及时通过。这恐怕也算是民主最大的无奈了。
那么伊拉克是那个要杀妻子的丈夫么?答案是肯定的。肯定的理由不是我掌握的资讯,而是背后的机制---------专制一定导致暴政。
对于美国,在二战的时候是二战英雄,我们也受益其中,因此不敢否定。二战之后呢?美国马上就变成美帝国主义了么?美国变化了么?没变!变化的恐怕是我们!
==============================
你可以反对民主,但不要给我们党抹黑
有人反起民主来,反起美国来总是头头是道,但是不要以为是在维护我党的利益。
总所周知,我党一直追求民主,并把民主建设作为长远的工作目标。
============================
> 1.关于民主政治
>
> 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其实在民主制度之下才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
> 单说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国家。这是人人公认的。英美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为了国际的地位,必须从保障基本的民主权利开步走。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我们再度呼吁: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2月1日)
>
>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
>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
>
> 2.党的领导地位
>
>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
> 3.新闻自由
>
>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
>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
> 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
> 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
>
> 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
>
>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
>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 。(《新华日报》1945年6月26日)
>
> 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
>
> 4.关于选举
>
> 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
>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不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
>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
> 5.关于稳定
> 现在,官方豢养的论客们更公然地企图恐吓人民,说国民党是希望中国安定的,而中国共产党却希望天下大乱。其实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变不要乱”,而且正是要“以变止乱”。国民党也是希望某一种“安定”的,但那并不是全中国的安定,并不是全中国人民的安定,而仅仅是他们坐在压迫人民的宝座上的“安定”。他们那个小集团可以统治全国、为所欲为的“安定”...他们的统治“安定”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百姓就更会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事做、没有书读、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走路的自由、没有住家的自由。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新华日报》1946年5月17日社论)
>
> 6.关于美国
>
>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美国朋友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43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