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8143301.html
中科院报告:全球国家责任指数中国居首美国垫底
孙自法
2008年10月08日09:25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北京十月七日电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七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世界首个《国家健康报告》,其全球“国家责任指数”排行榜显示,在全球四十五个样本国家中,中国以零点七四名列第一,美国以零点三二居倒数第一位。
一个健康的国家,必然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仅要为其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同时,国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出于道义和社会责任,应为全人类的安全、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这两方面即构成国家责任。
中科院《国家健康报告》从裁减军备、消除贫困、发展援助、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对全球四十五个样本国家的国家责任进行评估,结果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菲律宾居前五名,排最后五位的分别是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新加坡、美国。
在全球“国家责任指数”排行榜中,除北欧国家外,发达国家的国家责任排名普遍靠后。中科院国家健康课题组指出,发达国家不负责任导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相应国家责任,更好地加强合作,推动并保证“千年发展目标”得以如期实现。
中科院国家健康课题组组长杨多贵还特别提出,当今世界,美国在国家财富和国家力量两个方面都是名符其实的“大哥大”,但由于其贪婪地追求经济利益和国家霸权,忽视国家道德、责任和信用,招来“次贷危机”之祸。随着次贷危机由金融系统向美国实体经济系统传递,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国家健康持续恶化。

附上相关介绍(内容很五毛):
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财富型”国家何以多次爆发金融危机?追求“力量最大化”的“力量型”国家为何在一夜之间崩溃?中国何以能够保持30年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
10月7日,中科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中科院课题组)推出历时6年的研究成果《国家健康报告》,用全新的评估体系——国家健康指数(NHI),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别样的解读。报告显示,中国正迅速由传统的“财富型”和“力量型”国家向“健康型”国家转型。
“新仪器”诊断----------中国健康达标
从国家健康总体状况来看,中国国家健康指数排在第十三位,属于“健康达标型”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于首位。
“一个国家像一个人一样,同样存在健康问题。”中科院课题组组长杨多贵教授认为,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组织系统,由代谢、免疫、神经和行为四个子系统组成。“‘国家健康’为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和治理结构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维度。”
报告所选取的45个样本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包括转型国家),其GDP占全球89.5%,人口占76.6%,国土面积占64.2%。这些国家的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国家健康状况的面貌和特征。
根据报告,45个样本国家分为“健康盈余型”、“健康达标型”、“亚健康型”、“健康透支型”。中国不仅仅是国家健康指数“达标”,在其他数据方面也表现出健康的成长态势。在全球45个国家中,中国“国家免疫能力”居第三位,“国家责任指数”居第一位。
深度研究显示,中国的国家进取精神、国家责任、经济活力、社会凝聚力等构成国家健康的“优势要素”;而国家反应能力、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及资源安全、环境友好等构成国家健康的“劣势要素”。
全球国家健康---------整体呈“成长态势”
据课题组副组长周志田博士介绍,课题组初步构建了一套国家健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考虑评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得性、评估样本国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对全球45个国家的国家健康总体状况和国家健康演化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从国家健康总体状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国家健康指数排在相对前列,发展中国家(包括转型国家)NHI排在相对后列的位置。NHI排前5位的国家是北欧四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和澳大利亚。
“从国家健康演化态势来看,迈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家健康状况整体上呈‘成长态势’。”周志田博士说,其中俄罗斯、捷克、泰国、智利、中国、印度等27个国家的NHI呈增长态势。
北欧四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的国家健康指数在全球45个样本国家中处于“第一集团”,居前四位。报告显示,“北欧模式”是当今世界最接近国家健康方向的发展模式,北欧国家是国家健康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中国转型----------向“健康型”国家迈进
“研究表明,国家财富、国家力量与国家健康是支撑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三大本质要素和独立变量。”杨多贵教授介绍道。财富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力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保障,而健康则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目标追求。
“为什么中国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引领发展潮流,创造了世界奇迹?为什么中国复兴不仅没有威胁其他国家,而能与他国实现共赢?为什么中国没有‘崩溃’,而且社会既有序稳定,又生机勃勃?”杨多贵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从现成的西方经典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需要我们从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寻找去解答。”
他分析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致走过了三个不同的生存与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建设“力量主导型”国家以“谋生存”、“求独立”、“不挨打”,到改革开放后的建设“财富主导型”国家以“谋发展”、“搞建设”、“不挨饿”。迈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以获取国家“健康红利”为战略突破口,优先关注国家健康、投资国家健康,呈现出可喜的健康格局。
“这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财富形态’国家和‘力量形态’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模式,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健康型国家。”杨多贵说,只要我们继续扩大国家进取精神、国家责任、经济活力、社会凝聚力等“优势要素”,逐步改变国家反应能力、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及资源安全、环境友好等等“劣势要素”,国家的健康状况就会更加良好。
什么是“国家健康”?(链接)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认为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组织系统,亦存在“健康”问题,从广义上说,“国家健康”就是“国家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从狭义上说,国家健康就是建立在国家代谢、国家免疫、国家神经和国家行为四个子系统自身运行良好,以及相互之间整体自洽、平衡、协调、和谐基础之上的一种相对完好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1987 于 2008-10-9 06:25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