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毒奶粉问题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毒奶粉事件在全国继续发酵!国家质检总局今天(16日)通报了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的阶段性结果。专项检查对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491批次产品。安邦分析师整理央视的录音显示,这些家企业除河北三鹿外,还包括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山西雅士利、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总共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河北三鹿的问题最为恶劣,检查抽样数11,不合格数11,每公斤奶粉三聚氰胺最高含量达2563毫克!这一轮抽查暴露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全国奶粉含毒问题十分严重,上述问题奶粉在国内的市场分布,几乎是遍布全国!这意味着,国内几乎没有一块完全安全的奶粉市场。第二,虽然毒奶粉问题普遍,但不要因此放松对三鹿集团问题的追究。目前河北警方查出两个奶农添加三聚氰胺,但这是否就是问题的全部?社会各界对此提出强烈质疑。如果查出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有意为之,那么毒奶粉事件就变成刑事问题了。应该有人为此坐牢。第三,一些过去形象颇佳的著名企业如伊利、蒙牛也身列毒奶粉制造商之列,对这些企业及企业家的道德操守、管理水平都提出了强烈挑战。第四,地方政府官员在其中的责任不能放过。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日前向新西兰电视台透露,拥有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43%股份的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Fonterra)“尝试了几个星期”要求中方回收有问题的三鹿产品,但“中国的地方当局拒绝这么做”。克拉克说,她ffice:smarttags" />9月5日得知此事,3天后,她下令新西兰官员越过河北地方当局,知会北京有关部门。河北地方官员在此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值得拷问。如果参照山西襄汾矿难的处理结果,应该有地方官员为此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