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食品安全就是让消费者吃了不生病

食品安全就是让消费者吃了不生病

10月12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发布了一条食品安全警告,呼吁消费者不要食用一种面粉,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并宣布召回这种面粉。



食品检验局是加拿大三级食品品质监管网络中的最高一级,发布类似警告原本就是他们的职责,不足为奇。比较特别的是,这次警告针对的既非枫叶食品厂那样的国内名牌,也非安婴儿、雀巢那样的国际知名商标,而是“NO NAME”。“NO NAME”,顾名思义是“没品牌”,是加拿大一些大众化超市自行组织产、供、销的产品。由于无品牌,不需支付高额品牌推广、促销费用,因此价格远比品牌货便宜,从面粉、牛奶到面巾纸、橙汁甚至猫粮,均可见到“NO NAME”的身影。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道理在加拿大也不例外。许多消费者抱怨,“NO NAME”的橙汁味道很淡,奶酪吃起来像嚼肥皂,卫生纸薄如蝉翼,质量实在差强人意,但考虑到性价比,这种“大路货”的销量仍颇可观,遍及各大知名超市。



正因为价廉,许多商家和消费者都默认了“NO NAME”等低档产品的概念,对其并不像对那些名牌货、品牌货那般苛求,只要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就算合格。因此,加拿大人虽然素以喜欢商业消费投诉著称,针对“NO NAME”的投诉却几乎没怎么听说过,因此这次食品检验局的安全警告,才引发了广泛关注。



根据这条安全警告,“NO NAME”的某批次的多用途面粉,可能含有过量的叶酸、铁、烟酸、维生素B1/B2,对食用者身体可能造成不适。



安全警告言简意赅,信息却提供得十分明晰。除了批号和超标细节,面粉流入地域、分布商家以及物理特征等应有尽有,消费者查询方便,一目了然。不论是否已经购买,都能方便地辨别出这批面粉。



照理说,这批面粉超标成分均非毒素,又是连品牌商标都没有的“大路货”,连消费者对其质量都不抱太高要求,似乎没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必要。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却毫不马虎,照样发出了这样一条在外人看来小题大作的召回令。



加拿大号称拥有世界最严密的食品安全网络,仅联邦食品检验局雇员就达4800多人,全国设有4个区域办公室、18个地区办公室、185个田间办公室,还有数百个工厂、21个实验室和研究室。这在人烟稀少、人工费用高昂的加拿大,是很不寻常的。高投入和严密的网络,是加拿大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相关知识宣传方面成效卓著的保证,而最根本的要点,就是“及时、翔实、有针对性”这三条,缺一不可。不仅如此,这套系统对任何档次、任何品牌的产品一视同仁,对名牌不宽纵,对“没牌”也不姑息,全方位建立食品质量监督网络,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NO NAME”面粉迄今仅造成4人轻微不适,且这一消息在食品检验局警示公布前,并未有任何媒体披露。加拿大有关方面并未因此隐瞒、掩盖,而是主动公布、处理,让谣言止于智者,也提高了食品监管部门的权威性,提高了公众对食品质量的信心。加拿大前农业部长万克夫有一句名言:食品安全就是“让消费者吃了不生病”,这句看似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话,真要做到,却绝非易事。

TOP

天朝的食品安全标准是让消费者吃了无生命危险。

TOP

引用:
原帖由 T850 于 2008-10-17 08:10 PM 发表

天朝的食品安全标准是让消费者吃了无生命危险。



高度概括

人又不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活著,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TOP

你们在继续欺骗!!!!
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可能的知情者和懂点化学的人,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1、媒体也好,厂家也好,国家质量监督也好,还是在忽悠大家,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场售价并不低,奶农不可能不计成本的提高浓度,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较差,要想完全溶于牛奶比较麻烦;那为什么媒体,厂家,国家质量监督要异口同声的说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其实就是为为了掩盖一个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加入的其他毒性更大的东西,说穿了就是尿素,尿素作为一种便宜的农家化肥,真是经济实惠的“好添加剂”。2、为什么要加尿素,因为各乳品公司收购鲜奶,测试的标准主要是奶的蛋白质含量,说穿了就是氮的含量,尿素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氮肥,由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记得好象是两个氮分子配个什么我忘了,氮的含量当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浓度,价格自然也卖得高了;3、尿素怎么转化为三聚氰氨的,很简单,奶粉的生产过程就是将鲜奶放在封闭的环境高温环境下,然后采取喷雾的方式直接转化成粉状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温下会产生变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这样生成了。最后,我在谈谈我怎么知道这些内幕的,前几年,是01年还是02年,我记不太清楚了,在办理一件带黑社会性质的案件时,他们主要罪状之一就是把持我市某区的牛奶收购市场,长期以次冲好,我们在办案中就了解到,他们在牛奶中加入尿素、少量食用油,然后加大量水(良心好的加自来水,不好的就直接加池塘或者田里的水),最后用专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一批蛋白质浓度高的鲜奶诞生了,但最后几个犯罪分子都翻供,说他们这种做法是普遍的,并不是他们发明的,后来我们专门去天友了解,确实如此,他们对牛奶收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比较有效的检测措施或者是因为收购站点太多,没有精力和金钱来负担这么大的检测开销,所以对广大奶农的行为基本采取的是默认的态度,而且据在天友的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的乳制品行业是普遍的,只要存在向奶农收购牛奶,就普遍存在次类现象,所以三鹿事件的发生就是必然的,而且这次三鹿出了事,全国其他所有奶制品企业都保持沉默,没有一家跳出来指责,什么原因大家看了我的帖应该心里有数了吧,最后弱弱的问大家一句,这样的牛奶你们敢喝吗?

TOP

看来小日本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是有道理的,因为GCD要大家成为东亚病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