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2.掌握九一三事件
3.掌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的破坏与回升
4.掌握“批林批孔”运动和四五运动等事件的实质
5.了解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情况
二、德育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在动乱中出现转机一目问题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抵制“文革”错误,努力奋斗的结果。
3.通过对四五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
4.事实表明,“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动乱。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遭受的严重损失和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期抵抗“左”倾错误而取得的成绩,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九一三事件”“批林批孔运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等事件分析,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化大革命”性质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九一三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2.“四五运动”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文革”中的经济建设的成就
2.对“文革”性质、影响、教训的分析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挂图。
●教学方法
1.讲述法: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讲述,比如“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等,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师讲述,使学生对整体知识形成网络化的印象。
2.比较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比分析相同的历史事件或不同历史事件,找出其共性和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比分析1966年和1975年的国民经济情况得出不同结论。
3.分析法:教学中,教师要用分析法解决一些重要事件的实质。比如,分析文化大革命的性质,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抓住重点。
4.论证法:在教学中,要采用分析论证方法,解决历史问题。比如,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危害的教学,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吸取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
5.创设课堂新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主要叙述“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有关史实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抓住“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主线: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②二月抗争和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四五运动”加深理解正义必定战胜谬误的理解。
2.理清一个重要问题:“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危害、教训。
3.教学中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模式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本质给予更深刻的揭露,以史明鉴,引导学生探讨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九六六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十六条”和“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以红卫兵运动为起点,全面夺权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全国陷入了空前大动乱的局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乘机夺权,中共中央又是怎样采取措施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通过这一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教师提问]林彪是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都为我军立下过汗马功劳,请大家回忆一下,林彪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回答]林彪,是我军的著名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领导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又亲自指挥共军取得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教师讲述]林彪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确有过一定的贡献,但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在多年进行宗派主义活动的基础,利用“文化大革命”全国动乱的时期,网罗死党,扶植亲信,逐步形成起来的。经过党的“九大”,林彪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在中央掌握了很大权力,于是反革命野心更加膨胀,他们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权势,加紧了抢班夺权的步伐。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对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结果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阴谋被毛泽东戳穿,林彪反革命集团在其篡权阴谋被揭露以后,变本加厉地策划和发动反革命政变,但被毛泽东、周恩来所粉碎。
[板书]2.九一三事件
[教师讲述]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戳穿以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党叛国,乘机出逃,结果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此称“九·一三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板书]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
[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动乱,给人民的正常生活、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到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请大家阅读下表,并谈一谈国民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影显示]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
项目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
558.7亿元
+24.4%
1967
419.4亿元
-25%
1968
361.3亿元
-13.9%
[学生回答]从表中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1967年~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导致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度降低,具体破坏性的表现还有:A.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B.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除;C.交通运输行业阻塞;D.工农业生产总值大幅度降低。
[板书]2.1973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投影显示]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
3967亿元
比上年+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8.3%
[教师讲述]我们首先看上表,从表中提供的各项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数据来看,各项计划均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出现了良好的转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带来的?
[学生回答]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大力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1973年为止,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好转的趋势。
[教学建议]教师讲完这两个问题后,可适当的把1966年~1968年国民经济表和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表放在一块对比,让学生分析形成两表明显不同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板书]3.“批林批孔”运动
[教师讲述]正当国民经济出现明显转折的时候,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在党的“十大”前后,对与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关的人和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清查,江青一伙乘机把自己打扮成“反林英雄”,1974年初,江青、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实际上把矛头指向周恩来,1974年1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党中央转发了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随即在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为自己篡党夺权大造舆论。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反革命活动,使刚刚趋于稳定的政治局势又重新发生动乱,有的地方又出现停工停产,交通阻塞的情况,逐渐有所恢复的国民经济,又重新遭到破坏。
[板书]4.1975年国民经济的回升
[投影显示]
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
项目
总产值或收入
比上年增加
工农业
4504亿元
11.9%
工业
3219亿元
15.1%
农业
1285亿元
4.6%
[教师提问]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的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975年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注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社会稳定,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教师总结]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开始了全面的整顿,首先从铁路运输开始,解决交通阻塞问题,为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投影显示]
1975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实行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整顿全国交通秩序 B.全面扭转混乱局面
C.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 D.系统地纠正“文革”错误
答案:D
[教师分析]本题属于一道程度型选择题,要求说出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的实质,我们首先要明确邓小平当时整顿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工农业生产领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要进行整顿,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因为这是个根本问题,不纠正“文革”错误,去采取其他一些表面的措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得到长期好转。
[板书]5.“文革”期间的国民经济
[教学建议]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讲清“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然后悬挂“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强调“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些成就,注意让学生区分清,这些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冲破“文革”错误,努力奋斗的成果。
[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破坏、损失惨重达五千亿元,而1949~1979年我国三十年全面基本建设投资才六千亿元,这是极端的“左”倾错误发展的恶果。在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冲破“文革”种种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兴建了一些重大工程,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胜利油田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取得这些成绩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功劳,而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极力纠正极“左”错误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努力奋斗的结果,决对不能因为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及取得一些成就去肯定“文化大革命”。应该说,没有“文革”的极左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成就会更大。
[投影显示]
下列经济建设成就,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是
A.成昆铁路建成 B.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南京长江大桥通行
答案:C
[教师分析]这是一道逆向思维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通过判断得知A、B、D三项均属于“文革”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惟有C项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是属于“一五”计划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所以选C。
但我们必须搞清A、B、D三项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而是“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的成就。
[板书]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教师提问]江青反革命集团包含哪些主要成员?
[学生回答]江青反革命集团主要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为首的“四人帮”组成。
[教师提问]以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发动了哪些反党、反人民、颠覆国家的活动?
[学生回答]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是靠发动“ 文化大革命”起家的,他们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到控制中央文革小组,策动红卫兵运动,再到支持造反派夺权、挑动武斗、迫害老干部罪恶昭彰,九一三事件后,又发起针对周恩来同志的“批林批孔”运动、“批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形成四人帮,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师讲述]1975年邓小平上台,对国民经济领域进行了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刚刚趋于好转,在“四人帮”的破坏与煽动下,毛泽东错误地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因此他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于是就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四人帮”的破坏,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从中央到基层许多单位和部门又陷入瘫痪状态,刚刚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又陷于停滞和倒退。
[板书]2.四五运动
[投影显示]
A.四五运动的过程怎样?
B.四五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C.四五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教学建议]第一个问题主要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回答,第二、三个问题主要由教师讲述完成。
[学生回答]A.1976年1月8日,党和人民敬重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撸艹龅奈薏准陡锩摇K缘扯匀嗣裎尴拗页希瞎〈幔凇拔母铩笔甓抑校巳缶郑骼腿卧梗绦平澈凸业恼9ぷ鳎×考跎佟拔母铩彼斐傻乃鹗В鞒霾恍傅呐Γ途⌒难岢滞直搿⒔喾锤锩沤卸氛氖攀酪鹑澈腿髯迦嗣竦奈尴薇矗?976年清明前后,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开展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反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4月5日,掀起了全国性的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悼念活动,遭到“四人帮”的残酷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
[教师分析]B.“四五运动”的实质是人民反对“四人帮”、颂扬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
C.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四五运动”,显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强烈意愿,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有关“四五运动”人民反对“四人帮”有关的来信、资料,更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教师讲述]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革命的导师,他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逝世,使全国人民处于极度悲痛之中。
但是,江青反革命集团却乘机加紧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他们炮制就职演说,伪造一个“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宣传,为篡党崛ǚ⒍呗圩急浮?
[投影显示]
1976年10月初《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A.这是“四人帮”夺权制造的舆论 B.文章主旨是维护毛泽东思想
C.实质是对“文革”进行平反 D.为打倒“四人帮”而发动群众
答案:A
[教师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关键是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理解材料中观点的实质,二要跟当时历史形势相联系,我们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这是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实质是打着毛泽东的旗号,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于1976年10月6日果断采取措施,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进行隔离审查,彻底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结束。
[板书]四、“文革”的后果、性质、教训
1.“文革”的严重后果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什么?
[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动乱,它乱了党,乱了国家,乱了人民,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①政治上,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遭到重大损失。
③文化上,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
[板书]2.“文革”的性质
[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革命,但实际上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乱”是“文革”的特征。这表现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的“天下大乱”,没有也不能达到天下大治,它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但从总体上讲,在“ 文革”中,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都没有变,我们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本身,并不是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时期的一切。
[板书]3.“文革”教训
[教学分析]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我们必须吸取以下教训:
①无产阶级掌权以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大搞阶级斗争。
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原则。
③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课堂总结]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2.“九一三事件”
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
2.1973年国民经济恢复
3.“批林批孔”运动
4.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
5.文革期间的国民经济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2.“四五运动”
3.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
四、“文革”的后果、性质、教训
1.严重的后果
2.性质
3.教训
●开放性课题设计
[活动课形式]演讲课
[题目]千万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
[要求]1.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提供信息,写成演讲稿。
2.选8个同学进行课堂演讲,每个同学演讲时间5分钟。
3.演讲内容,必须观点突出,中心明确,史论结合。
4.语言表达要流畅。
[资料] 首先,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大倒退。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长期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文化大革命则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建国后的“左”倾错误首先出现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当时党中央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就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经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左”倾错误进一步深化了。到60年代中期,当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时,毛泽东等人更加坚定了对错误形势的估计,得出当时在文化领域和党、政、军各个部门都混进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结论,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其次,是新中国政治生活的灾难史。
文革初期,毛泽东的第一张大字报将矛头直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和邓小平,从此专制取代了法律,民主被公然地践踏,人格遭到侮辱,肉体惨遭摧残。老革命被赶进牛棚,造反派出入党政机关,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中央政治局,国家主席被定为“叛徒、内奸、工贼”并被永远开除出党,造反派头子竟然平步青云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的接班人地位空前绝后地写进了党章,江青挟天子以令诸侯、动辄帽子、棍子满天飞,制造冤假错案,滥杀无辜。据一本名为《历史的代价——文革死亡档案》的不完全统计,被迫害致死的人数达34760多人,其中包括国家主席刘少奇、政治局常委陶铸、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中联部部长王稼祥、北京市委书记邓拓、上海市市长曹荻秋、东海舰队副司令陶勇……
第三,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灾难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1952年工农业生产就达到并超过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的基础,从而在195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致使经济工作的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交通运输堵塞,仅1967、1968两年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1000多亿元,整个文化大革命十年按正常发展水平计算,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5000亿元。
第四,是文化生活的劫难史。
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的文化生活极端单调贫瘠,只有被江青等人“钦定”的样板戏可以公演。大量价值连城的文化古迹被砸、被焚、曲阜孔庙中幸存雕像的累累伤痕正在向游客诉说这段历史;少量有思想的文学作品被列为禁书,被迫以手抄本形式私下流传,一部在今天看来极其普通的《第二次握手》不知耗去了多少煤油和墨水,著名的翻译家付雷夫妇在对爱子声声嘱托中绝望地上吊自杀,性烈的老舍写活了憨厚的骆驼祥子,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与他们命运相似的文化名人还有农民作家赵树理、电影演员上官云珠、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史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恶梦,更希望我们的子孙能从一个个离奇荒唐而又毛骨悚然的故事里和屈死的冤魂们一声声的呐喊中,寻找到悲剧的成因和防止悲剧重演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我们诚恳地呼吁:就像当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样,千万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