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变人的起因》
建一
古猿进化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的进化过程一样,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生食变熟食。
地球在晚第三纪(距今约2200万年前)又发生了一些局部范围的地壳构造变动,由于地质变化影响,欧、亚、非大陆气候环境向寒冷干燥方向发展的趋势加速。到了距今约500万前,地球表面的气候逐渐寒冷干燥。在有明显冷暖季节交替的中纬度地区,常绿的阔叶林变为更易燃烧的落叶混交林,原先在潮湿环境中较少出现的由雷电触发的森林大火开始频繁发生。燎原之势的熊熊烈火使密林倾刻之间化为焦土灰烬,常有大批的动物被烧死。面对席卷一切的野火,哺乳动物中智力最发达的灵长目——古猿同样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与其它动物一样四处逃窜。但林火浩劫后火场中烧焦的动物尸体散发出的香味刺激了古猿的食欲,它们开始捡食烧死的动物尸体。经过无数次尝试,发现熟肉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咀嚼,还可以补充因野果减少造成的食物来源短缺,火使古猿的食物范围急剧扩大。
从南方古猿那适合咀嚼坚韧难咬食物的粗大结实的臼齿可以断定,早期古猿摄取的食物中大部分是植物,主要是成熟的果实和树叶等。动物食性与环境密切相关,为了生存动物可改变原有食性。烧熟的动物尸体逐渐成了古猿的主要食物来源,素食的古猿也转变了食性,环境改变对古猿变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积累的经验启发了古猿,它们终于认识到火的有利作用,火扩大了可食食物的范围,食物种类越来越多,于是逐步从自然获取发展到学会主动用火烧烤食物,彻底改变了生食习惯,确立了以熟食为主的饮食方式。用火成为人类进化早期阶段的里程碑。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细胞活动的结果,细胞的生长、增殖等过程都是通过生命体的进食、消化、代谢等功能系统实现的。经过高温烧烤后,熟肉中的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了非常容消化吸收的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这为古猿的身体发育特别是需要大量蛋白质营养的器官——大脑的组织细胞提供了更利于转化能量的丰富原料,于是,古猿的大脑不断发达起来。研究结果表明,距今200万年到50万年前是人类大脑进化最迅速、智力提高最快的时期。从生食转向熟食,为人类体质演化和智慧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释人类进化过程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是研究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化石。从解剖学上比较,古猿进化为人类的最大变化是脑量由300毫升增大到了约1600毫升。由人类与古猿的头部特征对比也可以看出熟食的显著影响:1、由于脑容量增大,后倾窄小的前额变的宽大突出;2、因熟食减弱了咀嚼机能,嘴的功能退化,牙齿变小,颌部缩短。
人类无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许多动物都不能同日而语,却成为主宰自然界所有动物命运的“万物之灵”,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有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其它所有动物都没有的——抽象思维功能和复杂逻辑推理能力。人可以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可以从看到的事物中想象出看不到的事物;可以从现在想到过去和将来……与低等动物十分具体缺乏概括性的原始思维相比,抽象思维功能使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今天人类的所有成就都是源于抽象思维的结晶。
大脑的发达使原始人类生存本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始使用火和制造复杂工具。当猿人学会保存火种之后,原先不适于栖居的危险性极大的山洞,成了可以遮风避雨、防御天敌的安全栖息场所,洞穴是人类学会保留利用火的发源地,在猿人遗址中大量的灰烬痕迹说明火对猿人生存的重要作用。火不仅能驱赶虎豹等猛兽,还能去除洞穴里的寒冷潮湿,给它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猿人洞穴中那些厚厚的灰烬遗迹显示早期猿人是用不断添加树枝野草的方法把火养在洞中的。根据目前的考古证据,估计到了距今约10万年时,人类才由保存自然火种到用石块敲击引燃火种取火,从而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又一飞跃。
猿人掌握了用火调节外部环境温度后,身上的长毛就显得多余,渐渐开始退化。早期古猿是树栖动物,树是它们的家,脱离了树栖的生活方式后,攀树所需的发达上肢随着陆地生活也逐渐缩短了。由于肉类变成了猿人的日常食物。当捡拾的动物尸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时,猿人开始用最现成的简单武器——石头和棍棒捕猎动物,狩猎就成为猿人最主要的觅食方式。在狩猎行动中,为了腾出上肢与野兽搏斗,下肢被迫承担了身体的全部承重和行走功能,终于由开始的步履蹒跚到后来的昂首阔步,迈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步行。从此,古猿走上了特殊的进化道路,经过漫长的时期,从动物类群中脱颖而出,演变成了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命——人类。
现代类人猿(主要是猩猩)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呢?原因是,在中纬度温带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古猿向人类进化的同时,那些一直生活在低纬度热带雨林优越环境中的古猿,由于环境潮湿,林火很少发生,不具备自然获取熟食的条件,而灵长类主食的野果又常年充足,所以,生食的习惯没有改变。结果现代类人猿与人类虽然都有共同的祖先和接近98%的相同基因,但由于环境条件局限至今变化甚微。食性的不同,使这两种环境下生活的同一种类的古猿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后者的大脑得到发展,进化成智慧生物;前者成为人类的旁支,基本保持了古猿的原始形态延续下来。
古猿变人是一个长达几百万年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前提是生存环境条件。当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空间之后,现代类人猿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化的机会。目前仅存的非洲黑猩猩、大猩猩和东南亚猩猩、长臂猿的种群很少,只能生活在非常有限的环境里。而且这种生态环境正日益受到人类蚕食和破坏,人类的活动已经把它们逼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只能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苟延残喘。现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类都是温带的古猿进化为人类之后陆续迁移而去,绝大部分早期人类化石都出产在温带地区便是证明。
总之,人类的出现并不是自然界的偶然现象,而是生命进化时在特定时期适宜环境下天设地造的必然产物。